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是心脏每分钟收缩和舒张活动次数的统计,脉搏是外周血管在心脏收缩活动时血液对血管的冲击产生的搏动,一般情况下脉率(脉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和心率是一致的,因为有1次心脏收缩就会产生1次脉搏。但是在极少数严重心脏病的情况下,可导致心脏收缩泵出的血液不足以在血管上感知到波动,这时会出现脉搏次数低于心率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当脉率或听诊心率<60次/min时为脉搏过缓,也称为缓脉。脉搏过缓也可由疾病引起,见于伤寒、心脏传导阻滞、阻塞性黄疸或某些药物作用引起。但有的健康人或职业运动员也可以出现脉搏过缓。注意:疾病引起的脉搏或心率加快,最多见于发热的时候,体温每升高1℃,心跳每分钟可增加10~15次。所以,能引起发热的疾病多会出现脉搏或心率加快,但伤寒患者例外,其脉搏较缓慢,称为相对缓脉,这是伤寒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临床出现这种情况需进一步检查以确诊或排除伤寒。当脉率或听诊心率脉搏>100次/min时,为脉搏过快,也称为速脉。脉搏过快常见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肺炎、哮喘及其他疾病影响到心脏功能,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就会有脉搏过快。贫血严重的患者,心脏搏动的频率也会增快以满足全身对血液供应的需要。服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时,也会出现脉搏过快。而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心肌炎、心包炎等,也会使脉搏加快。脉搏过快,一般能随着外界因素的消除、疾病的好转(如发热消退、贫血好转、心功能趋向正常)而逐渐恢复正常。正常脉搏间歇时间相同,强弱规律一致。多数正常人的脉搏在吸气期与呼气期间次数相等。有的人在吸气期内脉搏较快,呼气期较慢,而屏气时变为整齐,这种情况如做心电图,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属于正常现象,常见于年轻人及部分成年人,有时也见于老年人或服洋地黄之后者。节律不齐常见于以下情况。●在正常节律的脉搏间,有时忽然出现暂时性的不整脉,即两搏之间有暂停,或几个正常脉搏间有暂停。如果听诊则可能发现期前收缩;心电图可示室性期前收缩,有的示二联律、三联律,甚至传导阻滞。以上情况下,有时需做24 h心电监测(Holter)。●若脉搏的强弱、间歇完全无规律,尤其在心率加快时更为明显。可见于房颤或心动过速早期收缩者。对于脉搏消失者,若全身状况不好,患者可能处于休克、临危状况,听诊或做心电图检查对了解病情更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全身状况并未见明显异常,此时要想到个别解剖差异,注意反关脉,可改变摸脉部位。对猝死诊断,首先了解有无意识,并即刻摸颈动脉搏动,如无搏动,立刻进行抢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