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比构图

 酸酸糖葫芦 2016-06-15

对比

在摄影构图实战中,透过对比、对称、衬托等手法,可以有效地增强主体的表现力,增加照片的资讯量,强调照片的主题。其中,对比手法是摄影构图技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法。
 
主体和客体
主体是取景时想要强调的画面重点,它既是反映内容与主题的主要载体,也是画面构图的中心。它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是控制全局的焦点。画面当中所有的元素都要围绕主体来组织,為突显主体服务。
客体是画面中陪衬主体的被摄对象,在构图中有营造画面的气氛、抒发情感,使主体的特色、内涵更為突显的作用。以陪衬為使命的客体绝不能喧宾夺主,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要注意大小有别、虚实有别,前后有别,轻重有别,这样的作品会让看的人觉得主体突显,画面均衡。

光圈:F8 曝光时间:1/200s ISO:100 焦距:57mm
极地附近大小不同的两座冰山 拍摄者:王维


 
左图拍摄的是极地上的冰峰。白色的冰山耸立在碧海蓝天之间,画面极其简洁动人,在主体冰山的左后方安排了作為客体的小冰山,使得画面大小有别,前后呼应,内容丰富,给人想像的空间。
 
明暗对比
摄影是光的艺术。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因此,光影赋予画面的明暗对比是画面的灵魂。利用画面中照射在主体上的明亮光线和其他区域形成的明暗反差,更能强调主体在画面中的地位。拍摄建筑物内部照片时,在较暗的室内拍摄阳光从窗口、门廊照射进来的情景,会很自然地形成光
影的明暗对比效果。室外的光线将玻璃窗打亮,而室内的墙壁和景物则处于弱光环境下,在构图上,运用美的形式法则,再加上光影效果,可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

光圈:F4.5 曝光时间:1/250s ISO:100 焦距:188mm
利用长焦镜头拍摄的教堂内的彩窗,运用了明暗对比的手法


 
左图是在澳门的一所教堂中拍摄的。光线从教堂彩色玻璃中照射进来,使玻璃上的宗教图案栩栩如生,渲染出教堂圣洁的气氛。而画面下方的十字架虽然处于暗部区域,但也為渲染照片的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利用明暗对比的手法,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将最亮的部分作為主体,放在画面最明显的位置,其餘部分置于暗影中,透过光影效果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利用阴影和倒影
光与影是同时存在的,有光就有影,影子给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角度。阴影的性质决定于光线的性质。漫射光很难形成强烈的阴影,强烈的直射光会製造出浓重的阴影。在风景摄影中,如果利用清晨或傍晚的低角度阳光拍摄, 会得到狭长的阴影;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正午,被摄体投射的影子较短,明暗对比更加强烈。
如右图,透过逆光表现雪地里树木的阴影,画面形式感、节奏感和韵律感均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光圈:F6.3 曝光时间:1/800s ISO:100 焦距:70mm
颐和园雪景 


 

有些物体的表面是非常好的反射体,如水面、玻璃等,它们能反射出周围的景物,使这个世界以一种独特的倒影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在风景摄影中,景物倒影可以使景物的部分图案得以延伸,能扩大风景的表现力。如左图,拍摄者选择建筑的倒影组织画面,倒影与实体一起构成新的图像,获得了具有抽象特色的画面。

光圈:F11 曝光时间:1/1250s ISO:100 焦距:40mm


建筑的局部与水池中的倒影
 
 
大小对比
大小对比是指利用景物自身的大小特色或借助镜头的透视和不同的拍摄位置,来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对大小。要运用大小对比法组织画面,可透过广角镜头来实现。广角镜头容易產生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可突显主、客体之间的形态差异和距离感。若采用非广角镜头拍摄,可选择外形相差大的主、客体,以呈现画面中大小对比的关系。利用大小对比法不仅可以调整画面的空间感、距离感,使画面產生张力, 还可以打破均匀的某一成分,使拍摄主体变得引人注目。左图中,拍摄者用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使画面前方的向日葵看起来比后面的向日葵大得多,透过悬殊的尺寸比例来突显主体,使画面简洁且富有趣味性。

光圈:F4.5 曝光时间:1/1600s ISO:200 焦距:70mm
阳光下盛开的向日葵
 
刚柔对比
刚柔对比法是利用画面中主体本身的特质,形成与客体特质之间相互比较关系。刚强之物,质地坚韧, 柔软之物, 随势变形。例如鲜花与岩壁之间的肌理,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形体,青山与绿水之间的状态等,都是常见的刚柔对比的例子。左图中香车与美女的搭配也是典型的刚柔对比的范例,以女性的柔和之美衬托轿车的高科技、精準和刚性特色,透过对比的方法让画面呈现出刚中带柔,刚柔相济的视觉效果。构图时,广角镜头强烈的透视效果突显了跑车的气势,且画面中模特儿和跑车的车灯都位于九宫格的交汇点上。

光圈:F11 曝光时间:1/160s ISO:100 焦距:20mm


美女模特儿与极品跑车


 
 
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进行比较时的一种直观印象。人的色彩感觉是透过色彩间的各种对比產生的,没有色彩对比,就没有新鲜感,也难以激发审美情绪。色彩对比的含义是丰富的,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等。利用色彩组合形成的对比关系,能拍摄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在色彩学中,红与青、蓝与黄、绿与洋红构成了3对最為常见的对比色。左图中黄色与蓝色搭配形成了冷暖色系的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 绿与紫不冷不暖) ,透过这样的组合,使得画面的张力随著色彩而扩散,使被摄主体更加醒目。

光圈:F6.3 曝光时间:1/60s ISO:100 焦距:120mm
利用特写的方法在室内拍摄的彩窗 
 
 
 

色轮上呈180°角对应的对比色
 
动静对比

光圈:F2.8 曝光时间:1/30s ISO:400 焦距:200mm
交响音乐会舞台上激情洋溢的指挥
 
动静对比法是利用图像中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对比的方法。如果被摄体是动态的,拍摄者往往偏爱用一动一静的形式来製造对比,渲染气氛。拍摄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快门速度来表现画面的动静关系,例如用慢速快门拍摄,使得主体因為移动而变得模糊,而静止的背景则保持清晰,以形成与一般视觉印象不同的动静画面。上图表现的是乐队指挥忘情指挥的动作。拍摄时采用适当的快门速度,使指挥家的身体呈相对静止状态,而他的手势因快速挥动而变得
模糊,透过这种鲜明的动静对比,使指挥家的风采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形状对比
上一章讲解了形式设计元素中的线、面可以在画面中组成各种形体, 世界万物均有其独特的形状, 摄影师在创作时, 可以在拍摄环境中发现和选取这些元素, 它们具有独特的形式感, 是非常理想的构图要素。单一表现某些景致的外观形状过于死板,利用画面中各种线、面组成的形状进行对比,是突显形状元素和整体画面形式感的理想方法。不同形状的画面元素可以相互对比、衬托,使读者更易于发现它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在形状元素的选取方面,要注意它们的轮廓是否清晰美观,它们与背景及周围元素的明暗、质地是否有反差。本例中的建筑内景,作者著重强调了梯形、矩形、圆形三种形状元素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形式美感。

光圈:F4 曝光时间:1/25s ISO:400 焦距:17mm


饭店内景
 


2011-12-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