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道“自己是谁”的高人

 高骏森 2020-09-17


                 作者照

知道“自己是谁”的高人

         李昌滨


有句老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又有句话“物以稀为贵”,这两句连起来就是有自知之明的人很少。一般来说:失败者更能认识自己,成功者却容易膨胀,越来越认不清自己有几斤几两。今天聊几个另类高人,他们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乡巴佬”的宰相娄师德

提起宰相,很多人容易想到政治军事外交于一身的诸葛亮,给人以满朝文武唯此一人的感觉。然而唐代却不是这样,除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长官,其他被加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员也都是宰相,这样算来,唐代的宰相是由多位政事堂常务委员组成的治国精英团。所以唐代做过宰相的人很多。今天要说的这位是宰相堆里不折不扣的高人。

说他高,不是身材,而是境界。

在那个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年代,他的下级在背后骂他“乡巴佬”(当年还不是某美食的品牌,而是严重的贬意),有传舌者传到他耳中,他却了然一笑,“他说的对,我的确是乡巴佬”,过后也没追究骂他的人。

那年,他弟弟被朝廷派去做代州刺史,临别之际,娄师德说道:“我现在是宰相,你也做了高官,我们这一家本无所长,却如此身份高贵,肯定会遭人的嫉恨,若是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他弟弟回答得很好:“哥放心,我一定谦虚谨慎,低调做人,认清自己,不忘初心。即便有人朝我吐口水,我也决不会反抗,更不报复,只把口水擦去也就是了。”

在他弟弟心中,这就宽容到头了,但是娄师德却不以为然:“这还不够,人家朝你吐口水是生气的表现,你把口水擦掉,会使别人更加愤怒。你应该欣然接受,让口水慢慢变干。”

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来历,也让我们看到什么叫宰相肚里能撑船。

提起他的度量,还有一事,素有神探之称的狄仁杰就是他推荐当宰相的,然而狄仁杰本人却对此不知情,竟将他放了外任。

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你认为娄师德贤明吗?"

狄仁杰答:"他做事倒是谨慎守职,贤不贤明,我可不知道。"

武则天又问:"那你认为娄师德知人吗?"

狄仁杰道:"我和他同僚多年,没听说过他知人。"

武则天道:"我用你当宰相,就是娄师德举荐的,你说他知不知人?"

当狄仁杰看到了娄师德举荐的奏章,对娄师德从心里往外的崇敬,后来狄仁杰推荐了贤人张柬之,张柬之后来杀了武皇两个小鲜肉面首,使81岁的武则天被迫退位还政于李唐,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没有这个娄师德,或许历史将被改写。

娄师德少年就中了进士,从文臣到武将,再到入阁拜相,每一个岗位他都做得十分勤勉,在步步高升的时候,没有丝毫的自我膨胀,始终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对人宽厚仁爱,实在是我辈今人效法的榜样。

二、从总理到县长的唐绍仪

大多数人都能上不能下,从科长到处长,春风得意马蹄疾,从处长到科长,凄凄惨惨戚戚,不是没脸见人就是活不下去。然而150多年以前出生的唐绍仪却是个“另类”。

唐绍仪出生于广东一农家,有幸成为晚清曾国藩、容闳组织的留美幼童,成了最早的官派小留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为当时的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詹天佑等。

唐绍仪学成归来,正是清末用人之际,最急需他这种有中西文化背景的人,所以他很快地升迁,竟坐到巡抚及尚书的高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时候,由他出任了内阁的总理。

当然,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当的总统是不设内阁的,如美国总统制,南北议和后,为了要限制袁世凯,临时改成了内阁制,设一个总理来分总统的权利,袁世凯当然不希望他这个总理来分权,最好他的总理只是个花瓶摆设。这一点唐绍仪却不知道,认认真真负起内阁的责任来,3个月后被袁某人赶下了台。

从民国总理位置上下来的唐绍仪,后来多次被当政的各路军阀拉拢出任某某总长,内阁总理啥的,可是唐绍仪都没到任。后来回到了广东,做起了中山县的县长,他集中精力建设模范县,诸如基本建设、发展实业、加强农渔业和乡村建设、引进外资和发展教育等方面做得都相当出色。

一时间,中山县成为"粤中最繁盛之区”。在唐绍仪心里,无关官位大小,只求把事做好。他在任清廉,革除官吏衙门陋习,常微服察访,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县长这个为民服务的事业做到了极致。百姓们发自内心地爱戴他们的“布衣县长”。

 上善若水,至高的品性总是像水一样,泽被万物却不争名利。无论是虚怀若谷、谦卑务实的娄师德,还是能上能下、淡泊名利的唐绍仪,两位大贤让我们知道:多高的位,多大的名,你还是你,踏实做好自己该做的最要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