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得是非,识得大体

 虹72 2016-06-12


明得是非,识得大体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疑惑就放弃个人的独特见解,也不要因个人好恶固执己见忽视别人的忠实良言。不可因个人私利搞小恩小惠而伤害整体利益,更不可以借助社会大众的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人愿望,发泄个人不满。

不识大体的顽固将帅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生在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西点军官,母亲是一位非常有修养的富商,而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麦克阿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还曾担任过著名的西点军校校长;50岁便当上了美国陆军参谋长,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军职是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担任了美国远东部队司令官;后来在美国入侵朝鲜时,他担任“联合国军”的总司令,可是谁也没有想到,麦克阿瑟的军旅生涯竟然在鼎盛期戛然而止。
   
 但是,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上一败涂地后,开始狂热地鼓吹扩大战争。根本没有把总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权威放在眼里,坚持自行其事。这给美国政府带来了很大的舆论压力。杜鲁门终于忍无可忍,决心解除麦克阿瑟的一切职权。

后来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说:“我认识到我本人除了解除这位国家的战场上最高指挥官职务外,没有别的选择。”

很明显,麦克阿瑟之所以会被解除职务,不是因为他的才华和能力有限,而是因为他没有看清当时的国际形势,没有将美国的全球利益放在第一位,又固执地与美国政府唱反调,所以导致了他的亨通官运戛然而止。

深明是非的一代贤后

千古明君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盛极一时,除了依靠手下一批谋臣武将外,还得益于一个重要的人物——长孙皇后。

太宗即位后,长孙皇后一心一意地辅佐太宗皇帝,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庭事务,事无巨细,事必亲躬,深得宫内外的好评。

虽然贵为皇后,长孙氏并不因此骄矜自傲,她仍旧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尤其是对年事已高的太上皇李渊,长孙皇后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经常提醒侍候太上皇的宫女如何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像一个普通儿媳那样力尽孝道。

长孙皇后虽为六宫之主,但是对其他妃嫔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专宠,反而经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有一个妃子刚刚生下一位小公主,就患了重病,长孙皇后前去探望,这位妃子病势沉重说不出话,见到长孙皇后,泪流满面地指着小公主。长孙皇后一下就明白了,她是不放心小公主。长孙皇后把小公主抱起来,对这位妃子说:“我既为皇后,就是她的皇母,请放心,我会把她当做自己的孩子来抚育。”果然这位妃子去世后,长孙皇后就把小公主接到自己的宫中,专门请人抚育直至长大成人。

长孙皇后出身官宦之家,如今又是六宫之主,但她却一直过着节俭简朴的生活,衣服饰品从不讲求豪奢华美,饮食宴庆也以节俭为主,在她的带动下,整个后宫充满朴实风尚,为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之策的施行作出了榜样。

长孙皇后不但自己奉行勤俭节约的政策,而且对太子李承乾也严加约束。太子李承乾是太宗与长孙皇后的长子,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于太子将来要继承皇位关系到大唐的社稷久安,所以对太子的约束更加严格。太子东宫事务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一日,遂安夫人觉得东宫的日常开支太紧张了,而且好多器物都陈旧了,就向长孙皇后请示增加东宫的开支,长孙皇后并不因为是自己的爱子就网开一面,断然拒绝遂安夫人的请求,她说:“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她的公正与明智,深得后宫所有人的敬佩,谁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
    
 贞观八年(634),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不幸受了风寒,引发旧日痼疾,病情日渐加重。太子承乾请求大赦天下,并将他们送入道观来为母亲祈福祛疾,群臣感念皇后盛德没有人提反对意见,就连魏征也没有提出异议。但长孙皇后自己坚决反对,她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并非人力所能决定。如果修福可以延寿,我从没做过恶事,为什么还得此重病呢?如果行善无效,那求福又有何用?赦免囚徒是国家大事,道观是清静场所,如此万万使不得。因我一人,乱天下之法度,更会加重我的罪孽!”众人听了都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唐太宗也只好含泪作罢。
    
 长孙皇后的病拖了两年,于贞观十年(636)在立政殿逝去,享年仅36岁。弥留之际尚殷殷嘱咐太宗,她死后薄葬,一切从简。太宗并没有完全遵照长孙皇后的意思办理后事,他下令建筑了气势十分雄伟宏大的昭陵,并在墓园中特意修了一座楼台,以便皇后的英魂随时凭高远眺。这位圣明的皇帝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贤妻的敬慕和怀念。
   
 中国历史上出了许多有名的皇后,长孙皇后当之无愧,她识大体、明是非,用自己的贤惠和远见卓识引导一朝帝王,影响着满朝群臣。

“千人盲目一人明,众人皆醉我独醒。”有时,真理确实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个人的能力表现在能辨别是非上,也表现在能明识大体上。从现实而言,不可能有绝对的民主,所以,明辨是非之后,还要照顾到方方面面,尤其是不要伤上司的自尊,照顾好领导的面子。另一方面,作为决策者,要善于公正地吸取各方面的意见,不存偏见和私心地采纳意见,这样,最后的决策才可能正确,有见地。

感悟:历史有远去的尘烟,有近代的风云,更有刚刚远去的时光。纵观人类历史,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悲喜剧。权力争夺,总有人占据主动、稳操胜券;宦海沉浮,总有人左右逢源、立于不败;名利场上,总有人游刃有余、进退自如。同时,也总有人满腹经纶却终生不得志;英雄盖世竞败给泼皮无赖;君子清正廉洁却屡屡受挫。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悲喜剧中,总有生存规律可循,这些规律是人们必知的生存智慧—老人言,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根本。世事如棋,人生如局,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如同棋手,都在社会这张无形的棋盘上精心地布局。善于揣摩人的心性,知晓历史博弈的智慧,你就能拥有精妙绝伦的高招,下出变幻莫测的妙棋:强者当更强,弱者将突围,变弱为强。历史的典故以及老人言不仅仅享受到无数精彩纷呈、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也能够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博弈智慧,在现实中更好地选择人生策略,多一分成功,少一分失败。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