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译死不译活

 丁叮钉 2016-06-11



译死不译活

文 | 满洲之花Angela    


我几乎从不(当众)谈翻译,因为翻译这事实在很主观。但是,我今天希望整理一下一个我多次申明的文学翻译原则,这就是“译死不译活”。

简单地说,就是能选择译死人就千万不要译活人,不能译死人就赶紧抢行将就木的人来译,活蹦乱跳的作家能躲开就躲开,原因也不复杂:

(1)死人一般比较靠谱。死了可以盖棺定论,“经典化”一般在死后才能实现。译死人踩到狗屎的几率也不能说没有,但比译活人可要小太多了。

(2)死人不会说话。死人不会对你的翻译指手画脚。翻译死人,特别省心。而你反过来可以对他的作品指手画脚(注意不要在前言后记中出现,这是翻译道德问题),他也不能反驳,只能在坟墓里生气。

(3)行将就木的人仅比死人差一点。因为快死了,“经典化”也差不多了,靠谱不靠谱也能看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罹患癌症时日无多的葡萄牙作家安图内斯(Antonio Lobo Antunes)可以出一出,巴西的两位人瑞,93岁的鲁本·丰塞卡(Rubem Fonseca)和91岁的达尔顿·特雷维赞(Dalton Trevisan)也可以出一出……

(4)但是和死人相比,行将就木的人还是有一点不好。就是他会死的……他死的那一天,将会成为盛大的文学节日,任何人都要咸与关注一把,报纸约稿无数,所以会累死你,还是译死人最省心。

(5)最不好的就是翻译活人。首先:真不一定靠谱。不小心接下来可能完全干不下去,干完了也没有满足感,懊丧倒是有。真得慎重。其次:翻得不高兴还不能随便吐槽,因为他们还活着,让人家听到多影响国际友谊,ai……郁闷……第三:他们还活蹦乱跳的,时不时地就要来中国做个活动。你说你陪不陪?你和他们对谈不对谈?你能让出版社犯难吗?为了卖点书,大家都不容易……累,实在太累。第四:他们还活着,说明还有各种获奖的机会。万一不小心得了诺奖,这可是除了作家死亡之外的又一盛大文学节日,还是会把你累死……

所以翻译活人可是得慎之又慎。活人事儿多,死人事儿少。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认为,对于文学翻译,First of all的原则就是“译死不译活”,而Above first of all的原则就是“能不译就不译”,这个就不多讲了……

感谢刚死了的艾柯,他的“不死不搞”是这篇“不死不译”的理论基础,一切荣誉归于死人。

(作者为知名某语青年教师)



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