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穷受用。
受到别人的欺骗或侮辱,不要马上就怒形于色、破口大骂,淡定点!学会了这种功夫,会有无穷好处。
娄师德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一位很有特点的中央干部,他以谨慎和忍让而著名。关于他的忍让,还流传着一个成语“唾面自干”。
当时,娄师德已经是宰相了,他的弟弟去外地做地市级一把手,临走前,他嘱咐弟弟说:现在我们兄弟俩都做大官,大家难免会说三道四,你在外面遇到这种事,忍着点,不要跟人家计较!
弟弟回答说:哥,这我懂!就算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也不发火,自己擦掉就算了!
娄师德摇摇头说:这样还不行,我就是担心你会用手去擦!
弟弟接着说:好,那我不擦,让它自己干!
娄师德笑笑说:这就对了!
娄师德是这么教导弟弟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有一次,他跟一位姓李的高官一起去参加早上的例行会议。娄师德因为身体肥胖,所以走路的速度非常慢。姓李的官员等了一会儿,就有点不耐烦,怒骂道:“你这个乡巴佬!怎么这么磨磨唧唧!要不行,就滚回家!”
要是一般的人,拳头马上就得过去。但娄师德很平静,他不但没生气,反而笑着从容地回答说:“在中央的干部当中,我娄师德不算是乡巴佬,还有谁能算是乡巴佬?”见娄师德自己这样挖苦自己,姓李的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如果上面两件事,可能会让人觉得娄师德就是一个无原则的“好好先生”。那他与狄仁杰之间的事,则可以证明他的真品格。
狄仁杰与娄师德是一个时代的人,他之所以能当上宰相,也是靠娄师德的推荐。但娄师德从来没向人说过这事,包括狄仁杰本人。
狄仁杰能力很强,后来他的地位慢慢超过了娄师德。由于狄仁杰看不惯娄师德“唾面自干”的那一套,所以他非常瞧不起娄师德,平常大家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他就没拿正眼看过娄师德。可是娄师德碰见狄仁杰还是笑脸相迎。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这种局面。
有一天,女皇武则天问狄仁杰:“你认为娄师德能发现人才推荐人才吗?”
狄仁杰眼睛都不带眨地说:“我跟他共事了这么长的时间,没发现他还有这个本事!”
武则天语重心长地对狄仁杰说:“我知道,你对娄师德的那一套看不顺眼,但人真的不能只看表面。就拿你来说吧,我之所以知道你狄仁杰有才,就是他娄师德推荐的!难道这还算不上是慧眼识人吗?”
狄仁杰听了,又是惭愧又是感慨,心想:娄师德这家伙还真憋得住,这么长时间,那是一丝风都没透。他动情地说:“我得到娄师德的恩情这么久,竟然没有察觉到一丝一毫!娄师德真是一个好人啊!过去我还那么对他,太不应该啦!”
后来,狄仁杰逮着个机会问娄师德:娄大人,你推荐我的事,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害得我当了白眼狼!
娄师德严肃地说:说实在的,你给我脸色看,我心里也非常难受,但一想到我是为国家推荐人才,我个人的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只要你没有辜负我的期望,你打我都行!
听到这,狄仁杰流泪了,他跪下说:你是好人啊!你的恩德我这辈子报答不尽啊!
娄师德连忙扶起狄仁杰说:使不得,使不得!
从此以后,两人成为了铁哥们儿。
有些人一受到别人的欺负和侮辱,就恨不得马上操起家伙拼命。这种以牙还牙的反应非常不理智,所谓“杀人一千,自损八百”,任何报复都要付出代价。何不学学娄师德,任你嘲讽、排挤和不理解,我只微微一笑。
人们知道由于环境的不同,由于本身修养的不同,因此人们就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当然也就有了不同的心理状态。比如说有的人奸诈狡猾,有的人阴险毒辣,有的人胆小怕事,有的人欺软怕硬,有的人自命不凡,有的人自以为是,有的人善于权术,有的人心术不正等等,人们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是千差万别的,由此产生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尤其是当今的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更加复杂了,人们为了生存,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尔虞我诈,受蒙蔽受欺骗的一种状态,使人与人之间就有了不相容的关系……
时代的发展形成了社会的复杂性,当然人们的心理状态,就更加复杂更加变化多端,人们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市情,而且有些事情更加错综复杂,如何处理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这要取决于个人的修养和文化素质,也就是一个人的态度问题。
如果我们与人相处时,不仅要为自己树立威信,而且更不要对别人有敌对情绪,要化干戈为玉帛,这就需要我们能容天下人,天下事物,而不是自视清高,自命不凡,这样才能够出入无障碍,进退自如,这样才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前人有一句格言说:吃眼前亏,也是为了换取其他的利益,是为了存在和更高远的目标。
所以说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意气用事,如果人们处于不利于自己的环境的时候,不要以为可杀不可辱,是什么英雄气概,结果以牙还牙,结果使自己处于更被动的地位,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灾难。
感悟:老人言,功业之成败,在于进,也在于退。能直能屈,能上能下,能进能退者方可成大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都能挥洒自如,得其所哉。在此,老人言告诉我们,如何直,怎样屈;何时当一往无前,义无反顾,何时应挂冠归去,高蹈入林;更告诉我们那些取得功业成就的基本要素、方法技巧和正确心态。当今社会,追求成功的人们在千方百计地“修炼”技巧,受物欲横流,投机取巧,一夜暴富以及不劳而获的思想影响,许多人错误以为用尽机巧,左右逢源,就可以取得成功。其实不然,“修炼”技巧即使获得一时的成功,也不会长久!有文字记载以来,世上没有人通过用“计谋”或者“技巧”而获得成功的范例,只有一步步踏实地做好自己,做好本分,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文/单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