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自喻适志-品佩嵩仿古山水画作

 cxwjl 2016-06-11

王佩嵩  简介

1967年出生于广东普宁原籍揭西,2009年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学院陈新华工作室研究生班

揭阳画院院长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揭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曾任“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展”办公室主任



历来,中国画家都很注重精神的陶养,在整个过程中把自我融于自然,犹如庄子般之观物,“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在物与我的交融中实现“自喻适志”,且不滞于物,求得精神的自由与解放。具体而言便是在物我融合中把握自然,赋予现实的山水、树石鲜活的生命力,体现为生机盎然的画面情境。由自然之形质走向主观的画面形质需要画家具备娴熟的山水画语言的掌控能力,其中,技法的美学化便显得尤为重要,而最终取决于画家的文化内涵。




佩嵩是一个现代型的中国画家,其作品的形式感大多蕴含着巧妙的构成原理,不论是气势宏大的水墨大作或者线描小品,画面语言自身的魅力以特有的节奏自觉显现,现代感强而不失文气。现代水墨或多或少映射出西画的构成形式,这一点在当代社会中其本身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于应是形式背后是否具备内涵与学养,这也正是为什么众多现代水墨画仅有外在的吸引视觉的形式套上某些内容的表征而已,缺乏内在的密切关联度,猛然间使人冲动却很快失忆,而不是延绵不绝、沁人心脾而挥之不去。佩嵩对此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这些年来,沁润于画院与学院的氛围,一直坚持着现代形式的探索,却也从未间断过对传统中国画的研究。与传统中国画相比较,现代水墨缺失的是技法的美学化,向传统学习是必须的环节。点画之质决定形质,而形质影响着画面的意境和观念表达的深度。佩嵩除了研究古画,临习书法也是必修之日课,从中吸取传统笔法的精妙,获得敏感的笔意,正因如此,在他的作品中,点画之间呼应自如,环环相扣,整体气韵连贯,富于张力而不失其理。在物我的交融当中,佩嵩相对注重于“我”的表达,基于继承之上的个人风格已逐步形成,随着对传统的认识不断深入与生活素养的积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佩嵩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期待与惊喜。

谨以此文与佩嵩共勉。


黄景涛

广西百色学院副教授

2010年6月10日于百色















王佩嵩 仿古山水作品

收藏咨询_177 2218 923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