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波山水画作品赏析

 优见堂 2016-06-24


高波  山东泰安人  1973年生

中国美协会员

民革党员

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陈平院长山水画硕士研究生

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院长凤凰岭书院精英班画家

中国书画杂志书画院院聘画家

中国传媒大学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客座教授

北京《经典70后水墨》主编

山东省山水画艺委会委员

泰山画院专职画家


导师陈平先生寄语:

   画贵有卷气文气,高波之作有此优点。他受宋元诸家影响,画面布局有宋人之雄浑博大,深幽精微,又不失元人之简远苍润,开阔明静。高波来自齐鲁泰岱脚下,情真性灵,善于思辨,勤于务学,虽来自传统,但未泥古不化,始终立志将传统笔墨与诗意化语境如何转化成时代形态及精神作为课题,望一直研究不懈!

 【赏析作品1】

《岱宗沐雨》高波 260×140cm 2011年 

   画面上半部分的天空和下半部分的山水接近3:7的比例,山和水的比例3:7,山峰的左右两部分也形成了3:7的分割,由此把天空也分成了3:7的比例,色调上浅灰和深灰的比例,留白和浅灰的比例,树木和山石的比例,也都是3:7的比例。我们知道,这个比例接近于黄金分割,故而,这幅作品首先从视觉上特别容易抓住人的眼神,让人不得不停留在画作面前仔细观赏。

   以黄金分割运用到画面的构成中,会产生非常和谐而又引发视觉注意的效果,具有长久的审美魅力。如果用中国画的规律来解释的话,相当于君臣疏密、聚散虚实之节奏对比。

(著名美术理论家、美术批评家、书法家褚哲轮)

【赏析作品2】

《岱宗清晖》高波 68x68cm 2012年

       作者多用水墨作画,而慎用设色,不是因为没有这种能力,而是极其小心地回避着色彩有可能对水墨表现力的冲淡与解构。作者更多追求和向往的是一个单纯、清静而玄妙的水墨世界,这正是中国画的长处。而赭石、石绿、石青等其他中国画常用色,亦不为纯粹表现山石树木的颜色和肌理,更多情况下是服务于画面的需要。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中国画画的是意象而非形象,作者深谙此道,故而在设色时极力做到与墨色的融汇,使得这些红色的山岩既像是日出时的朝霞辉映,又像是岩石本身的颜色,而本质上它们却又都是笔墨语言。

   这幅画的最大特点,作者正是以笔墨语言来组织画面的,而非以笔墨语言套用在山石上。前者乃中国写意画之本质——书写,而后者乃工匠之所为也。

(著名美术理论家、美术批评家、书法家褚哲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