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一个“误会”,以为实现一个目标靠得是强烈的“欲求”,其实人成事儿,靠得恰恰是“心静”之下的选择。 人处在一个有“欲求”的状态,浑身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火烧火燎”,没有得到之前盘算着怎么得到,脑子也不敢停下,经历着各种焦虑、抑郁和挫败感,紧张。得到之后又害怕失去,开始担忧恐惧,或总是处在一种“任务未完成”的感觉,实现一个目标之后得到的不是成就感或成就感非常短暂,紧接着的反而是一阵巨大的“失落感”和“空虚感”,于是再通过设立一个更大的“目标”,让自己“亢奋”起来。其实,这是一个相当耗能的过程,会付出巨大的身心健康的代价,有多少人在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所谓的“成功”后,身体也“元气大伤”,甚至生命也走到了终点!这是现在心理问题多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毫不夸张地说,这种方式整个是一场“自虐”! 而人处在心静的状态,可以心静地制定目标、心静地执行目标和心静地享受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整个过程中的耗能和情绪的卷入,“节能减排”,环保! 最重要的是,人处在心静的状态,是一个“本性俱足”的状态。其实表面上强烈的“欲求”只是一种假象,正因为不相信本来“是”自己的,所以才需要有强烈的“欲求”、才需要不停地“想”要“得”到,如果本来就相信“是”自己的,就不需要有这么强烈的“欲求”,“欲求”是不相信本来就“是”自己的!人在没有“饥渴感”的情况下,是更容易“吸引”来机会的。 总之,“欲望”让人耗能,而“心静”让人养精蓄锐、厚积薄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