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味阅读成就语文素养

 许愿真 2016-06-14

  引子:关于如何提高语文素养,主要途径有三个: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如果面面俱到,我觉得很难去写。个人认为可以选择其中某一个方面主写,中间兼顾其他方面,会更好落笔一些。本次下水作文则是从课内阅读方法的主角度来谈提高语文素养。

  多味阅读成就语文素养

  文|陈肃静(陕西省商洛市镇安中学高中语文教师)

  “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当我看到这个话题时,一时也有些懵。何为语文素养?我似乎不能给它一个准确定义,只能靠个人理解来感悟。个人认为,语文素养是“读书破万卷”后“下笔如流神”的娴熟写作;语文素养是锥刺骨苦读后说服六国“合纵”的深入思考;语文素养是阅遍红花绿草后“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空中云卷云舒”的诗意生活。

  语文素养的修炼如同登山,需要一步步,走稳,走实。唯有这样,方可能领略“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的霸气。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都是“登山”的必由之路。可对学生来说,繁重的学业使得他们疲于课外阅读与社会实践。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以课内阅读为基础,课外阅读与社会实践为阶梯,提升语文素养呢?

  个人认为,我们可以在引领学生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适当假以课外阅读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借助现代媒介穿插社会万象百态,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生活,生活中学习语文。

  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之本。立足文本,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懂文意是阅读的基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比如李清照的《醉花阴》,我们要品味诗词的意境,体会它的情感,必反复颂读诗词,与词人进行多次无声沟通,并结合语境,弄懂词意。再细细品读,角色转换,慢慢领悟诗词营造的氛围,再结合写作背景,用心品味词人对丈夫浓浓的相思之情。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中,咀嚼词人情感,不由得心底涌起一股感动——爱的感动,就这样,于润物无声中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提升了语文素养。

  口才是提高语文素养之梯。经过大脑呈现、过滤、梳理,方能准确表达内心所想,而这个转化过程,本身就是对语文素养的一种修炼。比如《林妹妹进贾府》,要品鉴林妹妹其人,需先了解《红楼梦》其文,并换位思考,方能与之产生共鸣。原来她的小心谨慎、多愁善感是有原因的。“她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小姐。关于宝玉摔玉一事,本是宝玉公子哥脾气使然,她却偏偏认为是自己言语不当惹的祸,这,就是善感。看到宝钗一家和和美美,不由想到自己孤苦零仃,这,就是多愁。”如此回答,既锻炼了口才,又训练了答题技巧,还修炼了语文素养,一举三得。

  拓展延伸是提高语文素养之阶。仅限于课内阅读,未免有些狭隘。适当的拓展延伸,如,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与课文相关的社会生活再现,这些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更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如《父母与孩子的爱》,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后,可借助多媒体播放“赞美父亲、母亲”相关歌曲与中央台“孝顺父母”公益广告,并联系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危机,引发学生对父爱母爱的理解及爱的艺术的探讨,以此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感情交流技巧,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写作是提高语文素养之魂。写作不仅是对字词句的准确把握与灵活运用,更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杜甫之所以有“诗圣”之称,我想除了他的“忧国忧民”情怀,更重要的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勤奋吧。李贺之所以成为唐代杰出的诗人,应该与他早出晚归,行走在繁华街市,穿行于闾巷人家,收集一个个奇思妙想、断语残句分不开吧。处处留心皆素材,阅读中,大量人事都可作为写作素材,“将相和欢”是宽容的典范,“苏武牧羊”是忠信的典范;社会生活中也有大量的素材,感动中国人物全是很好的生活素材。善于收集素材,勤练多改自是提高写作水平之法宝,更是提高语文素养之灵魂。

  北大教授陈平原在《一辈子的路,取决于语文》一文中,谈到:“中学语文课及大学人文学科,就是培养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他的话,为我们语文老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指明了方向。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时间与精力,兴趣与毅力慢慢磨合的过程,愿我们语文老师能与家长、社会各界携手,为提高我们孩子的语文素养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