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书,小编写道我们的近邻越南,从小就有个“中国梦”,在满清入主中原,统治中国时,越南从内心里不服。在一次外交中,出现了一个外交事件,那就是满清政府让越南使者入住“越夷会馆”,这个“夷”字让越南人不爽,死活不肯入住,直到把这个“夷”字去掉,越南使者才勉强接受。
其实,在古代,“中国”两个字,曾经是很有感召力。周边国家,无不为中国马首是瞻,即便汉族王朝被狄夷颠覆,他们还是很怀念,要不就是想着“反元复宋”,要不就是想着“反清复明”。比如,以“小中华”自居的朝鲜,从没有把自己看成狄夷,相反却把满清视为狄夷,对满清入主中原,极为愤慨,认为满清窃国,一心想着要“反清复明”。 至于小日本,干脆不把入主中国的蒙元王朝、大清王朝放在眼里。甚至,他们认为此时的中国,已经是狄夷占领了,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中国了,自己才是真正的中国。这种观点在江户时代达到了高峰(江户时代是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年代,时间由1603年到1867年)。
这还不算完,1871年日本还与大清朝开始公开争夺“中国”的称谓了。1870年,日本外务大臣柳原前光鉴于中日两国之间因没有条约,给两国人民商业往来造成很大不便,于是前往北京,向清政府提出缔结修好条约。此时,明治维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急需对外开疆拓土的日本,决定要与清政府签订修好条规。 经过双方反复辩论,最后在天津山西会馆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18条,通商章程33条。但是在谈判的时候,对于清政府要在条约中签上“中国”的名字,日本代表团严重不同意。日本代表团认为“中国系对己邦边疆荒服而言”,还认为日本才是真正的“中国”,满清政府只是狄夷,条约只能写“大清国”。
后来,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变通能力,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想出一个妙招,那就是在中文条约中写“中国日本”,在日文条约中写“大日本、大清国”( 汉文约内则书中国日本,日文约内则书大日本、大清)。就这样这个条约,在中国叫《中日修好条规》,而日本语叫《日清修好条规》。至此,关于“中国”名之争才得以妥善解决。(文/慕枫歌歌) ---------------------------------- 【了解更多不敢写在教科书中的历史,请关注小编微信号(锋歌扬言):fenggeyangyan(长按可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