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闻异录】大揭秘:皇帝临幸嫔妃有多少奇葩手段?

 锦的城 2016-06-14

大揭秘:皇帝临幸嫔妃有多少奇葩手段?

 

    ·电视连续剧《隋唐演义》中隋炀帝挑选嫔妃的精彩剧照。

 

    古代皇帝的后妃除了被称为“三宫六院”之外,也经常被后世统称为“七十二妃”。这种说法在后世人的心中形成了一种印象:以为皇帝只有七十二个嫔妃。那么,皇帝后宫的嫔妃果真只有七十二个吗?其实,皇帝后宫嫔妃的数目何止七十二个呢?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就曾用“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来形容唐玄宗李隆基的嫔妃之多。 如果想在“佳丽三千”的后宫中出人头地,就要做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因此,嫔妃们侍寝皇帝是必不可少的事情,这也是嫔妃们获得皇帝宠幸的必由之途。

  白居易用三千佳丽来形容皇帝的嫔妃众多,也正因为后宫嫔妃太多,皇帝为了决定晚上侍寝人选,嫔妃为了邀宠争幸,就发生了许多令今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难以想象的传说。

    有时,帝王的糊涂加上宠妃的任性,会闹出所谓误幸之事,历史上的汉景帝就闹出过这么一件丑闻。一夜,汉景帝欲召幸程姬,偏巧程姬有月事,不愿侍寝,就把自己的侍者唐儿打扮一番去见景帝。景帝喝得酩酊大醉,真假莫辩,以为唐儿就是程姬,一番恩受缠倦之后,便使唐儿怀孕了。

  其实,不管是争宠也好,夺爱也罢,都不过是宫中女子争取生存的手段和技巧,无不饱含着宫中女子多少辛酸的泪水。她们原是被养在宫中以备皇帝一人泄欲的玩偶或传种的工具。但是,连这种被玩弄时“义务”,在她们也是难以期冀的机会。这充分暴露了封建社会宫嫔制度的残酷性。

    嫔妃进御之事,是内廷的一件要务,如在外廷皇帝上朝一样重要。对于皇帝来说,后者可以免去,而前者一日不可或缺。古代皇宫都有管理嫔妃侍寝的专职机构,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清朝后宫的敬事房。敬事房隶属内务府,其最重要的职责乃是管理帝后嫔妃的房事,所谓“专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

    早在周朝时期就有负责君主阴事的阴令。汉代的掖廷令“昼漏不尽八刻,白录所记推当御见者”。就是在夜晚来到之前,记上当日谁侍御寝。东汉以后这件任务由负责。各个朝代,宫中都有一本备忘录,专记皇帝御幸之事。嫔妃们的每一次侍寝,宦官都得记下年月日时,以备日后怀孕时核对验证。

  北魏文成帝偶然登楼四望,见平城宫内有一位美人。文成帝问左右的人,“此妇人佳乎?”众人一致赞同。于是,文成帝走下白楼,向美妇人走去。二人宿于斋库。这个名叫李氏的女人因此怀孕。后来皇太后查问,恰有守库者在库墙上记下了当时的时间和事件,两相核对,无差错,李氏怀的这个胎得到了承认。由此可知,皇帝办事固然随心所欲,记录者也能捕捉到踪影,守库者本不负责此职,事关重大,也得及时记录。

    明朝时期,文书房宦官负责记录皇帝每晚寝宿所在及所幸宫嫔名字。女官彤史,负责记录后妃宫女被幸于皇帝的寝所。看来,明代是双重记录,宦官与女官,各根据皇帝、后妃宫女的形迹,分别记录。

  明神宗最初偶然御幸宫女王氏,事后隐讳不言。后来王氏有了身孕,太后急于抱孙,查验了文书房的记录,然后向神宗说起此事,神宗不愿承认。太后遂命人将内起居注拿来让他看,神宗才不得已承认了。神宗这种态度是因他不再对王氏感兴趣,但明代惯例,宫女被幸后怀孕就要进封为妃。他不愿封王氏,只想蒙混过去。

  后妃宫女都有一个叫“环”的佩物,这在皇帝的御幸制度中有一定的意义。“环”与“还”同音。后妃在侍寝时寻问皇帝何时回去不直言,而是用佩玉鸣佩环,问:“何时大刀头”?这又拐了一道弯,因环系于刀头,使用刀头代指环。如后妃宫女遇月经,不能侍寝时,也不能直言,而是以丹注面,灼然为识。

  蜥蜴因其特有的用途被称为“守宫”。蜥蜴被用朱砂喂养于器皿中,因以朱砂为食,身体尽赤,食满七斤以后,将其捣成碎末。用这些赤色粉末涂在或点在宫女肢体上,可以终身不灭,但有房事时则灭。李贺《宫娃歌》中有句诗“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每当皇帝下朝后,要在夜间临幸哪位嫔妃,有些拿不定主意,怎么办?风流皇帝唐玄宗李隆基自有办法,就是每天下午将后宫的嫔妃集中在一起,让她们投骰子,投中者中最优胜者,当夜侍寝。宫中太监私下里把“骰子”称为锉角媒人。

    春秋季节,唐玄宗令后宫女子们在门前栽花,引来翩翩飞舞的蝴蝶。唐玄宗就跟随着其中的一只蝴蝶走,蝴蝶落在哪个嫔妃的门前,当晚便宿在这个嫔妃之处。人称此法为“蝶幸”。

  由于进御的女子太多,唐玄宗难以记住她们的姓名和相貌,便又发明了一则风流办法,将已进御的宫女臂上,打上“风月常新”之印,再渍以桂红膏,使印记牢固,经水洗不褪色。后来,杨贵妃独宠后宫,锉角媒人、蝴蝶和“风月常新”之印都派不上用场,后宫女子只得在七夕向牛郎织女诉幽情。

    唐玄宗的后代唐敬宗更有创意,他发明了一种风流箭,就是用竹皮做弓,纸做箭,纸中间密贮龙麝末香。宫嫔聚在一起,唐敬宗搭箭一射,中箭者浓香触体了无痛楚。后来宫中流传着“风流箭中的人人愿”的奇葩之谈。

   西晋武帝的后宫生活是和羊车联系在一起的。武帝司马炎是司马昭之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说司马昭握朝中大权,想取代皇帝,但他至死也没有下定决心。他的儿子司马炎早就不耐烦了。权臣虽然有权,但色欲的满足却比不上皇帝,权力即使大过皇帝,也不能象皇帝一样享受无数的美色。

  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就已经对老妻厌烦了。司马懿曾卧病在床,正室张春华已经色衰爱弛,蹑手蹑脚地前来照着丈夫。司马懿一见这个黄脸婆就骂道:“老物可憎,何烦出也!”张春华又羞又恨,要绝食自杀。司马昭兄弟们都同情母亲,也跟着绝食。司马懿发现连累了儿子们,忙向张氏致歉,张氏和儿子们才开始进食。事后司马懿私下对他人说:“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司马炎三十岁那年,司马昭死了,他取代了父位,立即逼魏帝禅让,自己登上了帝位。他要好好享受只有皇帝才可享受的待遇。祖父的委曲他不会再遇上了,后宫有的是美人。晋武帝开创了后宫万人的历史纪录。由于宫嫔数量太多,晋武帝最初也头痛于到何处过夜。后来,发明了羊车,用羊车载着他在后宫的小路上漫游,羊停到谁的门前,就由谁来侍寝。

    宫嫔们都盼望皇帝的羊车在自己的门前停下。大多数嫔妃对于侍寝只能抱以听天由命、无可奈何的态度。然而,亦有不少宫中女子对侍寝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种种方式争取侍寝,以图获得帝王的宠爱。 

  南朝宋文帝时的潘淑妃因貌美而被选入宫中。潘淑妃是个很有心计的女子,她在悄悄地等待机会,当她得知宋文帝刘义隆以“羊车望幸”法择妃待寝之后,心中便有了主意。

    原来,宋文帝喜欢自己驾着羊车在后宫别苑任意行走,羊车停在哪个嫔妃的住所前,宋文帝就在此留宿。潘淑妃就来个投羊所好,在门外的屋檐上插以青竹枝,地上洒以盐汁。羊很喜爱这两样东西,它远远地望见潘淑妃门前的青竹枝,嗅到盐味,便直奔而来,舐地衔枝,逗留不去。宋文帝慨叹道,羊都因为你而徘徊,何况人呢?于是,就常到潘淑妃房中过夜,潘淑妃早就精心打扮好了等候侍寝,一见宋文帝前来,自然殷勤侍候,百般献媚,从此宠倾后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