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天吃饭不易,设施农业可助菜农无畏天公脸

 369蓝田书院 2016-06-15




市场上,哪类农产品的价格最易波动,首选蔬菜。一会“蒜你狠”,一会“姜你军”,没等回过神来,媒体又在报:某地的菜贱到无人要烂地里了。2010年的时候,笔者就亲眼目睹过广州市白云区郊区某地农民的韭菜便宜到十几块钱满满一三轮车都无人问津的地步。广东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自然灾害频发。查看《广东农业大事记》,从清朝到民国年间有记录的农业大事记约70条,其中一成以上的大事记记录着某年某月某地遭受过何等级别的水灾、旱灾,绝收、减产、死伤多少,以及由此引发的虫害、鼠害等的内容。今天,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虽然面对自然灾害有了更多的应对措施,但对于娇滴滴的蔬菜而言,多数时候菜农仍显得力不从心。


节后的菜价你还记得吗?
多雨的5月叶菜再遭灾!

今年以来,我省相继出现大范围寒潮、低温阴雨、强降雨等天气,对蔬菜生产带来不良影响,春节后一段时间,一斤青菜高达6-8元钱,想必人们还有印象。菜价高涨的原因主要是年初的寒潮以及3月份的“倒春寒”天气,导致我省蔬菜遭受冻害,需补种重播。据广东省农业信息监测体系(以下简称监测体系)数据显示,全省蔬菜春播面积604.5万亩,同比增加1.3%,春收蔬菜产量1190.5万吨,同比减少1.1%。蔬菜播种面积增加,产量却在下降,菜价自然难平。


5月又减产50%。据监测体系监测,2016年1-5月蔬菜基地产量同比下降10.7%,特别是5月份雨水过多导致不能及时播种或由于雨水导致出苗率下降和死苗等,造成产量下降。其中,茂名、湛江等地区受灾严重,叶菜直接遭受水淹,基地反应5月普遍减产50%左右,蔬菜品质降低,烂叶率达20%,强降雨导致瓜果类授粉不均匀,瓜果外形弯曲,商品价值大打折扣。


批发价成倍翻。受全国大范围不良天气影响,今年1-2月份,蔬菜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监测体系主要监测的19个蔬菜品种数据显示,1-5月蔬菜田头均价3.1元/公斤,同比涨30.5%;市场批发均价4.5元/公斤,同比涨55.8%,导致市民开年后吃到了与肉同贵的菜。


上月底菜价回落。在主要监测品种中,1-5月仅金针菇、莲藕批发价同比下降,其余蔬菜批发价均不同程度上涨,其中涨幅超过50%的有生菜、油麦菜、大白菜、菜心、西兰花、芹菜、芥菜、芥蓝、青椒、小白菜等品种,叶菜类占50%以上。自3月开始,随着我省瓜豆蔬菜的上市以及外省蔬菜的补充,蔬菜价格持续回落,5月下旬蔬菜批发均价为3.6元/公斤,接近年初正常水平。


广东省蔬菜价格走势及CPI环比涨幅贡献

(鲜菜果类)


7月上涨9月回落。目前大部分蔬菜价格较春节期间已大幅回落至正常水平。据省气候中心预测,6月份全省雨量比常年偏多1-2成,将对省内叶菜生产造成影响,预计6月叶菜价格止跌持平。6月下旬开始本地叶菜陆续休田,省内叶菜主要由云南、宁夏、河南等外地调入供应,由于夏季叶菜需冷藏保鲜运输,造成运输成本上升,预计7-8月叶菜价格将小幅上涨10%左右,至9月末或10月上旬本地叶菜恢复上市,叶菜价格将回落。此外,夏季是广东茄果类蔬菜的上市高峰期,目前本地茄果类开始上市,茄果类价格预计缓慢回落。


生产成本持续增长。受菜价上涨带动,1-5月蔬菜生产成本利润率为56.7%,蔬菜生产成本持续增长,据调查,1-5月蔬菜生产成本总体同比上涨14.8%,其中人工成本上涨21.2%,土地成本上涨7.9%。以珠三角地区为例,佛山、东莞部分基地表示目前每年土地租金均高于1500元/亩,且租金在逐年递增,同时人工成本上升导致一季度人力不足,基地采收及设施维修等工作遇到困难。


亩收益破千夏播增加。虽受到产量下降及成本上涨影响,但受益于菜价整体走高,1-5月蔬菜亩均纯收益1122元,同比增加16.5%。菜农总体收益增加,夏播蔬菜意向增强。调查显示我省夏播蔬菜意向面积达436.4万亩,比去年实际面积增加2.9%。



看天不易,

设施化水平提高是关键!

面对广东复杂多变的天气,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越来越受到生产者重视,如惠州四季绿基地采用温室大棚育苗和移摘种植方式,一年能种植14-15茬叶菜,而传统的直播方式仅能种植6-7茬,育苗移栽产量高出一倍左右,并且蔬菜在地上生长时间短,成苗抗逆性强,通过快播快收,实现频繁降雨天气下蔬菜持续正常生产。


然而,能像惠州四季绿公司拥有高设施化水平者仅为少数,目前我省大部分种植基地仍以露地生产为主,大棚面积有限,当恶劣天气来临,生产者面临停耕停播,有企业甚至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北方宁夏、甘肃等省份。粤北等基地反映2015年下半年至今受天气持续影响产量一直不高,目前基地大棚面积不足,难以保证终年蔬菜稳定生产供应;佛山三水、广州等珠三角蔬菜基地露地蔬菜1-5月产量下降约15-25%,大棚蔬菜产量基本维持去年水平,而大棚面积仅有10%左右。


与此同时,省内多数生产基地仍以传统经验开展生产,缺乏长期的技术支持。汕尾、潮州、电白等粤东西北地区基地普遍表示缺乏技术支持,部分基地大棚土壤酸化严重,露地蔬菜种植严重受天气影响,在生产模式、品种选择、季节安排和栽培技术上亟需专家的指导支持。


对此,广东省农科院研究员陈汉才表示,“菜场其实越是天气不好越是有赚钱的机会。技术水平高、规模大的菜场遇到天灾,获得的利润反而更高,因为他们能做到稳定供应。因此,蔬菜基地要提升生产技术措施和合理规划生产计划,争取做到常年有菜,稳定产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