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典阅读优秀文章展:从《黄帝内经》看整体观——治病与治国

 369蓝田书院 2016-06-15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是中医药理论与中医药防治疾病方法的学术渊源,是临床各科奠基之作,被誉为“医家之宗”。当然这是教科书给它的定义。然而越是如此描述,人们越会以为它神秘莫测,仿若空中楼阁:它就在那里,却触摸不得。但这并非医者眼中的《内经》,我认为《内经》不应是孤高、深奥的,甚至它有些平易近人。
 
“故两军相当,旗帜相望,白刃陈于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谋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卒无白刃之难者,非一日之教也,须臾之得也。”(《灵枢·玉版》)。该段话表义是国家盛衰与战争胜负都取决于整体的建设,其次则蕴含了医家“治未病”及重视人内部脏腑整体协调的思想。《内经》中有不少类似的描述,体现了这部经典的包容性,即医理与人文并重,同诗书五经一样具有教化作用。这大概是《内经》能在卷帙浩繁的典籍中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


人文方面,以上述经文为代表,《内经》阐述了政治家与兵家不约而同追求的整体观与大局观。兵法有云: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执?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其中最鲜明的例子应该是四年楚汉争霸期间刘项的势力消长。刘邦从来没有真正意义在战场上击败过项羽,他凭借的是经年累月的力量积蓄。从初起兵到最后夺得天下,刘邦一直十分重视集团内部的建设,先后将萧何、张良、韩信三杰纳为己用,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依赖萧何稳定的后方和粮草,张良的谋略,韩信的将才以及游击将军彭越对项羽粮道的侵扰,逐渐蚕食楚国地界,最终击败项羽。反观项羽,初始极为强大,却因为不断的战略失误一步步导致君臣、将相、上下离心。故汉的强盛“非一日之谋”,更“非一日之教”。《寤言二·迁都建藩议》陈澹然说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楚汉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分崩离析的集团无法抗衡一个整体凝聚的集团。
 
医理自不必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首次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即未病防先、已病防变、早期诊治,并影响后世至今。仲景云:“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要略》)此中仲景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未病”思想与兵家“先机制敌”为战争的整体布局做后续准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医家言:治病如治国。《内经》对人体脏腑协调分工及整体观的论述非常经典,它把人体看做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将人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与各著名政治家倡导的治国观念不谋而合。一个国家的强盛,取决于其领袖的睿智、内部的团结及防御系统的强大。人的身体犹如一个独立的国家,五脏六腑各自发挥自身长处并相互扶持,以维持人体健康:心为君主之官,主司人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肺为相傅之官,辅佐君主治理国家,协助心调节气血、治理诸脏;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以之为用,主谋虑仗事,与情绪关系紧密;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处理事务;膻中者臣使之官,对下传达心主命令,更是心主之宫城,维护心主;脾胃为仓廪之官,主管一身气血精微的生成转输,为全身内外提供营养支撑;大肠为传导之官,负责将废弃物逐出体外,保证体内环境平和;小肠为受盛之官,可分轻清与重浊,而后取精华去糟粕;肾为作强之官,肾精充足则精力旺盛、筋骨劲强、精巧多能;三焦为决渎之官,是津液循环代谢的重要器官,不使体内多余的水分停留又适当地分布津液;膀胱为州都之官,主司气化,能将轻清的精微物质上输肺以朝百脉,又能将糟粕之物排出体外。(《素问·灵兰秘典论》)这段论述一方面强调了心主在脏腑组织中的主导地位。“主明则下安”, 譬如两军交战,君主统筹大局、将相各施所长、士兵英勇无畏,故能打得胜仗,国家得以保全。反之,“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若君主无心国事,臣属互相倾轧,内耗不止,这样的国家就算没有敌国入侵,自身的矛盾足以加速其灭亡。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十二官相使”的整体观思想。《内经》言“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故十二官须相互协调、齐心并济以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如此则脏腑气血方刚,则正气充足,与邪交争可胜。由此正胜邪负,疾病向愈或不发病。由此可看出十二官的相互协调关系乃至人体四肢九窍、经脉百骸、脏腑气血间的协调也非“须臾之得”。

祖国医学提倡的“整体观念”并非只适用于医学领域,在医学之外的诸多领域:譬如我们看待问题的思路上,应该思虑周全,细致入微,合理分配资源以达到整体的最佳优化。疾病的发生非一日所得,懂得全局观的具体概念,预防为主,合理膳食、锻炼、保养正气,使体内脏腑机能犹如一个和平有序的国家般强盛,则“健康中国”必不遥远。我想这《内经》于我们最大的意义正在于此。

(作者学校:贵阳中医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