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艾最香

 圆角望 2016-06-12

  身体周刊记者 罗燕倩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等了一年的端午节如期而至,伴随着农历五月最好的阳光,秉最盛阳气而长的艾草也到了药性最强的时候。千百年来,艾草从不曾辜负人们的期许,端午节当日,华夏大地上,勤劳的人们鸡未叫时便已出发,到田间地头,摘下那一叶最具能量的艾叶。

  农历五月是艾香满堂的季节,华夏子孙的端午节便是围绕着艾草而展开的: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等民间习俗相传千年。

  

  治病辟邪传“爱”

  艾,芳香且益健康,古往今来,百姓无不喜欢。在没有蚊香的年代里,每到夏天晚上蚊子嗡嗡的叫,点一把干艾蒿来驱蚊子,气味芳香且效果很好。若是身上被蚊子叮了一口,肿得难受之时,用陈艾熏熏症状即刻减轻。端午节当日,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驱邪避灾,预防疾病。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香囊,美丽芬芳,随身佩戴,用以驱瘴防疾。

  艾,又是一味食疗方,唐代孟洗《食疗本草》记载:“采嫩艾做菜食或和面作馄饨,治一切鬼恶气,上服治冷痢。”时至今日,各地保留着“采艾为粢”的习俗,艾草清香味微苦,具有温气血、祛寒湿的功效,食之有醒脾开胃,增进食欲的功效。

  艾,更是一味极好的药材,《本草纲目》记载:“艾叶……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以艾为灸的方法最为医者推崇,中国古代医学书籍,提到艾灸这种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很多针药不愈的病症,艾灸可以治愈。《扁鹊心书》:“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便是说艾能续命。

  艾草,自古以来,便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先人对艾还赋予诸多美誉,如尊称长老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称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艾不仅是为了辟邪、治病,更是为了祭奠为国忧思的大诗人屈原,是一种怀念。

  “艾”与“爱”同音,香雾缭绕,艾叶青青,在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的传承中,流传下来的不仅是中华民族那些古老的习俗,更有绵绵不断的“爱”。

  

  最负盛名为蕲艾

  在鄂东南地区,蕲春“俯手皆有药,路人皆懂医”,每年端午节这天,人们喜欢用蕲艾与菖蒲等一起或悬置门头,或者点燃熏室。其间有民风民俗使然,亦是医药卫生讲究习惯。

  艾草处处有,此蕲艾又有何等神奇?

  蕲春,全国唯一一个以药物命名的县,取义“蕲菜逢春而生”。顾名思义,蕲艾因生产于历为州、路、府所在地的蕲州而闻名,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即是蕲州人,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花费27年时间对本草学进行了全新的整理总结,著就皇皇大典《本草纲目》。在书中,对家乡的风物丝毫不惜笔墨,把蕲艾与蕲竹、蕲蛇、蕲龟并称为“蕲春四宝”。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尤其钟情艾草,他曾对不同地区的艾做过比对实验,最后数据显示,产自蕲春的艾挥发油含量较其他地区高,而挥发油含量与艾叶的抗菌、温热、通经化瘀能力密切相关。

  另一项不同时间采摘的艾草分析实验印证了千百年来先民们流传下来端午采艾习俗的科学性。作为常见的药品,艾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成分,例如,2-甲基丁醇、顺3-乙烯醛、1-辛烯-3-醇、4-松油烯醇、桃金娘醇、紫苏醇、樟脑、龙脑、甲基丁香油酚、橄榄烯等,除了挥发油,艾叶还含有黄酮类、萜类、桉叶烷类以及豆甾醇、油酸乙酯、苯亚甲基丁二酸等成分。

  “实验数据显示,端午当日采出的艾挥发油含量均高于其他时候,因此端午采的蕲艾可谓艾中极品,这也是很多专业中医师指定的艾绒、艾条原料。”吴焕淦表示。

  

  插艾不限于端午

  据考证,端午节起源于原始图腾社会龙图腾团族举行的图腾祭风俗。由于这个节日正值初夏之际,是瘟疫和虫害流行与滋生的时期,先民们为了防疫驱虫,保护健康,便采用插艾叶这种简单的卫生设施,以抵抗瘟疫与虫害的侵袭,并一直为国人所采用,直至流传到今日。

  “事实上,在端午节这一天,把艾叶悬挂在家中或房门两边,不仅有点缀作用,还的确具有适应夏季清洁卫生与防疫、消毒、杀虫和灭菌之功效。”吴焕淦解释道,艾叶,是一种菊科植物,民间则称“五月艾”,在我国各地均有生长,无论是其叶子,还是其根、茎,均可入药治病。在入药时,尤以正面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叶厚、质柔韧、香气浓郁者为佳。

  古人觉得生病是因为邪气,而挂艾后人变得较少生病,于是先民们认为艾草能辟邪。“其实这要归功于艾草特殊的芳香气味,其主要含有桉叶油醇、侧柏酮、菊槐酮、樟脑、龙脑、4-萜烯醇、石竹烯、石竹素等成分,有多种功能,可起到止咳、平喘、化痰、温经、散寒、镇痛、止血、安胎、驱虫、杀菌等作用。”

  在吴焕淦看来,插艾并非只限于端午,艾草插于家中可谓是天然的空气消毒剂和蚊香。走入吴焕淦的办公室,隐约透出一股悠悠艾草香,虽然已是初夏时节,门窗敞开,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却并不曾有蚊虫侵扰。吴焕淦微笑着指向自己椅子背后的那一束艾草,“这是前几年放在那儿的,虽然艾叶已经阴干,但气味犹存,我的学生们也总说办公室里蚊虫少空气清新。”

  民间有谚,“农历五月五,天师骑艾虎。蒲剑斩蜈蚣,百虫归地府。”“荒坡艾叶喷喷香,溪边菖蒲伴石长。青烟剑叶能驱疫,岁岁端午站门岗。”

  多年来,每逢端午节,吴焕淦仍保持着用艾草、石菖蒲、白芷点燃熏室的习惯。关上门窗,将三年以上的陈艾以及中药石菖蒲、白芷以6:1:1的比例混合后置于房屋中央点燃,熏蒸全屋后人退出家中,待一两个小时后重新回到家中开窗通风。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艾叶的研究和应用已更加全面深入。有研究证实,艾叶燃烧产生的烟气有抑菌杀菌、抗病毒的作用,能抑制细菌和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所以能避免细菌和病毒入侵呼吸道,起到预防流行性疾病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艾与苍术、菖蒲、白芷等混合烟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以及副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和抗凝血、增加免疫能力、解热镇静等功效。

  

  艾叶坐垫祛体寒

  每年一到穿裙子的季节,寒性体质就彻底暴露了。“膝盖太矜持,一露出来就像两坨冰,嗖嗖冒凉气。”“冷气一开,肩颈都要硬上一些,更酸爽了。”“痛经总能更痛一些。”“每年一入夏就准时腹泻”……这样的抱怨声总不绝于耳。在中医师眼中,这都是陈寒在作怪。

  “夏天,天气炎热,汗液增多,皮肤毛孔处于舒张状态,一来人体阳气容易宣发过度,二来贪凉吹空调等寒气容易损伤身体。”吴焕淦进一步解释道,“膝盖、肩颈等,夏日贪凉,多无衣物覆盖,加之空调等所致的寒气长久刺激,导致寒邪入体,气血不畅,局部酸痛僵硬。寒可损伤阳气,伤及脾阳,则容易腹泻腹痛;伤及胞宫,则痛经者痛更甚。”

  夏天,正是最容易将寒气驱除的时期。夏天是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借助自然界的阳气,提升机体内的阳气,天人合一,就可以轻松驱寒,温阳通络,因而才有“冬病夏治”的古老传统。

  随着阳气最盛的端午节的到来,秉最盛阳气而长的艾草也到了药性最强的时候。不辜负艾草这一年的阳光。吴焕淦在临床中总也喜欢推荐给病人一个改善寒性体质、宫寒的——坐垫法。

  坐垫法实则是清代名医吴尚先很推崇的。他曾在《理瀹骈文》中说:“若内服药不能达到或恐伤胃气者,以坐为优矣。”

  吴尚先的坐垫方子简单明了:艾叶500克,晒干,揉碎,用纱布包制成坐垫。患者直接坐于其上,便可“驱寒、通经络、提升阳气”。

  “艾叶性温,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之效。艾叶装在坐垫里,可通过局部皮肤、穴位,作用于人体,可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温暖子宫及五脏六腑,从而治疗阳气不足导致的腹泻、痛经等症。而依赖艾叶辛温走串,擅长通经络的特性,艾绒坐垫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恐吃药伤胃气的人,而且它能直接、长久地作用在下焦。”尤其面对那些整日坐着办公的白领,吴焕淦总喜欢推荐这个外用的艾绒坐垫。

  异曲同工之妙,对于容易痛经、腰腹容易冷痛的人,甚至腰腹周围有赘肉的人,吴焕淦都会建议他们自制一个艾绒腰封。“容易痛经、腰腹容易冷痛的人,多与身体阳虚或者容易感寒邪有关。艾绒腰封,一来可以御寒于外,减少寒邪入体的机会,二来可以借助艾的药效温阳于内,补充体内的阳气,从而缓解、减少痛经、腰腹冷痛。阳气旺盛了,则气血运行顺畅,新陈代谢增强,对部分腰腹周围有赘肉的人,也有减肥瘦腰的功效。”

  吴焕淦特别指出,夏天到了,用三年陈艾制作一件艾绒肚兜给孩子睡觉时穿,在神阙穴也就是肚脐这块缝入一层艾绒,这样既可防止孩子蹬被子受凉,也可起到安眠作用。

  对于肩颈容易受寒、肩颈僵硬不舒服的朋友,做个艾绒肩颈垫子也可以通过作用于大椎穴、肩井穴等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艾绒可以做枕头、肚兜、坐垫,靠垫等等。这都是利用艾温阳祛寒通络的功效,通过皮肤穴位等渗透药力。”吴焕淦总结道。

  如今,很多家庭已经养成用热水泡脚的习惯,而将艾草加水煮半小时,取药液泡脚,更可促进血液循环,除菌止痒,安神助眠。在闽南以及台湾地区流行的“药草浴”,大多也以艾草作为主要成分,也可以自行在家中用艾草熬水泡浴,可令肌肤长久保持湿润,还可预防过敏的发生;产妇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以驱散风寒,促进恢复。

  将艾草熬水给小孩洗澡,更可以驱散蚊蝇,预防和治疗痱子、疖疮。民间也有用艾草煮鸡蛋,剥掉蛋壳,用温热的蛋白在婴幼儿湿疹上轻柔滚摩,可以止痒和促进湿疹吸收,也可以在胃部和腹部轻柔滚摩以帮助消化,健脾止泻。

  

  艾叶入馔一年一尝

  之前,年轻人对艾草的记忆只停留在外用,它是家里老一辈人用来祛风去湿洗澡、洗脚用的或产妇用来洗澡和熏蒸用的中草药。印象最深的是每年端午节,家里要熬艾草水留给老人备用。从没把这味草药联想到能入馔。

  一夜轻风吹透,野地里的艾青泛出最鲜最嫩的绿色,想着别错过这艾叶最好的时节,于是决定去野地里采些端午前后的艾叶。在市郊朝阳的斜坡上,枯黄的灌木丛中偶露几丝葱茏,手中的小镰刀贴地轻挥,割下数捧,手指一捻,提鼻一嗅,馥郁的草药香直入脑际,顿时荡去了几许舟车的劳顿。旁边同样来采艾的长者口里念叨着,现时“野艾茸茸”之景难见,采摘这“驱春寒,通脏气”的稀罕物须在乱丛中搜觅,唯有清明前后一月内,茎短叶大的嫩艾,才是入馔的上品。忙一个多小时,手背被荆棘划出道道印痕,只得一小篮。

  这鲜嫩的艾草叶和芽可直接作蔬菜食用,在加热时它的芳香飘满屋,边做边口水欲滴,吃一次怀念一年的美味。艾草鸡蛋、艾草茶、艾草汤、艾草粥、艾蒿肉丸……由此诞生。

  艾草还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将青青艾草汁和面或拌入糯米粉,艾草面条、艾草饺子、艾草团子、艾蒿馍馍、艾蒿糍粑糕……艾草的清香、粉团的糯香在舌尖层层化开,柔柔地荡漾着,把初夏的芬芳装满了齿颊。

  艾草清香味微苦,具有温气血,祛寒湿,增进食欲的功能。风寒感冒呕吐时,还可用艾草和生姜煮汤饮用;食用过多生冷瓜果腹痛不止者,可用生艾草捏嚼。

  

  食补也要注意“度”

  中国人向来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但“食补”也要注意方式和限度,万事过犹不及。对于艾草“治百病”之誉,从古至今的医家颇多异议。

  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以多年用艾经验改正了此说:“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杂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至于艾叶是否有毒,亦有不同的见解。《今世中药学大辞典》记录,艾叶“有小毒”。吴焕淦说,艾草可用于食疗,艾辛、苦、温,可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可用于痛经、不孕、崩漏、妊娠下血等,但鲜艾叶入菜饼不适合多吃。生活中,也确实存在一些艾的食用误区,“在食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服用的量和时间,多服、久服艾叶,可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不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