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笔记丨评片也有一套系统科学的逻辑方法

 庐阳山人 2016-06-11

我在从事严肃艺术创作,我要求我的作品无可挑剔,认真认真再认真。有感而拍,不是为拍而拍。


本期导师


王骞,他曾经对我国的航天员进行摄影技术指导,创办了针对摄影爱好者的专业摄影培训机构-----北京雅趣摄影学院,授课方式通俗幽默,口碑优秀。新浪微博:微博学摄影(http://t.sina.com.cn/xuesheying)博主。



测光

常见的几种测光模式和怎么用。


⑴评价(矩阵)测光。一般使用评价测光,评价测光的是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一种测光方式,也是使用最多的,是照相机出厂时候的默认设置,也是我们平时的挂机模式。


⑵中央重点测光。被摄主体在中央占据绝大部分面积,非逆光非大光比,就可以用中央重点测光方式,其实它和评价测光的之间是有交集的,大多时候两者拍出来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拍夜景建筑等场景时会有较大的差别,比如拍夜景鸟巢或水立方,整个天空都是暗的,主体建筑在画面中间是亮的,使用评价测光就会让整个画面变亮,虽然是一种智能方式,其实它就是一个高级平均。在逆光和大光比的两种情况下,评价测光或者中央重点测光不太好使,比如逆光时,人站着一个窗户前,人脸是暗的背景是亮的,使用评价测光相机就会自动计算整个画面亮度的平均值,拍出来的人脸就会偏黑,所以在逆光、大光比情况下,评价测光和中央重点测光都不太准,这时候就要用点测光。


△优秀作品欣赏


⑶点测光是偶尔使用一下。有自动功能就用自动,用智能机器来解脱人的繁琐劳动,目的是把人的精力放在对照片的创作上,考虑片子是反映的什么思想内涵,光影、构图、质感、时间、空间等如何去表达。不要选用一个笨的方式来得到一样的结果。


使用相机不用拘泥在某个细节上,照相机操作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不必纠结于光圈优先、快门优先、M档,基本原理就是只要参数一样,照片的结果不会有任何区别。不管用任何档位拍,哪个顺手就用那个。只用光圈优先和只用评价测光,是适用完全不会使相机的人,如果使用M档、点测光已经N多年,就按自己的习惯来拍照即可。


△优秀作品欣赏


不管用什么测光方式,最终把照片的亮度控制合适就可以了,测光目的是得到一张亮度合适的照片。得到亮度合适照片是目的,而测光是手段,不要拿手段去当目的。什么时候点测光的成功概率要比评价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高呢?在逆光、大光比情况下,点测光就好用,其操作步骤是,对人脸测光,并按照这个参数曝光。也可以把这个数值放在手动曝光模式上,人工把刚才的测光结果输入到M档,也可以使用照相机上的曝光锁定键。


曝光锁定键,佳能相机是肩膀右上角的*星号键,使用AV或TV或P档都可以(不包括M档),对着人脸测光,然后直接按下星号键,就完成了测光并锁定,有效时间6秒钟,如果6秒钟的时间不够(可能需要重新构图、改变拍摄位置等),就在按下曝光锁定键之后,不断的触碰按钮,它就会自动延时。


尼康相机是肩膀上AE-L/AF-L键,尼康相机的默认设置是当按下这个按钮的时候,既锁定对焦也锁定测光。但是在菜单里头,可以针对这个键设置不同的功能,可以设成按一下锁对焦或者是锁曝光,可以是按一下就锁上再按一下解除,也可以是按住不撒手就锁定再松手就解除。


△优秀作品欣赏


佳能相机按一下星号键之后,只能拍一张照片就结束了。尼康相机按下AE-L/AF-L键之后可以一直有效,什么时候不想用这个功能了,再摁一下这个键就解除了。佳能部分高端相机可以设定星号键的功能,用法同尼康。


使用点测光,必须要执行的操作,是按谁测光并曝光。如对着人脸测光并锁定,然后对焦和构图,就能有效的解决人在窗户前脸黑的问题;同样人在窗户前,按照窗户外的亮度测光并曝光,人就是剪影。


△优秀作品欣赏


测光方式有两种,一个是入射式测光,只考虑光源的强度不考虑被摄体的吸收反射率,而照相机是反射式测光方式,就是光源打到被摄体上又反射回来再进入镜头,所以要考虑两件事,一是光源的强度,二是被摄体的吸收反射率。只要光源没变,只要被摄体的吸收反射率没变,不用拘泥于测光方式,例如刚才的例子,人站在窗户前使用点测光,执行曝光锁定,然后拍摄,现在使用评价测光或者中央重点测光,走到这个人的跟前,从镜头里只看到人脸部分,执行曝光锁定,相当于用评价测光或者中央重点测光,只测画面当中的一小部分,并且把它锁定,再回去站老远去拍,这和站老远直接用点测光一点儿区别都没有,前提是测光是在太阳底下,拍也得是太阳底下,测光是在暗影拍也要在暗影。注意,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要学习摄影的新技术。

 

评片也有方法


好照片的标准、技术解析与作品点评。


⑴、照片的思想


1、  照相、摄影与糖水、人像糖水片与非糖水

2、  风光糖水片与非糖水

3、  人文糖水片与非糖水

4、  照片的画外内容与情感、22类一看见名字就被淘汰出局的片子

5、  主题、主体、兴趣中心


⑵、技术标准与摄影语言


6、清晰度、景深控制

7、光影

8、曝光

9、影调

10、主体与陪体、背景、画面的协调统一

11、画面元素的几何关系、重心、平衡、简洁

12、画面纵深与空间

13、横平竖直

14、后期的标准与常见问题(过饱和、锐化过度、色彩混乱、数字影像)



△优秀作品欣赏


⑶、学会自己评判作品


15、照片评判的顺序

照相(记录)、糖水(美感)、摄影(内容内涵)

主题、主体、兴趣中心

拍实、拍正、拍满

光影、曝光、影调、景深

后期

作品思想的深刻度与系统性                          

 

好照片标准


1、思想表达


一张照片的好与不好,首先考量的是精神主旨或者说是中心思想,这就跟看一篇文章相似,不用纠结于某个语句是否漂亮,而是看文章反映的思想是什么,它的立意如何,它的内容如何,或者这个故事有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所以评判一个片子,要从理念层说起。摄影爱好者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停留在照片美不美的衡量上,这是最低层的标准,基本美感是画面当中最低的要素,另外也有很多并不美的照片,但是非常有价值。


提高审美的感觉和品位要大于怎么把照片拍出来,其实光圈、快门与摄影没有任何关系,摄影是用图片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光圈、快门,还是照相


作品的思想用内容来体现,拍一张还是拍一组图片来反映内容是不同的,拍出一张还不错的照片容易,能拍出一组就不容易了。这体现作品的深刻度。


△优秀作品欣赏


照片好看还是难看,就是摄影语言的应用。糖水和照相的区别在哪?大致界限就是,照像准确记录还原,没有曝光过度,没有曝光不足,没有拍虚了,该是什么情况给拍下来,会使照相机这叫照相。什么是糖水片,比如商业的婚纱写真等等,通通都是糖水片,有形式无内容、有构图无意图、有技术应用无理念表达、有形式美无心灵美,这叫糖水片。会用一些基本的摄影语言,比如光影、质感、构图、曝光,照片亮些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暗些表达的什么意思,拍的时候视角是平视、仰视还是鄙视的,是上帝的视角还是蚂蚁的视角,影调是明快一些或压抑一些,取决于表达的是什么,一般来说表达明快就用高调偏亮,表达阴郁就整个基调偏暗,如果是高手要表达一个阴郁的感觉,可以用高调的方式表现出来。画有法,画无定法。所有的规则都是用于被打破的,遵守规则出好片,违反规则出大片。


如果具有了基本的准确记录还原,又有了摄影语言的应用,再加上背后有深刻的内容内涵,同时由一组片子构成一个完整系列,这才叫真正的摄影作品。所以摄影家跟摄影师,在技术上其实没有区别,都能够准确地按照订单来执行出相应的技术操作,但是他们在理念层是根本不同的,摄影家有独立而完整的摄影观、思想体系,而摄影师只能完成单张的或者是简单的操作,这是他们最大的差别。当然,技术上要精益求精,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要高度统一。



△优秀作品欣赏


 2、技术要素


是否有摄影语言的应用,包括光影、构图、色彩、质感、时间、空间、影调。如果所见即所得的拍照下来,没有摄影语言在里面,是眼前所见是照相,有了摄影语言才能构成一个起码的糖水片。


①照片的曝光是否准确。要多看照片,会看照片。作为影调要掌握画面的黑、灰、白关系,画面有最黑有最白,要黑中有黑,白中有白,没有死黑也没有死白。


②色彩控制。色彩是摄影语言的一种,色彩有助于表达画面的主题、中心思想的时候就拍彩色,如果画面里头的颜色干扰了主题的表达,那就用黑白。简单理解就是色彩有用还是没用,如果能够烘托主题就拍彩色,如果烘托不了主题,就拍成黑白。作为黑白片,最讲究的就是光影和线条,彩色是现实,黑白是写意是现实的提炼加工。


△优秀作品欣赏


③摄影语言的时间,对应技术操作其实就是快门的快与慢,表达的是一个瞬间即逝的画面,还是表达一个流逝的时间过程。


④空间,简单的说就是近景、中景、远景的应用,用两维的平面(因为照片只有长、宽),模拟出有纵深感的三维环境,


评片标准


第一,是照相还是做到糖水了,还是摄影。摄影作品的思想深刻性有多少,表达的主题、话题本身好不好,有没有意义;第二,美感程度如何,一系列的摄影语言应用是否做到位了,画面是否干净简洁,是否黑中有黑、白中有白,有无限丰富灰度的过渡,是否色彩非常有效的和谐统一等;第三,技术应用。

 最后一句话就是,学,然后知不足,然后知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更可怕的是自以为知其实什么都不知。


点击图片查看上期课程:老法师教你 拍人文摄影的20个技巧▼



课程参与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