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子课】你是怎样一步步把孩子养出心理疾病的?

 云淡风轻每一天 2016-06-11

     完美充满爱的父母和家庭,但就是不快



晓娜20出头,人长得美,也很聪慧。她的父母非常爱她,从小到大都不曾忽视过她;朋友们也很喜欢她。她自己有车有房,身体健康,工作顺心。最近她却经常失眠,感觉自己“不快乐”,心里“没着没落”的,于是晓娜走进了心理诊所。


心理医生告诉她:

“因为你的家人实在太‘好’!”



父母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以至于晓娜长大后从不敢坚定地决定某件事,看着周遭比她更优秀的人,也不认为自己有家人说的那么棒,特别是数次恋爱都被劈腿后产生浓浓的挫败感。而这一切她竟然无可抱怨,但却既愧疚又困惑。


奇了怪了!

难道“体贴”也会伤害孩子?



N多研究都表明:如果给孩子的爱太少,几十年后,孩子必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长大后声泪俱下地走进豆瓣社区“父母皆祸害”小组,回忆着妈妈对TA做了什么,爸爸又没做到什么。可晓娜是怎么回事?她的人生堪称“完美”,那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 


    你的过度体贴,到底会给孩子带来什



其实,伤害孩子的不是“体贴”,而是“过度体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医生保罗·波恩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父母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孩子体验到哪怕一丁点的不适、焦虑或者失望,当孩子长大,或是对一切没有热情,或是面对正常挫折便会以为事情严重出错。



无数父母都在努力想做个好父母,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一生快乐幸福,

可却从没想过,儿时过于保护他们,避免让他们不幸福,

竟会剥夺他们成年后的幸福感!


哈佛大学讲师、儿童心理学家丹·肯德隆说,如果孩子不曾体验痛苦的感觉,就无法发展“心理上的免疫力”,这就像身体免疫系统发育的过程,得让孩子接触病原体,不然身体不知如何应对进攻,所以,孩子必须接触挫折、失败和挣扎。


那么,被父母“过度体贴”对待的孩子,会失去哪些人生抗体呢?

-

   不 | 愿|长 |大   

大龙由妈妈单独带大,第一次离家上大学时对一个人的生活做了各种规划。不到一个月,妈妈就追到了学校,买这买那,收拾屋子,之后每学期都是如此。如今35岁的他跟女朋友谈恋爱7年迟迟不结婚,理由是:跟妈妈生活很舒服,也很习惯。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能长大,而是父母不让他们长大。这样的父母是在依赖孩子填补自己的感情空洞。可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人生路更加顺利,就应该每天为他们将来的离开做好准备。

-

   不 |自|信   

前面说的晓娜,小时候数学很差,父母为了让她保持自信就鼓励她:你数学不差,只是学习方式跟别人不同,我们会请个家教,把信息‘翻译’成你能理解的意思。后来家教确实帮助晓娜把数学成绩提高了一点,可她心里仍然清楚,自己的数学就是没有同学的好。现在长大了,虽然父母和别人都认定她是“杰出”的孩子,但她却从来不那么认为。


当父母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而总说孩子“做得好!”——不仅仅是孩子第一次自己学会穿鞋,而是每天早上穿鞋时都这么夸赞——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做的每件事都很特别。或者,父母刻意回避孩子的缺陷,只是不断肯定和鼓励。当孩子长大,一方面如果没有得到源源不断的褒奖就会丧失安全感,另一方面则是从来不对自己的优势自我肯定。

-

   没 |有|安 |全 |感

小雄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民主的家庭,不管是什么事情,妈妈都会给他两个选择。比如她从来不会说:这是你的烤面包。而是说:想吃烤面包还是煮饺子。或者周末她会说:你想去公园还是去沙滩?如果偶尔她说“来,我们去百货商店”,小雄就会拒绝,理由是:自己不能参与决定就不公平。进入工作岗位后,小雄总是感觉很沮丧,因为他突然发现,很多事情自己都不能做决定。


大多数父母都认为给孩子多种选择可以培养他们的力量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更有控制力,更有安全感。但实际上,太多选择反倒可能会使人更加沮丧,更加失去控制。


别再执着于如何做父母才是“对”了。或许我们更该做的,是学会如何做一个“过得去”的爸爸或妈妈。我们体贴投入地引导孩子顺利通过童年的种种考验和磨难,却恰恰成了他们成年路上最大的磨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