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足常思万里流,几年尘迹意悠悠。 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 落日断鸿天外路,西风长笛水边楼. 梦回已悟人间世,犹向邯郸③话旧游。 (注)①黄州,地名,元朝为黄州路,今属湖北省。②张养浩: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兼擅诗、文。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先后担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历经宦海风波。③沈既济《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有所悟。后世称之为“黄粱梦”或“邯郸梦”。 赏析:本诗的写作背景:武宗时,作者任监察御史,其政见不为武宗所用,欲退隐又不甘心,此时奉命去南巡查,于黄州写下此诗。 首联化用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意思是保持高洁品质,不同流合污。’‘万里流“正呼应标题,南巡到黄州。还有只有保持高洁的品行才能万古流芳之意。后句是自己为官多年,经事颇多,心中感慨”悠悠“。 颔联应该用的是比喻,前句意思是我一个人难以有所作为,得不到君王的支持,就像一朵闲云难以形成沛然之雨。后句以满城都是”秋“喻指心中的凄冷的心情。 颈联写景,南方的景象,前句含有身在天涯,孤独漂泊之意。和颔联一起构成一幅萧索惨淡的意境,烘托出自己凄苦的心情。 尾联用黄粱美梦的典故,意在表达自己已经看透官场,知道自己的理想最终只能是一场美梦,但是还要继续做梦,欲退不甘的矛盾心情含蓄表露出来。 全是多用比喻,典故,景物含蓄表达情感,含蓄蕴藉。 翻译:想起”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句话,就会想起万里长江。 多年官场的生活,让自己感慨万千。 一朵闲云不能形成一场大雨,满城黄叶飘飞,让人感到浓浓的秋意。 落日斜照,大雁一直飞到望不见的天边,西风将笛声从水边的楼上吹来。 美梦已经醒了,但是我还是要做那场黄粱美梦。
黄州道中①
张养浩② 濯足常思万里流,几年尘迹意悠悠。 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 落日断鸿天外路,西风长笛水边楼. 梦回已悟人间世,犹向邯郸③话旧游。
【注】①黄州,地名,元朝为黄州路,今属湖北省。②张养浩: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兼擅诗、文。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先后担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历经宦海风波。③沈既济《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有所悟。后世称之为“黄粱梦”或“邯郸梦”。
1.颈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4分)
2.请结合诗句分析全诗蕴涵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意象叠加、寓情于景、烘托、视听结合(2分,任答两种),通过落日、断鸿、远路、西风、长笛、高楼六种景物的组合,渲染出一直凄清悠远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迷惘悲凉的感情(2分)。
2.通过濯足、断鸿等处,抒发了诗人因多年为官,仕途坎坷,万里飘零,而自然生发出对乡土的怀念之情(2分);通过黄粱一梦的典故,抒发了诗人虽然看清官场险恶,希望回归田园,但功业未竟,道义未行,欲退不甘,还是无可奈何地留在官场的矛盾痛苦的心情(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