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文化散说345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清初画家朱耷。 朱耷是明宗室后人,朱元璋第九字朱权,朱要居南昌,封宁王。朱耷是朱权的第九世孙。朱耷的父亲朱多,换多就是一个诗人兼画家。朱耷的叔父朱谋也是画家,著有《画史会要》。朱耷少年考中秀才,十九岁就遇上明朝灭亡。明亡后朱耷隐居山野,父亲与妻子相继去世后,他带着母、弟,在奉新县洪崖寺受戒,出家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改名为雪个。二十四岁,更号为个山与个山驴。在洪崖寺开坛讲经,号称宗师。 1661年,朱耷到南昌城郊的天宁观访遗迹,天宁观属道教之净明道教派。就改天宁观为青云圃,青云圃地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朱耷此后也长居青云圃,是青云圃道院的开山祖师,后人奉为真人。由佛转道,很可能是想留下自己的的后代子孙。他的道号明朗,字良月。 朱耷隐身僧道之间并非有浓厚的宗教情怀,而是找一片净土逃避清的政治迫害,但客观上广泛接触到中国下层社会,同时借助绘画作诗排遣自己的心中的幽愤情绪。 朱耷六十岁以后的画作才用八大山人的署名。但晚年画作丰富,艺术高超,他主要画山水与花鸟,把中国写意画推向一个高峰,成就了他伟大艺术家的千古美名。 朱耷,谱名朱由桵。由字与桵字木旁是谱名中的辈份标志。崇祯皇帝名叫朱由校。朱耷绘画署名还很多,如驴屋、个屋等,其实都是隐身的方法。署名三月十九日,恰恰是为了纪念明朝灭亡的日子即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的日子。署名八大山人,写在画册上,上下连起来看,很像是“哭笑”二字草书,表达他“哭笑不得”的心境。他的弟弟朱道明,画上署名为牛得慧,草名上下看,很像是“生不拜君”四字连写,牛与八合起来,恰恰又是朱字。表示他们对亡明的怀念。当然也有反清复明的志愿。 朱由桵实际用朱耷名字的时间很短,但历史流传最多最广的还是朱耷与八大山人两个称呼。一些艺术家往往有署名、笔名、艺名,但最终让人记得的往往只是一、二个最响亮的名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