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焱:幼儿游戏——孩子发展的一面镜子

 魚悦的图书馆 2016-06-14


本文转载自网络


刘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幼教分会理事长。本内容转自江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中心,转载仅用于学习,如侵权请告知即刻删除,非常感谢!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然而在当前中国,很多幼儿园对游戏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种种偏差和误区。为此,本刊特别邀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儿童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撰文,深入阐释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幼儿园怎样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及幼儿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开展游戏。

    当前,重视开展各种幼儿游戏活动的幼儿园越来越多,但是,长期以来在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重上课、轻游戏;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尚未得到根本的扭转,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难以落到实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

    要避免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必须改变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上、行动上轻视和忽视游戏的倾向,帮助广大家长和幼儿教师真正理解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改变把幼儿的游戏与他们的学习活动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在幼儿教师培训中,加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内容,提高幼儿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学习)环境,组织和指导幼儿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观察和评价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1.游戏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

    游戏是一种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来看,游戏的历史甚至比人类的历史更长。研究表明,游戏不是一种天生的、不学而能的“本能”,而是一种经由学习而逐渐发展、成熟的行为,游戏的发展本身反映儿童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幼儿好动、好奇,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兴趣,他们自发地去探索和认识周围环境。探究往往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开端,兴趣和好奇是推动幼儿游戏的直接动因。游戏不仅是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幼儿与周围的成人和伙伴交往的基本途径。

    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活动材料、活动伙伴、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等,还能创造性地表现和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明自己的游戏。从本质上来说,游戏是幼儿能动地驾驭活动对象的主体性活动,是体现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的活动。

    近二三十年的脑科学研究认为,游戏在动物和人类发展中的作用远比人们先前估计的重要得多。游戏的重要性也许可以和食物、睡眠、性等人的基本需求相提并论。纳什(Nash)根据贝洛医学院的研究报告指出,游戏不充分或很少被抚触的幼儿,他们的大脑比同龄正常儿童的大脑要小20%-30%。布朗(S. Brown)对多个成年犯罪者的童年生活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75%的人在幼年时期缺乏游戏经验,或没有正常的游戏经验。

    大量研究表明,游戏对儿童的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性越强的儿童,“外控性”越低,性情越随和宽容,情绪越积极乐观。游戏性强的儿童创造性强,他们喜欢探索,不墨守成规,有自信心和主见。他们不仅在现时可以拥有一份轻松自如的快乐童年,而且较强的游戏性还预示着他们在未来也可以拥有一份健康幸福的成年生活。

    着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游戏能够创造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做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不到的事,他们在游戏中的发展水平高于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游戏犹如放大镜,凝聚和孕育着幼儿发展的所有趋向。

    游戏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如此重要和独特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对幼儿游戏权利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


    2. 如何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是学前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标志。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育,把幼儿看作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把发展幼儿的主体性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目标;承认并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把教学活动过程看作是在成人与幼儿之间发生的社会性相互作用过程。主动性原理、个别化原理以及社会化原理,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育依据的基本原理。

    那么,幼儿园怎样才能要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确保幼儿每天都有充足的自由游戏时间

    幼儿园要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首先要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游戏活动。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是幼儿真正的游戏,如前所述,对于幼儿的童年快乐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自由游戏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独立决策、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有助于幼儿主体性、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

    要保证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戏活动,就要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中确保幼儿有充足的自由游戏时间。幼儿的自由游戏包括户内和户外的自由游戏活动。在每天两小时(冬季为每天一小时)的户外活动中,除了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早操、集体游戏等)以外,应当注意为幼儿留出自由游戏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地奔跑跳跃、嬉戏探索,满足幼儿自由自在活动的欲望。在安排户内活动时,要保证幼儿每天至少有一个整段时长为1小时左右的区域自由游戏活动时间。我们对三省市108个学前一年班级的调查显示,部分班级(城市、县城、农村分别为12.5%、33.3%、36.2%)几乎没有户内游戏时间,35.2%的班级为幼儿安排的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足2小时。保证充分的自由游戏时间,是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基本条件。

    除了确保幼儿每天都有充足的自由游戏时间以外,还应在过渡环节和户外活动中恰当地组织集体游戏活动。集体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例如,“老狼老狼几点啦”、“丢手绢”、“切西瓜”等都是幼儿园常见的集体游戏活动。集体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体验游戏的欢乐,学习游戏的技能,锻炼人际交往的智慧,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对于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户外活动和过渡环节等时段,要恰当合理地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游戏活动,满足幼儿游戏娱乐的需要,使活动顺利转换、动静交替,减少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

    ◆创设良好的、反映幼儿兴趣的游戏环境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反映他们兴趣的游戏环境是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除了要保证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有充足的自由游戏活动时间,幼儿园还应为幼儿创设安全、空间充足、结构合理、材料丰富的游戏活动环境,为幼儿自由游戏提供空间和材料方面的保障。

    当前,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上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墙面美化,轻幼儿操作材料;重功能室装备,轻活动室玩具图书游戏材料配备。

    相当多的幼儿园非常重视幼儿园墙面的美化,不惜花费资金、聘请专业人员在幼儿园园舍的外立面、走廊墙面、围墙等墙面喷绘各种卡通画;相当多的幼儿园在班级活动室以外建设各种功能室,例如科学活动室、美工活动室、建构游戏活动室、角色游戏室、电脑室等。但是,在每个班级的活动室里,图书、玩具和游戏材料却少得可怜。在一些幼儿园,班级规模超过国家规定的班额标准,班级活动室拥挤不堪。但是,却在班级以外建了各种利用率极低的功能室。在班级以外不计办园成本建设名目繁多、华而不实的功能室,不符合“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标准。这种不计办园成本、追求奢华的倾向到了该扭转的时候了!

    “儿童化”不能“化”在墙上,应该“化”在幼儿的手上。玩具或游戏材料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幼儿园应当保证必备的资金,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幼儿班级活动室是幼儿在园生活、游戏和学习的基本场所。幼儿园环境创设要把“丰富班级活动室”作为首要任务,不要盲目模仿中小学的功能室,去建设华而不实的功能室。

    ◆非游戏活动中注入游戏的因素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除了游戏活动外,还有许多“非游戏活动”,例如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为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因素(例如游戏的口吻、角色扮演、竞赛性游戏等)和游戏的方式(如手指游戏等)来组织非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加非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提高活动的效果。

    综上所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践含义在于: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利,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把游戏活动所体现的主体精神与“有社会文化内容”的教学因素结合起来,为幼儿创造与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与机会;在幼儿的自由活动与教师计划发起的活动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让幼儿在游戏和游戏化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

    3. 教师能否干预幼儿游戏

    在幼儿游戏问题上,存在两种不正确的倾向:一种是盲目崇拜幼儿游戏的自发性,反对对幼儿游戏加以任何干预,把幼儿游戏神圣化;一种是无视幼儿游戏的主体性,把成人的意志强加于幼儿,把游戏变成变相的“上课”。

    反对教师干预幼儿游戏,把游戏活动神圣化的主张,表面上看起来是在维护游戏的纯洁性和幼儿的快乐,实际上是在把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完全分离和对立起来,把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关系看成了水火不容的关系。崇拜幼儿游戏的自发性属于浪漫主义的教育传统,它把游戏中幼儿的“学”和教师的“教”加以人为的分离和对立,要求对幼儿的游戏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游戏虽然被提升到幼儿“学习”的高度,但是却只要求教师做幼儿游戏的旁观者,反对教师对游戏进行任何积极的干预,支持和扩展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

    幼儿并不生活在历史的荒原上和社会的沙漠中,他们的生活和游戏与成人有着密切关系。反对教师干预幼儿游戏的人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幼儿喜欢成人和他们一起游戏,因为成人更会玩,会给他们提出挑战。既然游戏是幼儿的学习,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负有引导责任的成人就不应当放弃自己的责任。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应当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学习,“筛选”、“改造”、“再造”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待和利用游戏的三种基本策略。

    幼儿游戏中的学习活动应当受到教师“教”的充分关注、重视和支持。为幼儿创设能够激发他们探索、想象、思考、表现、表达、交流、合作的丰富的游戏环境,支持、引导、丰富和扩展幼儿在游戏中的经验建构,是教师在游戏中“教”的重要任务和内容。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教师要敏感地觉察到“教”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不失时机地介入幼儿的游戏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和扩展,丰富幼儿的游戏和经验。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是好的。对儿童的游戏应当加以选择和引导,让儿童远离那些无聊或有害的游戏,引导他们玩有益的游戏。

    近年来,主张对幼儿的游戏加以干预和指导的观点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成人参与和干预幼儿游戏的时机、方式方法等必须是审慎的、恰当适宜的,否则将会成为对幼儿游戏的一种不必要的干扰,变成对幼儿游戏的导演,甚至把幼儿的游戏变成“游戏儿童”。

    4. 教师如何干预幼儿游戏

    要做到适当地干预幼儿的游戏而非干预过度,教师要遵循干预的基本原则,扮演好自己在幼儿游戏中应当扮演的角色。

    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因此,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应当以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为基本原则。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首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应当在尊重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的前提下,去考虑和计划“教师的指导”,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及时调整游戏环境;其次,要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己选择、计划自己的游戏活动,决定自己要玩什么、怎么玩、和谁在一起玩,而不是由教师来指派和决定;再其次,在幼儿的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通过提供建议、与幼儿平行游戏等方式,激发和支持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灵活地和综合地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法来帮助幼儿扩展游戏活动;最后,把握好对幼儿游戏干预的“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直接干预,把对幼儿活动的外部控制降低到最小程度,对常规的维持应以不破坏游戏气氛为前提。

    如果不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只按照成人的想法与愿望来设置游戏环境,按照成人心目中“好游戏”的标准去指挥幼儿游戏,那么,教师“设计和领导”的游戏就不可能被幼儿认同为“我们自己的游戏”,而是“老师要我们玩的游戏”。

    了解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应当扮演的角色,教师才能处理好自己与幼儿的关系,发挥自己应当在幼儿游戏中发挥的作用。

    “支持与引导幼儿的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规定的幼儿教师的七大专业能力之一。该标准要求教师能够: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应当是:

    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是适宜于幼儿的学习方式。创设能够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想象和思考的游戏环境,就是在创设有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为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教师应当为幼儿的游戏创设材料丰富多样的、结构合理的游戏环境。

    4. 教师如何干预幼儿游戏

    要做到适当地干预幼儿的游戏而非干预过度,教师要遵循干预的基本原则,扮演好自己在幼儿游戏中应当扮演的角色。

    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因此,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应当以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为基本原则。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首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应当在尊重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的前提下,去考虑和计划“教师的指导”,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及时调整游戏环境;其次,要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己选择、计划自己的游戏活动,决定自己要玩什么、怎么玩、和谁在一起玩,而不是由教师来指派和决定;再其次,在幼儿的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通过提供建议、与幼儿平行游戏等方式,激发和支持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灵活地和综合地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法来帮助幼儿扩展游戏活动;最后,把握好对幼儿游戏干预的“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直接干预,把对幼儿活动的外部控制降低到最小程度,对常规的维持应以不破坏游戏气氛为前提。

    如果不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只按照成人的想法与愿望来设置游戏环境,按照成人心目中“好游戏”的标准去指挥幼儿游戏,那么,教师“设计和领导”的游戏就不可能被幼儿认同为“我们自己的游戏”,而是“老师要我们玩的游戏”。

    了解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应当扮演的角色,教师才能处理好自己与幼儿的关系,发挥自己应当在幼儿游戏中发挥的作用。

    “支持与引导幼儿的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规定的幼儿教师的七大专业能力之一。该标准要求教师能够: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应当是:

    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是适宜于幼儿的学习方式。创设能够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想象和思考的游戏环境,就是在创设有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为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教师应当为幼儿的游戏创设材料丰富多样的、结构合理的游戏环境。

    幼儿游戏的合作者: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与幼儿共享游戏的快乐,为幼儿的游戏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心理氛围。

    幼儿需要的反应者: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发现幼儿的意图并调整自己的行动,给予幼儿适宜的反馈,扩展幼儿思维与行动的范围和能力,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索、发现、想象和创造。

    幼儿经验的扩展者: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反映。教师应当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确定他们需要丰富哪些方面的经验,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他们游戏活动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