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韦庄·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故城。” 。首先针对高蟾的“画不成”说不,而断定“画不成”不过是画家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一味美化现实,掩盖矛盾罢了。随即举证这六幅所画的南朝故事,画面上满城老树寒云一片凄清景象,正是它们必然覆灭的真实写照。
22.胡令能·咏绣障:“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首句以静态写物,日暮堂前花儿娇美,这是刺绣取样的对象。次句以动态出人,绣女们纷纷竞相拈取小巧画笔在绣床上对花写生。顺势转到绣成之后如何:置屏风于春日花园连黄莺也信以为真。从对面写来,绣工之巧自见。
 23.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抒情。一、二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歌唱,绿树映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风中的酒旗,一一在望。三、四句还突出了众多的佛寺楼台掩映于烟雨迷蒙之中。全诗衷心赞美了江南的春景。
 24.杜牧·过华清宫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先写长安骊山上犹如团团锦绣的林木花草殿堂,次写紧闭的宫门依次打开,承此开门迎客的势头转出两个画面:宫外是骑马使者扬尘疾驰而至,宫内是美丽妃子嫣然而笑。结句便婉转地揭开一骑飞至、妃子喜笑的秘密。
 25.杜牧·过华清宫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新丰绿树扬起障眼黄尘,几个渔阳探使回到长安。霓裳一曲响达千峰之上,舞到中原破灭才落下来。前半后半互为因果:探使虚报敌情让唐玄宗只知沉迷歌舞终致国破家亡。不着一字议论,便将昏君腐败无能揭露无遗。
 26.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二句已由“折戟”说到“前朝”,自然便可转入对赤壁之战的评价了。作者显然偏爱曹操,而认为周瑜之胜主要得力于东凤这个偶然因素,故转折处即举出:假使东风不来又将如何?然后自己作答:大乔小乔可能做了俘虏。
 27. 杜牧·紫薇花:“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迎着拂晓的秋露一枝绽放多清新,不去争占百花园中最美好的春天。占了最上春的桃花李花又去了哪里?面向秋凤笑对曾追逐艳阳春色的人。诗人以桃李来反衬紫薇,突出了紫薇“迎秋露”的高洁风姿和“不占春”的高贵品格。
 28.杜牧·齐安郡中偶题其一:“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溪桥上挂距地两竿的落日,柳影中现依稀半缕的轻烟。西凤骤起,无数绿荷互相依偎并回首向背而恨。诗人文武兼备,胸怀大志而屡遭排斥,又不屑与奸党同流合污,忧愤难平,不免借绿荷表达对邪恶势力的憎恶。
 29.杜牧·齐安郡中偶题其二:“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云梦泽的芦苇在楚雨滋润下生长繁茂,“兼葭苍苍”原是激发执着追求的景象,对于理想屡次受挫者反觉秋声阵阵心不能安。末二句大声质问:“滴水的大梧叶,关你什么事,你也哀叹什么?”更见诗人伤感之深。
 30.杜牧·齐安郡后池:“菱透浮萍绿满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作者壮志难酬,诗中所谓“无人”似乎也意味着没有同道中人。因此,只好无奈去观望眼前的雨中景色,于是看见菱叶透出水面、浮萍铺满池中、黄莺弄花穿叶、蔷薇花叶纷披、鸳鸯双双戏水所汇成的明媚的初夏后池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