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高考作文:典型病例一(海城)

 老刘tdrhg 2016-09-25

高考作文:典型病例一

 任务型作文中的“权衡判断型”作文,只在文章的开头作比较,为什么不行。

 例文:来自《语文月刊》2016.8

标题:“量小”非君子,“无读”不丈夫

开头:(原文)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仅凭语文课堂上的接受、社会实践中的习得,是远远不够的。这两种途径固然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但比起课外阅读的作用还是星光较之月辉,不能相提并论。课堂学习重在知识积累,生活实践重在语言交际,只有课外阅读才更能提升语文素养,而且是“量小”非君子,“无读”不丈夫。

第二段、第三段,谈大量的课外阅读会怎样。

第四段,归结全文。

 为什么不行?(吴炳忠)

1  没有完成核心任务

全国Ⅱ卷作文“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既要求考生结合各自语文学习的经历和体会,更要求考生对“语文学习”“语文素养”“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五个核心表述形成清晰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试题要求的核心任务,即“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就是要求考生在比较中思辨说理。显然,“核心任务”一一比较,应该贯穿作文的全文,否则,就不是核心任务。

 2  没有在比较中思辨说理,阐述关系

全国Ⅱ卷作文“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既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更让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就自己熟悉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条途径做出比较,阐述真实看法和理由;不同考生提升语文素养的路线不尽相同,而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又十分丰富,三条途径也包含了很多具体的情境;它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哪条更重要?哪条更有效?哪条更适合考生自己?这些问题必须在比较过后得出结论。没有比较就没有思辨,没有比较就没有“关系”的辨析。这是本题的写作重点。

 3、没有落实题意的三个层次

孙绍振在《在二元对立和多元有序之间》中说:

例如全国Ⅱ卷:“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命题要求“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释你的看法和理由”。这个题目的挑战性是显然的。题目包含的要素并非二元对立,而是三条途径:课堂的有效教学、课外的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种三元组合已经够复杂了,但是命题又加上人的终身发展,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合起来有五个立论要素,要全面立论,而不是随意抓住一两点,这就要在这些看似纷繁的要素中,将其逻辑化为一线索,使之有序化。例如首先是课外和课内的关系,在时间上,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但是,课内是精读,课外是泛读。精读的优长在深度,泛读缺乏深度,但是有广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外阅读更符合语文素养潜移默化的积淀。但是,课内精读的深度是课外所不能及的。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对例子的精深理解,对于课外阅读的广而不深,积以时日,则不难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如果能上升到一定层次的理论,如比较、还原、具体分析,进入历史语境等,则有方法论的意义,对于泛读无疑有促其深化的功能。这是第一层次。

 如果满足于此,则不能说全面,也很难有较强的竞争力。要有强大的竞争力,则应该在他人停止的地方进一步提出问题,与命题中的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比如,精读泛读,都属于书本知识(认识范畴),而知识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运用,才有可能转化为创造性的能力。这是第二个层次。

 在此基础上,再把个人能力和国家实力结合起来:虽然是个人的能力和创造力,但是结合起来就成了国家软实力。这是第三个层次。

 这个题目施展的空间和挑战性都很大。最有竞争力的做法是兼顾五个方面。就是把命题中的五个要素在逻辑上统一起来,构成有机的文脉。漏掉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是对竞争力的损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五个要素贯通的命题,不但在我国是新颖的,而且相对于美国一味提供二元对立的、固化的托福作文命题模式也是一种突破。要想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就需要具备对丰富的素材进行系统化的能力。迎接这种特点和难度,仅凭直觉可能还是不够的,最好要有明确的自觉。

 4、没有落实“在多维度比较中论证说理”。

我以为是不可以仅仅在开头集中比较而后边不比较的。

这样一来,作文材料就起到了一个“引起、提出论点”的作用,与非典型任务型作文(一般材料作文),又有什么区别了呢?

任务型多则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的目的,不是“异中求同”,找出中心论点,而是多则材料之间,进行比较,目的是回答“更”;“更”,是比较、对比的意思。命题的意图是在三个立意点中选择一个写,写出更有风采的原因、理由,且必须对比着写,主要回答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是那个,以显示你的“思考”,从而落实“权衡”的要求。

“思考与权衡”,尤其是“权衡”,意味着必须对材料中的三个风采人物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分析。

 任务型作文一般要求“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权衡”是写法性任务,是思维驱动,既然是题目规定的写法,那么,这个写法性任务,在文章的开头,一闪而过,就算完成了吗?

我以为这个写法要求,必须贯穿全文,这是任务型作文,尤其是多则材料任务型作文的最主要的写法。主要写法是不能仅仅在开头用一下就结束的。

 张开老师说“在多维度比较中论证说理”,如果仅仅在开头比较一下,那么,“多维度比较”,将如何落实呢?

比较思维是这类作文的主要思维。

多维度就是影响事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立体交叉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不能“一维”的讨论,而要多维地论述阐释,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讲清,把道理讲透。

例如,2015年高考作文题“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小陈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讨论时就可以从“情”的维度、“理”的维度、“法”的维度,“孝”的维度、“良知”的维度等等因素,进行阐释讨论、说理论证。至少要在三个维度上,阐释问题,这样才做到了“内容充实”。

 橘之郡说:“但此文也有明显的缺点——未能将三则新闻比较分析。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如果不能对三则新闻进行比较性分析,则其中一则新闻无论多么有“温度和人情味”,多么能“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都无法服众,无法证明其“更适合”入选《暖闻》栏目。忽视了三则新闻的比较分析,是审题的错误,这种文章应该评为偏跑题意作文。”(吴炳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