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樟推文0442】新政治经济学,不容错过!

 xupeace 2016-06-12

 推文信息:Besley, 2007, ' The New Political Economy', The Economic Journal, 117pp.570-587.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新政治经济学(New Political Economy)成为经济学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所谓新政治经济学,是对政治规则、政治现象、政府行为等的经济分析(Economics of politics)。经济学界的超级新星、2005年克拉克奖(美国经济学会奖)得主Daron Acemoglu教授,最近的主要研究领域便是新政治经济学。他新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文章,今年在top 5期刊上发得令人眼花缭乱。无独有偶,2005年欧洲经济学会奖(该奖名叫“Yrj? Jahnsson Award”,不知如何翻译)的两名得主之一Timothy Besley,其主要研究领域也是新政治经济学。AcemogluBesley分别出生于1967年、1961年,属于少壮派。在新政治经济学领域,比他们年长的大咖还有3位:Alberto Alesina1957年生,哈佛大学教授)、Guido Tabellini1956年生,意大利博科尼大学教授)和Torsten Persson1954年生,斯德哥尔摩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TabelliniPersson分别获得了2001年和1997年的欧洲经济学会奖,二人合著的《Political Economics: Explaining Economic Policy》,是新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教材。

新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这样火?和政治经济学有什么区别?Besley的这篇文章回答了上述问题。



一、新政治经济学的经济思想史背景


1.
古典政治经济学

新政治经济学,是相对于18-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y)而言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简称政治经济学,就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经济学。19世纪晚期,经济学者们逐渐用“经济学”这个名称取代了“政治经济学”。那时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甚至比现在的经济学还要广。写下经济学开山之作《国富论》的亚当·斯密,虽然没有研究民主制度和经济间的相互作用,但《国富论》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实际上就是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作为“科学”的经济学和作为“艺术”的经济学的区别。完成经济学第一次大综合的约翰·穆勒(1806-1873年)认为,作为“科学”的经济学,研究国家致富的道理,而作为“艺术”的经济学,研究经济运行所依赖的制度规则,类似于为管家建章立制。事后来看,“作为‘艺术’的经济学”就是现在的新政治经济学。然而,直到20世纪前半页,主流经济学对“作为‘艺术’的经济学”都没表现出多大兴趣。


2. 经济体制比较分析

“政治经济学”这个词在经济体制比较分析,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相关争论中,频频出现。相关争论中最出名的是20世纪30年代兰格(1904-1965年)、雷纳(1903-1982年)同哈耶克(1899-1992年)关于“市场社会主义(market socialism)”的争论。兰格和雷纳认为,社会主义能设计出一套能替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是,哈耶克认为,由于不存在无所不知的政府,社会主义不可能设计出兰格那套计划经济体制。哈耶克尽管没有从政府也会追求自身利益这个角度反驳兰格,但他强调分析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实际上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学问题。随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那些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体制的争论,对当今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变得微乎其微。但是,当年的争论中确实孕育了新政治经济学的种子。


3.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以布坎南和图洛克1962年出版的《同意的计算》为代表。它具有三个理论特征:第一、政治学研究具有重视公民道德的传统。这一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但是,公共选择理论放弃了这一传统,引入了理性人假设。第二、公共选择理论强调宪则(constitutions)对自利行为的约束。第三个特征是它的规范分析框架。


4. 唐斯范式

安东尼·唐斯(Anthony Downs1957出版的《民主的经济理论》,是新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此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其中最为经济学家关注的是下面这个:政治会收敛于中间投票人的偏好。唐斯的观点成为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一种范式。但是,这种范式却存在几个深刻的理论性问题:首先,政党会选择中间投票人偏好的政策,其隐含的假设是,这个政策是“孔多塞胜者”(Condorcet Winner)。然而,现实中,具有“孔多塞胜者”特征的政策十分少。以三人分蛋糕为例,对于任何一个分配方案,总有至少会有两人支持的其他分配方案。其次,唐斯范式假定,一项政策,只要能使政客当选,政客就会接受并执行这个政策。这个假定规避了政策承诺问题,因为政客一旦当选,就会执行政客自身喜欢的政策。Alesina (1988)表明,当考虑政策承诺问题后,政治不再收敛于中间投票人的偏好。

政治学家们收集数据,发现很多政策不收敛于中间投票人偏好的证据。政策何时才收敛于中间投票人偏好?唐斯范式对此知之甚少。此外,根据唐斯范式,政治就是获取中间投票人所偏好的政策,因此是投票人偏好而不是制度结构影响了政策选择。但现实表明,制度结构确实影响政策选择。唐斯的理论确实极富启发性,但客观地说,政治经济学最新的很多进步,都是在放弃了唐斯的众多假定后才取得的。


 

二、新政治经济学为什么最近火起来了?

20世纪80年代时,主流经济学还不重视新政治经济学研究,顶级期刊上很少见新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论文。但是,自那之后,事情发生了急剧变化。

苏联20世纪90年代初解体后,绝大多数国家都接受私人产权和竞争性市场在生产、分配私人产品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制定政策时诉诸于代议制民主制度。然而,代议制民主制度有许多不同的规则、程序可供选择,譬如选举是采用多数票法则还是比例票法则、制定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是否需要保持独立性等。比较这些不同的选择,需要分析不同制度安排下的政策制定程序及政策影响。相对于找到那些最好的政策,这种分析更加强调找到那些能使最好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最好制度。制度最重要”逐渐成为经济学家们的共识。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制度,是新共识下经济学者自然会关注的研究领域,新政治经济学研究自然火起来了。

20世纪70年代不完全信息理论(imperfect information)的产生和发展,是促使新政治经济学兴起的另一个因素。根据不完全信息理论,信息不完全会导致市场失灵。这个发现似乎意味着政府应该进行更多的干预。但是,政府干预可能出现政府失灵。为了使政府干预更有效,需要专门分析政府行为,而这正是新政治经济学的菜。



三、新政治经济学,不容你我错过

与新政治经济学的国际热潮相呼应,国内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也方兴未艾,譬如以周黎安、张军、徐现祥等学者为代表的、对地方官员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受到了广泛关注。我国与西方国家不一样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注定基于我国现实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大有可为。著名华人经济学者钱颖一和许成刚在2015年召开的首届思想中国论坛上都谈到了这一点:

 “最后我提出一个可能引发创新和受到较大关注的领域:政治经济学。我说的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现实经济中的政经关系、政企关系、政商关系。……但是在中国,国家和政府的强大尤为突显,中国经济中的政经关系、政企关系、政商关系尤为复杂,这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而我们中国的经济学者在这个领域有一些天然优势,因为外国经济学家最不容易了解的也正是这个方面。……所以这可以是一个基于中国问题进行经济学创新的领域。

──钱颖一,2015

 “研究中国经济学的问题实际上远远超出了经济本身,因为我们只是用了经济学的研究手段,因为中国的经济从来不是单独的经济,中国经济从来和政治在一起,和全社会在一起,和中国制度在一起,因此我们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碰到一个最突出的困难。而很多人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东西,就是中国制度的特点,中国制度的特点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制度的特点有非常大的差距。……比如说在世界上最顶尖大学的每个经济系,无论是MIT、哈佛、斯坦福、伯克利、LSE,这些每个系里都有做政治经济学。

──许成刚,2015

研究新政治经济学,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参考文献

钱颖一,2015中国特色与中国经济研究,网络。

许成刚:2015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国特殊制度的研究,网络。

 

       Abstract: The aim of the New Political Economy is to understand important issues that arise in the policy sphere.It is not, as is occasionally hinted, an effort by economists to colonise political science. Rather, the main concern is to extend the competence of ec-onomists to analyse issues that require some facility with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ci-sion making. At the margin, the New Political Economy reverses the split that occurr-ed between the disciplines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is article is not a survey of the field. It is a selective and personal view of some of the themes in the literature. It is framed more as a manifesto presented in t-he hope that somebody who encounters these ideas for the first time here might be te-mpted to delve further into the literature and even contribute to i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