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路:一条路传承昆明文脉

 wenbinglun 2016-06-11

1966年贵昆铁路通车,昆明站至北站,直通首都北京的太和路被正式命名为北京路。

在昆明这座城市正在反思割裂文脉之痛,强调推进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文脉传承,以增加城市的竞争软实力,唤起城市共同记忆的当下,让我们来看看北京路,究竟传承了昆明的哪些“文脉”。

1

松华坝:昆明的水脉

沿着北京路往北一直走,你会发现,北京路60米宽的大道,已经一直修到了松华坝大坝之下的上坝村、中坝村脚!

出北站隧道,北京路往北走的道路一直宽敞平坦,走到尽头则是一个马蹄形(U形)调头道路,这里的道路两边已不像城区那样布满高楼大厦,而是有不少的临时菜地和坡地,马蹄形的顶端,有小路连接着前往上坝村和松华坝上游白邑等地的乡村道路,绕城高速在U型路口这里高架通过,与北京路没有交接。

在北京路终点北望,可看到上坝村、中坝村密集的村民房屋,布局在松华坝大坝之下的河谷U型凹面上,凹面的上部,可隐约看到松华坝水库那灰色的坝顶。你会恍然大悟,啊,原来北京路连起了松华坝!

松华坝是昆明水脉之所在,它不仅是昆明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第一个上规模的水源地,而且从元朝开始,它就是云南总督赛典赤.瞻思丁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体现,赛典赤因而也深受昆明人的敬爱,松华坝有着深厚的水文化历史。

松华坝的上游还有松华坝重要的出水口黑龙潭、人们祭祀祈福的龙王庙等,这里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在北京路终点的上坝村,你就能感受到从松华坝水库上游吹来的习习凉风,空气非常新鲜。

北京路与昆明水脉的连接,还包括牛栏江入水口。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来水从东边的大五山隧道露头后,继续从地下穿过北京路,在北京路西侧露头,然后形成宽400米、高8米的瀑布后平缓流入盘龙江。这将是人工形成的第一个昆明城市瀑布。这个瀑布公园也是昆明北部山水新城的核心公园。北京路则是连接北部山水新城以及盘龙江、金汁河的核心城市道路,为山水新城的铺张打下了基础。

市政协文史委顾问、盘龙区区志办原主任周家骅老先生非常赞同北京路连接昆明水脉的说法,他说,北京路在松华坝向南而行后,还不断与盘龙江有交接,包括霖雨桥、龙川桥等,都形成了北京路独有的江畔道路风貌,人说遇水生财,看来北京路是条聚财道哦。

2

梁林旧居:建筑之魂、爱情样板

从松华坝往南,北京路在沣源路的这一段,因抗战时期西南联大部分教授南迁散居附近村中,留下部分名人旧居,其中包括建筑大家梁思成、林徽因旧居,而使龙头街这一带成为北京路文脉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路向北过了沣源路后,东侧第一个村子就是龙泉街道的棕皮营村,棕皮营村的大门开向北京路,设有栏杆,通过这道大门进村后往右再转左,只要问村民,都能很方便地找到梁思成、林徽因的旧居。

据盘龙区文管所所长田凡介绍,梁林旧居现在的围墙和房后那个有树的院子,在当时都不属于梁林居所。真正的梁林旧居当时没有围墙,也没有屋后的院落,就只有角落上现在的两排土坯房子,一排伙房杂屋,一排主屋,两排房子相向坐落。梁、林1938年秋在此建房,建成后住了半年,即跟随冯友兰教授的历史文化语言研究所于1940年逃往重庆躲避日机轰炸。

梁思成、林徽因是搞建筑的,一生著述甚丰,对中国的建筑学有重大的影响,但这“两位建筑师一生中为自己设计建造的唯一一所房子”(梁从诫语),即在昆明龙泉街道的棕皮营村,而且极端的简单窄小。

不过,即使在今天,在四周都被村中的水泥房子围起来的空地上,看到这两小排土坯房,你仍会热泪盈眶。在抗战的艰苦岁月,西南联大为中国贡献了35位院士,昆明是这些大师的第二故乡,他们隐入民间躲避日机战乱,笔耕不辍,为国脉一息尚存辛勤耕耘,留给后人丰厚的遗产,也给昆明留下了众多的旧居。

周家骅老先生也说,北京路向北拓展,使城市得以北拓,昆明正处在大建设时期,我们搞建设的可以来看看当年的建筑大师是如何来为自己设计和建盖居所的,我们可以有很多的启发和感动,这里有建筑的魂,建筑的文脉!

这幢朴素的土坯房历经67年风雨,依然健在,或许它所要告诉世人的并不单是历史价值,它的情感价值更可贵,因为对任何一个走进这幢房子的人来说,它都无疑是世间最好的爱情样板房。

3

火车北站

九千件铁路历史文物

过了沣源路,继续向南,北京路经过的又一大文物富集地是昆明火车北站。众所周知,昆明北站现在是滇越铁路终点站,在火车北站建立了云南铁路历史博物馆,共收集了九千多件历史文物,其中包括机车头、铁轨等等,非常齐全。

田文所长表示,滇越铁路是云南通往国外的大通道,这条铁路不只使沿线滇南各重镇开放富庶,也使昆明这座高原内陆城市,时尚开放。云南借这条铁路,引进了不少法式的建筑,包括滇南沿线各重镇和昆明铁路沿线,都有以土黄色为基调的建筑。米轨至今仍在服役,已着手开发至呈贡的观光线路,还开通了到达宜良的道路,米轨仍有巨大的潜力。

周家华老先生说,北京路实际上就是一条充满铁路文化的交通枢纽,南站和北站都处在北京路的两端,北京路的命名就跟铁路开通有关。最早的北京路叫太和街,单指从塘子巷到交三桥这一段,这是段南北向老路,是大理南诏国开辟拓东城,为纪念南诏太和城而把这条街道称为太和街。太和街到北站这一段被称为环城马路,太和街往南到昆明站这段暂无路名。1966年贵昆铁路通车,昆明站至北站,直通首都北京的太和路被正式命名为北京路,它与东风路几乎是同时更名成功的。太和街的更名,类似南屏街,其实南屏街就是东风中路,南屏街也是东西拓展后才更名为东风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