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知识还是重思维

 文山书院 2016-06-14

重知识还是重思维

作者:赵国庆《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4日 15版)

  【教师笔记】

  随着思维发展型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们的困惑也越来越多。我听到最多的一条就是:在学科融入式思维课堂上,如何去把握知识教学和思维教学的分寸?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要做一下澄清。多年来,我在传播和推广思维教学理念时受到过很多的指责,其中之一就是被误解为“思维重要,知识不重要”。事实上,我从未表达过诸如“知识不重要”的观点。相反,我认为知识非常重要。知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载体,今天的人们能够过上比先辈们更好的生活,正是得益于人类发展进程中积累的丰富知识。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著名教育家王策三先生表达了对“轻知识论”的担忧。对此,我也同样感到担忧。在过去16年的教师生涯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今天的学生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思维技能上的危机,在知识上也同样面临危机。

知识危机,危在何处?

  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在问学生“你会查文献么?”这样的问题时,他们大多会回答“在《教育研究方法》课上学过,会的!”但一周后的讨论会上,我发现他们并没有找到我认为还比较关键的文献,此时我就会现场给他们示范如何查文献,而他们又往往会惊讶地说,“原来文献是这么查的啊!”

  这一场景提醒我们,学生们的“知道”并不是真的“知道”,往往只是听说过某个名词而已。在信息技术特别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今天的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获取知识。也正是由于知识的易获得性,今天的学生正在慢慢成为一种所谓的“煎饼人”——也就是知道的面越来越广,但理解越来越肤浅的人。

  早年的我从事的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研究,那时我对“能上网搜到的就不必去花工夫学习”的理论奉如圭臬。但如今的我已经完全不信了。一个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人往往能出口成颂,但那些擅长从网络上获取唐诗、宋词和元曲的人能做到么?知识存储在网络上和存储在大脑里并深刻理解其内在逻辑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当今的知识危机不在于知识学得太多还是学得太少,而在于学到的知识有没有被深刻理解,在需要时能不能被激活。

活化知识与发展思维是思维发展型课堂的双重使命

  事实上,知识和思维从来就不是对立的。知识是思维的材料和载体,离开知识,思维就没了着力点,所谓的思维训练也就退化成了形式训练;思维是对知识的组织和加工,离开了思维,知识也就永远只是死知识。

  在课堂教学上,教授知识和教授思维也不是对立的。它们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工具全方位深入加工知识,实现对知识的更透彻理解;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加工知识促进思维技能的娴熟运用,实现思维技能向思维能力的迁移。

  相信很多老师对教知识和教思维的辩证关系都是清楚的,但在具体实施时他们还是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如何合理把握二者的分寸呢?

  我私下里问过很多老师,他们表示,最大的困惑来自于时间不够用。他们还说,只要遵循思维发展型课堂的理念,课堂的时间就从来没有够用过。

  表面上看,如果学生生成多一些,教师讲授就会少一些;思维加工多一些,知识传授就会少一些……如果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深层次加工,那么教学大纲上要求的那么多知识怎么可能教得完?

  在传统课堂上,深层次加工知识的任务是由教师完成的,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去接受教师加工的结果,从而沦为“装知识的容器”。离开了老师,学生也就不会学习,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下降了。我们倡导的思维发展型课堂,就是要把加工知识的重心从教师端转移到学生端,让学生真正掌握加工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增强了,他们加工知识的效率和质量自然就会提高;效率高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两点建议

  但在刚开始的时候,时间问题的确是大问题。为了跨越这一难关,我有两点建议:

  一是挑选重点、难点进行深加工。我曾以“疏通下水道”来形容课堂教学,下水道堵塞并不意味着全部管道都堵塞,而是在一两个关节点上出现了堵塞,只要疏通关节点,整个下水道也就恢复了畅通。课堂教学也如此,看似知识点多多,但其实绝大部分知识是学生一看就会明白而无须教师教的。因此,教师只需找出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带领学生借助思维工具对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加工,其他的细枝末节也自然而然就会了。

  二是串接多个低挑战型任务为一个高挑战、低威胁型任务。我曾多次讲过学习任务类型和学习产出之间的关系,谈到只有高挑战低威胁型的任务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习者。我在听课的过程中经常听到校长和专家们抱怨“课堂太碎”,太碎的学习任务由于其挑战性不足往往无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又进一步提高了任务的威胁性,这种不安全感让学生无法放松。我们需要做的正是将这些低挑战高威胁型任务整合成高挑战低威胁型任务。

  比如,很多孩子都不喜欢抄写生字,不小心抄错了又可能被家长冠以“注意力不集中”的恶名,若改成“以某个主题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能就在无意中完成了数十个字的抄写,遇到不会的再去查字典,又能认识更多的生字。

  孩子如此,成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从大一到大三坚持用打字软件练习指法,依然只有一小时几百个字的水平。几年后的师弟师妹们没有专门的指法练习,他们却在入学后一个月就落字如飞。究其原因,那不过是把目标从练习指法(低挑战)切换到了和朋友聊QQ(高挑战低威胁)罢了。

  总结一下:教师不必纠结于课堂上是知识多一些还是思维多一些,而是应该努力去设计任务,让某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获得深入加工的机会,同时改变任务的类型,让孩子们在低威胁的环境下去完成高挑战的任务。

链接

  思维教学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教学形式,可以分为直接思维教学和融入式思维教学。前者独立于学科之外,以通用思维技能为教学和训练内容;后者是在传统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对思维能力的承载特征,将通用思维技能运用其中,实现学习者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更深入理解以及对通用思维技能的更娴熟运用,从而达到提升学习者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双重目的。

  思维教学实施时可以按三大阶段实施:隐性思维显性化(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显现思维工具化(核心思维工具、创造性思维工具和批判性思维工具等)和高效思维自动化(融入学科)。

  (赵国庆,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