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砂陶刻——清代双陈

 某太帅 2016-06-13

清康熙年间陈鸣远

      清康熙年间的陈鸣远是将陶刻形式从底铭移到壶身的大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南瓜壶》壶身一侧镌铭行楷“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书法古雅,有晋唐风格,为后人所称道,意韵悠长,影响深远。



      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生活在清康熙年间,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

      陈鸣远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装饰艺术和书款方式,引入了砂壶的制作工艺(有刻字、名号,壶上用印章),使 原来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也使砂壶更具有了浓厚的书卷气(这方面的探索比陈曼生更早)。



      陈鸣远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勋。


清乾隆年间陈曼生

      紫砂陶刻史上成就最辉煌者为陈鸿寿。陈鸿寿(1768~1822),号曼生,清代书画家、金石家,“西泠八家”之一。陈曾倾心专注于壶铭创作,构思奇妙,设 计新颖。他与著名艺人杨彭年合作,由自己或其他文人题诗作画,镌铭壶上,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金石于一体,风格独特,广为流传,世称 “曼生壶”。 曼生壶“字依壶传,壶随字贵”,对紫砂陶刻艺术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曼生之后,紫砂陶刻装饰发展为壶体的主要装饰,晚清以来许多著名的籇刻、书画名家参与其事,如郑板桥、瞿子冶、朱石梅、梅调鼎、吴昌硕、任伯年、吴大澂、于佑任、蔡元培等等,形成独特的风格。


来源:梦壶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