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制度”化到“人文”化的班级管理

 教育繁星 2016-06-13

新课改下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请看本文很值得班主任们学习。

一、新课程改革下班主任如何给自己定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它不是只换一套教科书,也不是单一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左右逢源,形成合力,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也应在传统与创新、继承与批判的剧烈碰撞中寻找合适的定位。当然,也对班级管理的主要执行者----班主任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

实际工作中,班级管理事无巨细,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许多班主任满腔热忱,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这种管理有其利,但弊大于利。管的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这种“保姆”式的管理以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也是班主任能力欠佳的表现。因此,班主任除了完成作为学科教师角色的转变外,还应积极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者行为的转变。

由“制度”化到“人文”化的班级管理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二、“有为”而治,科学管理,逐步规范学生的各种习惯

虽然现在提倡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鱼”和“鸟”的自由限制在“海”和“天”的范围内。在接新班之初,学生无良好的习惯,不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此就需要班主任强行入轨,再慢慢疏导。让他们在“规矩”中,成“方圆”。如果晚了,一旦形成一盘散沙的局面,就很难改变。

1、抓好“三个第一”,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一个班会的构思设计。这是班主任第一次真正在学生面前亮相,一言一行,甚至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能直接影响自身形象。第一个班会,让学生认为班主任有知识、有能力、有涵养、有方法。“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抓好第一个星期。这个星期应多观察多接近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时要把握好“严”与“爱”的尺度,关心他们生活起居,思想动态的同时,让他们明白:在新班级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分清是非。这一周要“嘴勤、眼勤、腿勤、脑勤”,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第一个月。在第一个月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班主任以成竹在胸,在这个阶段逐渐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学生以学会自己“走路”,良好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就轻松多了。

2、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量化管理制度?

要使良好的班风保持下去,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严格的制度。也为以后放权给班干部“依法治班”打好基础。

熟悉学生后,我发动学生出谋划策,制定班规。又参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等条例,治订了《班级行为规范量化表》。对纪律、卫生、学习、行为礼貌等做了详细规定,发给学生人手一册。

这些条条框框执行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全班讨论,我们是这样实施的:每天由值日班长做好记录,晚自习在全班公布,对照量化管理条例加分或扣分。并记录在班里的“成长足迹”宣传栏里。一周未犯错的将被评为“班级之星”,得分后三名也予以公布。并记入“档案”。每月把量化分数带回家,由家长签字。这种方法很“残酷”,但在组班初期对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当然班主任也应注意实施的灵活性,并在实施中不断修改完善。且要注意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和引导,避免产生和“不在乎”心理。

3、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的培养。另外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应注重学生竞争意识的形成。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由班干部组织在全班范围内征集“班训”。最后定为“你追我赶,共奔前程”。只因为它包含了当今时代必须具有的最重要的两种品质 ----协作与竞争。平时我是靠合作学习来培养这种意识和精神的。虽然新课程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由做了新的要求,但合作学习并非一个新概念。许多人尝试过,而要奏效必须有适当的激励措施才行。把全班分成四人一组,同时考虑到个性、特长多样化,以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和互补性人际交往、互动的形成。小组在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进行竞争。这种合作意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非常自然的迁移到每个学生对待集体的态度上来,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小组的荣誉和同伴的互相督促,促使了学生个体的协作精神的增强,同时也促进了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不服输的竞争品质的形成。

由“制度”化到“人文”化的班级管理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三、“无为”而治,轻松有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有了前阶段的“有为”而治,学生已形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此时不能再把他们束缚在“条条框框”里,应在班级管理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逐步变“制度化”管理为“人文化”管理,留给他们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便适应了这一需要。

1、好班干,大胆放权

“无为”治班的奥秘在于抓好宏观管理,而走好这一步,关键是培养好用好班干部。任何一个优秀的班级必须有一个优秀的班委会。班委会成立后,班主任要达胆放权,不做班干部的“领导”、“指挥”,而是他们的“后盾”、“顾问”和“导演”。告诉他们尽管干,探索真理不可能没有失误,出了错误责任在老师。有了班主任的充分信任、理解和支持,班委会的成员自是各现神通,生出许多奇思妙想。班主任放权还应针对每一个同学,明确班主任甩了手,什么事都需要自己掂量着,琢磨着去办好,因为班主任毕竟在盯着,“人多力量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充分调动起来了。而这个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各种能力,也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受益终生。

2、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首先, 应改变织班级活动的思想出发点。受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活动时不自觉得把班级活动界定在“业余生活”的范畴 ?,为“活动”而“活动”。岂不知这些班级活动恰恰是填平教育生活中的空场--生命体验的重要载体,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调动学生激情参与的一门难得的教材。

一切班级活动都应建立在学生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班主任应是活动的协作者和参与者,而不是组织者。应放手放心,鼓励学生大胆设计,谨慎实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道德的境界,在活动设计中培养理想性和现实行的双维视野,在活动实施中锻炼创新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对学生的评价:改变操行评语的仲裁者

从前,学生在校表现的评判权掌握在班主任手中,“该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你热爱班集体,学习刻苦认真……”无论第三人称还是趋于亲切的第二人称,都没有使评语走出“形式”的怪圈,几乎程式化的“套裁”,接近成人化的“像册”,凭什么?把麻痹的神经掺和着干瘪语言的标签硬性帖在个性鲜活的孩子们的额头。悲哀 !是孩子们的悲哀,是口口声声“最爱你们”的班级管理者一手酿成的。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班主任应着力构建学生自评、亲密伙伴间互评、班小组评和班主任参与指导的综合性操行评语评价体系。让操行评语成为学生正确认识自已的一面镜子,是亲朋好友的一个忠告,是全班同学为其加油鼓励的一声号子,是班主任教师点头赞赏的一抺微笑。

(来源:中国校长网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