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已成之业,防将来之非

 虹72 2016-06-12


保已成之业,防将来之非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与其图谋没有把握完成的功业,不如维护已经完成的业绩;与其懊悔以前已经发生的过失,不如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错误。
   
 成事要善于抓住机遇,抓住机遇并不是不切实际地蛮干,在大胆果断的行为背后都必有深谋远虑,必有理智的筹划和安排。做事必须头脑清醒,决不可一时发昏做出不智之举,重要的是要有防患意识。
   
 每天都会有种种事情都可发生,有好有坏,一招不慎全盘皆输,想翻身都很难。做做情,想问题,应该立足于可能性的复杂,从最坏处着眼、向好处努力,千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稳扎稳打,不要盲目冒进。
   
 在松下公司还是无名乡下小厂的时候,松下幸之助本人不得不亲自带着产品四处奔波推销。每次松下登门,总要费尽唇舌,跟对方讨价还价,直到对方让步为止。有一次,买主对松下幸之助的还价劲头钦佩不已,讨教原因。
   
 松下幸之助微微一笑,扶了扶自己那副旧式黑框大眼镜,平静地说:“每次当我要脱口说‘我就便宜卖给你吧!’脑际就会突然闪现一幅工厂景象。那是什么景象呢?那是正值盛夏、酷热蒸人的工厂尤如炽火烤着铁板,整座工厂宛如炙热的地狱一般,令人汗如雨下,工厂中辛勤挥汗的从业人员的脸部表情。就是这么一幅场景”。这种场景时刻激励着松下幸之助不能懈怠,必须兢兢业业地工作。
   
 到了1960年时,松下公司已是日本乃至全球著名的大企业了,松下幸之助仍然保持着危机意识。当时松下公司对外发表本公司的目标,宣布五年之后,将要施行一周休息两天的制度,并且员工的薪资照付,分文不减。
松下幸之助认为,松下公司不仅要与国内企业互相竞争,还必须与世界上同行企业进行竞争。虽然一周五天工作制在国内未有一家企业采用,西方国家却早已风行。若不及早准备,松下公司进军世界贸易市场就不具有与人一较长短的实力,必须使自己陷入极端穷困的境地。
   
 而一周五天工作制可以杜绝公司员工打电话聊天、伺机偷懒的现象,使他们忙忙碌碌,分秒必争。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松下公司的工作效率。这便是松下幸之助的危机意识,而且是更高层次的危机意识。
  
 杰克·韦尔奇也是一位危机意识强烈的领导者,当杰克·韦尔奇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走马上任时,通用电气看起来正是美国最强大的公司之一。它既没有处于危机的剧痛之中,也没有被不时折磨大公司的诸多弊病所困扰。
    
 然而,韦尔奇一上任便指出:应该把通用电气公司放在“全球性经济环境”中来思考其未来,要为进入下一个世纪做准备。这里,所谓“全球性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指的就是以日本企业为主的竞争。以他当时的话来说,就是“2000年后能否与国外公司竞争,是我们从现在起,每一天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韦尔奇进一步指出,“在这个越来越小的世界上,胜者和败者的界线日趋分明,在这里没有‘还过得去’的企业的位置”。
    
 他觉察到他面临的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考虑到这些,韦尔奇担心通用电气的竞争者将因此而变得强大起来。他希望这个公司变得更有竞争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韦尔奇感到他需要一个流畅的和进取的通用,这意味着当时的通用将简化为一个较小的却反应灵活的通用。因此,韦尔奇采取了一系列艰苦的行动,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从而成为当今全球经理人的偶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一定要要有预见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凡事早做打算,这样做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人总有不顺之时,这是任何人也无法避免的,但是,只要能够早作准备,一切都会化为平安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得意时要想到失意,在晴天时也带着雨伞,在运气丰盛时要想到倒霉之事,这样才能一生顺达。

感悟:回首滚滚历史长河,淹没了世间多少的成功得失,卷走了人生多少的喜怒哀乐,不禁让人回首感叹:上天若能让我重活一次,我绝不是这个活法……其实成功与失败,仅在咫尺之间,其转换也只是瞬息,就看如何运筹帷幄。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你的出身、教育程度、经济基础,而在于你必须具有一种谨慎而又勇往直前的实践精神,必须用你的智慧去进行伟大的人生实践。老人言告诫我们为人处世要谦虚谨慎、淡泊寡欲、韬光养晦,还要懂得方圆有度的处世哲学。启迪我们要善于发掘自身潜能,培养自信乐观,勇于拼搏的积极心态,因为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前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让人钦佩,后者积极乐观、超越自我的精神让人神往...... 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