自青榭本《急就章》是一册文句脱漏极其严重且伴随多次“添字”的《急就章》。
这一结论是经过古今11 本《急就章》写、拓,以及考订本比对之后得出的。
这11个《急就章》版本年代横跨元、明、清和现代,其中含3个不同的“宋克”写、拓本。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11本中,有3本部分字句存在残或缺的情况,具体如下:
一,漏字 自青榭本《急就章》具体脱漏如下:
首先,第二纸漏字两处,漏字量共计13字。
① 处
自青榭本最下处残损,依笔划和下文看,当为“无”,整句释读当为:
“客聂无妨”(按,依图释文,不做句读,下文同)
参照其余11本《急就章》中未损(含补)的版本,自青榭本遗漏达12字。
漏字为:
“將求邗男弟過說長祝恭敬審”
需要指出的是,“邗”字11个版本中,存在位置小异情况,或又写做“干”,其余均同。
宋克故宫本
宋克松江本 赵孟頫上博本
邓文原本
赵孟頫台北本
赵孟頫辽宁本 俞和楷书本 乾隆本 高二适本
②处
自青榭本为:
“黃柴林”
参照其余11本《急就章》中未损(含补)的版本,自青榭本“林”前漏“桂”。
具体如下:
宋克故宫本 松江最初拓 启功松江本
赵孟頫上博本 赵孟頫台北本
赵孟頫辽宁本 邓文原本 俞和楷书本 乾隆本 高二适本 其次,第三纸漏字7处11字。 ③处
自青榭本漏 絡(高二适认为当作“綌”) ④处
自青榭本漏 組
⑤处
自青榭本漏 相因緣
详情: 宋克故宫本 宋克松江本 宋克天津本
赵孟頫上博本 赵孟頫台北本 赵孟頫辽宁本 邓文原本 俞和楷书本 乾隆本 高二适本 ⑥处 漏 餳 菜
⑦处
漏 助米
⑧处
漏 襜
⑨处
漏 袷
证据如下:
宋克故宫本 宋克松江本
宋克天津本 赵孟頫上博本 赵孟頫台北本 赵孟頫辽宁本 邓文原本 俞和楷书本
乾隆本 高二适本 经过对比,自青榭本在631字的连续书写中存在24字的漏字量。 二,添字 自青榭本《急就章》不仅漏字高发,甚至“多字”也不止一次发生。
自青榭本多字情况包括3处。
首先,第二纸
上图纸面有残损,但在左上部可以看到笔画出入,显然,该处残损处,一个汉字曾被书写过。
考察其余9本《急就章》,此处文字皆为
“屈宗談樊愛君”,无一存在多出字样。
宋克故宫本 宋克补本 邓文原本
上博赵孟頫本 台北赵孟頫本 辽博赵孟頫本 俞和楷书本 乾隆本
高二适定本 需要说明的是,自青榭本此处已经残损,指出其多字,并不代表我认为,其“多写而被点去的可能”是不存在的。 自青榭本《急就章》的添字情况,还包含:相连文句里,一边漏字,另一边又添字。
如图。
②处。 比对发现,自青榭本在此处,相连文句,脱漏“遷”而增一类似“高”字字样,释读为:
“綬以高?(高)”
其余10本古今写、订本,②标示处文字,均为:
“綬以高遷”
如图:
宋克故宫本 宋克补本 宋克天津本 邓文原本 赵孟頫上博本 赵孟頫台北本 赵孟頫辽博本 俞和楷书本 乾隆本 高二适本
③④处
比对发现,高二适订本为:
“園采果蓏助米糧”。 需要指出的是,高氏在其对该句释读中同时认为“采”字,古通“菜”。
邓文原缺“菜”字,但未添字,为:
“園果蓏助米糧”
除此而外,均为:
“園菜果蓏助米糧”
反观自青榭本在此处文句: 缺他本“助米”二字的同时,“菜”位置处,似添改为“一木”,并多出“梁(或“果”)”字,整句释读,似成为:
“一禾梁(或“果”)木果蓏糧”
它本情况:
宋克故宫本 宋克松江本 宋克天津本 赵孟頫上博本
赵孟頫台北本 赵孟頫辽博本 邓文原本 俞和楷书本 乾隆本 高二适本
漏字数量多、存在添字现象,包含连续文句里有一边漏字一边添字情况,自青榭本《急就章》是一本通读艰难的写本。
这从书写角度看是一本有着严重书写“事故”的《急就章》。 但是,有无可能,这是宋克一次不顾文句地临写,而临写对象本身即是如此漏和添? 又或许,这是宋克状态不好,而正因状态不好,所以没有临写完全,也没有落款? 真相是什么样的?
明日(6月10日),书法一瞬斋给你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