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之59

 江山携手 2016-06-14

 

【南吕·金字经】宿邯郸驿

卢挚

梦中邯郸道①,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②索价高。时自嘲,虚名无处逃。谁惊觉,晓霜③侵鬓毛。

【注释】

①邯郸道:去往邯郸的道路,暗用一枕黄粱之典故。唐人沈既济《枕中记》讲述一个读书士子卢生慨叹自己枉生世上,未能立功扬名;道士让他枕上瓷枕入睡,结果几十年出将入相,建功立业,享尽富贵荣华,醒来却是一梦。后世“一枕黄粱”、“黄粱美梦”“邯郸梦”成语均出此。  ②山人:隐居之人。 ③晓霜:拂晓之霜为白色,比喻头发花白。

【译文】

       《枕中记》中那位卢生走过的邯郸道,如今我也来走一遭。应该不是山中归隐需要的价钱太高。有时自嘲,是自己的虚名无处可逃,只能在官场中应酬奔波劬劳。谁知道自己忽然吃惊地发觉,如同清晨的白霜已经侵入我两鬓的发毛。

【评析】

这篇小令写得真好,虚实相映,自嘲中还有点自诩,感情复杂而微妙。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卢挚的地位是比较高而且比较稳固,故心态比较平和。平生足迹,遍及河北、西北、两湖、江浙等地。这首小令写他夜宿邯郸驿站时的复杂心情。“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首先用典故开篇,虚中有实,作者正走在邯郸路上,而且就居住在邯郸驿站里,似乎睡的就是卢生当年睡过的房间。因此忽然感觉自己的人生道路便是当年卢生梦境中的经历,而自己也姓卢,同样可以称为卢生。这两句的内涵和作者的感受非常丰富。“须不是山人索价高”,这里首先是说自己没有隐居可能不是山中之人要的价钱太高的缘故,是自己没有主动自觉前去而已,但自己没有隐居山林也是有苦衷的。“时自嘲,虚名无处逃”,这里的自嘲,便有自嘲和自诩两种感受。可能他不能退出官场是因为当政者挽留和信任的缘故,因为自己还是有一定“虚名”的。其次也有自己不能逃脱虚名的引诱而不能坚决主动辞职而退出官场的意思。又是两种感受都有,都可以体会出来。“谁惊觉,晓霜侵鬓毛”,最后依旧还是复杂的感受,是自己发现已经两鬓斑白还奔走的官场和仕途的道路上,还奔波在邯郸路上。自伤自己还不能脱离虚名而奔波在仕途之中而不能真正大彻大悟。故全篇看有自嘲、自伤,还有些许自诩,是很复杂的感受,很耐品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