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道书院】博大精深自然而然—万籁声气功思想初探

 刘飞宏33 2016-06-15

万籁声,原名万常,字常青,湖北武昌人,生于1903年2月21日,卒于1992年8月8日。万籁声先生文武全才,内外兼修,武功高深,尤擅技击,是我国著名武术技击家,一代武林泰斗。人们往往津津乐道其传奇轶事和神功绝技,而忽略了万籁声先生的真正成就和根本所在——气功的高深修为。
气功一词,虽早在隋唐著作中就已出现,但其使用,并不普遍,且与当今概念有很大差别。气功一词真正广泛使用,是在明清武术大兴,特别是建国后,刘贵珍同志推出“气功疗法实践”之后,且逐渐把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所有的养生内炼内容,包括于气功概念的内涵,成为今天人们所认识和理解的气功。
万籁声先生早在一九二八年出版的《武术汇宗》中,便把自然门功夫称为气功,并且对自然门功夫所以称为气功进行解释。自然门“乃于空处用功,以意导气,不加丝毫气力,丝毫色相,意到手到,意止手止,使气纯养归根,以气为本,是为气功”。“本门功成,自有神勇,腾闪刺扎,气不上浮,有急有徐,有刚有柔,机息渺茫,动则万变,不固执以求气,不着相以用力。神乎神乎至于无形。飘乎渺乎至于无声,愈练身体愈健,愈老身体愈康,虽外则羸瘠,内实充盈,此其所以为气功也”。表现了对气功一词的偏爱、深刻理解及先见之明。《武术汇宗》是我国近代史第一部武术专著,历来为武术界所推崇。其中南北派、内外家、少林、武当、拳法、器械、暗器,甚至马术、泅术、跌打伤科,应有尽有,引人入胜。而正是这样一篇武术专著,却大量充斥着气功的内容。其中下篇,“内功”中所有内容均属气功范畴,而上篇“外功”中之“武术中根基功夫练法”和中篇“器械学”中第二节“点穴概述”所介绍的猫功,均属气功中的硬气功。因此,《武术汇宗》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内容是论述气功,可见万籁声先生对气功的高度重视。万籁声之所以能达“出手软如绵,上身硬如铁”,“扣如钢钩刺如刀,摓如铁石粘如胶,相对如婴儿,举手不能逃”的境地,之所以功高盖世,一生数十载,百战百胜;之所以耄耋之年尤耳聪目明,二目如电,精神矍烁,肢体柔软,臂力过人,身手矫健;之所以能够年逾九旬,享尽天年,正是依赖于浓厚的气功修为。其弟子叩询其秘时,亦曰:“无它,赖修道养身术耳。”万籁声先生自身正是其描述的气功境界:“愈练身体愈健,愈老身体愈康,虽外观羸弱,内实充盈”的实践诠释、真实写照和现身说法。数十年来,万籁声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气功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的万籁声气功特色,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称之为“万籁声气功思想”,兹浅述如下:
一、博大精深的内容
万籁声先生,才识过人,勤奋好学,屡有奇遇,颇具仙缘。初识赵鑫洲先生,习少林六合门,后遇杜心五先生,学自然门。又先后拜杨畏之、邓芷灵、王显斋、王荣标、刘百川、刘神仙为师。万籁声先生的诸位师傅均为一派代表,一代宗师。特别杜心五和刘神仙在气功方面对万簌声影响最大。杜心五被人誉为“神腿”、“南北大侠”、“自然门大侠”等,所传自然门是武林中一枝奇葩,出于道家学说,“无中生有,不讲着,不着相,以气为归,不失自然之本旨”,“只练功夫,不问打法,而功成自会打也”,“此门功夫,看来虽只些许,然于我国武功的内外家之精华,无一不备”。刘神仙功夫无所不通,生死人而肉白骨,察今而知来,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万籁声的老师杜心五、杨畏之、邓芷灵,皆从之学,其功夫可想而知。在十数年中,万籁声与诸位老师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勤学苦练,沉浸其间,其见识和功夫自是非同凡响!观其所传的功法即可见一斑。仅公开介绍的功法,据不完全统计就有几十种之多,其中站功、坐功、卧功、行功、动功、静功、导引、吐纳、按摩、性功、命功、软功、硬功、轻功以及声名赫赫的达摩易筋经,岳飞八段锦、华佗五禽戏和少林童子功等等,应有尽有,儒家、道家、佛家、医家、民间和武术气功,无不涉猎;软功、硬功、轻功,无不精通。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其中又有深有浅,浅者只一动一势,深者层层关戒。如万籁声先生在《武术汇宗》中介绍的修道内容,即为我国内练功夫中最为高深的内丹大道。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内容特色。
二、以道为主的思想
气功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建立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儒、释、道三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万籁声先生虽是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的高材生,接受的是新思想教育,但由于他年青时所处的时代和他诸位老师的作用,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因此他容纳儒、释、道三家之学,并且接受了三家圆融的思想。此在其著作中可以明显看出。如《武术汇宗》中介绍邓芷灵先生时云:“于孔孟渊源,多癖蹊径,而尤致力乎佛老,”“谈道之暇,常讲孔孟哲学一贯之理,别有慧解”,“先生常谓儒可宗,道可学,佛亦可学,三教各有真谛,三教不必合一,事有万殊,理无二致,但求有益于身世为归。”显然这对万籁声有莫大的影响,因此,他在《武术汇宗》“结论”时说:“万法初无二理,三教本是一家,道谈玄,佛谈空,儒谈性,其至一也;道名金丹,佛名舍利,儒名婴儿,其归一也。”但是,体现在万籁声的气功思想上又是以道为主。如《武术汇宗》中就有“道法概论”,“道术研究”,“修道之程序”,“修道之关戒”,“修道之三宝三乘分论合论”等专题内容。对老庄名言,更是信手捻来,倍加推崇,例如在谈“武功修养”时,引老子言:“良贾善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并论“此语诚习艺者之针规!苟能如此养练,不惟日后遇敌无警怖之怀,而亦所以入道之基也。”这一篇的另一段文字:“此刃利刃已成,即当如疱丁解牛,勿当大骨,行膈腠之间,以无厚入有间,则刃若新发于硎,善刀而藏之。”显然是出自《庄子·养生主》,又有所发挥。在“结论”中又引用老子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在“修道之程序”中引用庄子的“生生者不生,杀生者不死。”在气功修炼过程中,万籁声先生时时处处讲究道家的“自然”之理,而修炼也以道家的内丹为归,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武术汇宗》中介绍的七位师傅,道功师傅就占四位:杜心五、邓芷灵、王显斋、刘神仙。万籁声先生武功的核心是自然门,自然门的理论亦是出自道家。老子在《道德经》中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自然门始祖徐矮师,尤精老庄哲学,时嘱杜心五熟读老庄书,从中悟拳理。杜心五更喜读庄生书,晚年入羽士之流,自名“斗米观居士。”因此,万籁声精通道学,在气功思想上以道为主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以道为主的思想也是与三家中道为基,儒为柱,佛为梁共同支撑起中华传统文化大厦和在养生领域道家最高是相符合的。鲁迅“中国的根砥全在道教。
三、熔冶诸家的气度
武术界和气功界历来有门派之分,门户之见,积习日久,根深蒂固,至今犹存,不但害人,而且损己,严重地阻碍着武术和气功的发展。万籁声先生年纪轻轻时便毫无门户之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先后从多位老师学艺。且对门户之见,反对之,打破之,“我国武术,乃强国强种之利器,互相秘密,分门别户,殊为非计”。“其有分南北以衡浅深者,实系皮相之论!且同为中国人,同系中国拳,何必自分门户,争高低乎?矧处今武术垂绝之秋,吾人正当努力提携之不暇,何事畛畦小见,以误大旨?!”处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弱冠之年,能有此见地,可谓胸怀博大,高瞻远瞩。而其诸位老师都能对他倾囊而授,也令人称奇!正是万籁声先生有如此见识,有如此机遇,才能在气功方面博采众家。才能使其所传的功法表现为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对于一般人来说,精通一门,尚且困难,何况众家?而万籁声先生天资聪敏,才识过人,不但能博采众家,且均能有较高造诣,集众家之长,为一家之用,此非大智大勇之人,不可为也。又能熔冶诸家,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去伪存真,去繁就简。再传出时,已是功理简明,功法易学,功效显著,安全可靠,体现一代宗师不凡的气度和魄力!即使如此,万籁声先生也没有冒然自创一门功法,表现出谦虚谨慎,认真负责的精神,与现在的某些仅有一知半解,一时心血来潮,便自创一门功法,自吹自擂,追名逐利的小人相比,自是天壤之别!
四、精辟独到的见解
万籁声先生常识渊博,博采众家,对气功修炼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对于学练和研究气功有着极高的价值。例如,万籁声先生提出修炼分三个阶段,即“寿、功、道”。“是以修道,需明寿功道三字,乃系相连而来,其初步以能却病多活寿数为则,次则练大功,筑道基以固三宝,以此而后始可以谈道。今人先即谈道,将寿功二字,置于脑后,是如欲立一公司者,资本未就,先算每年挣若干红利,出息多少,如何摆布,空中楼阁,幻想一阵,询及资本,仍系两袖清风,此所谓舍本逐末也。盖不能却疾延年,怎能益寿?怎得成仙耶?”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对于当今气功界也不无教益。现在气功界普遍流行的盲目追求发放外气和特异功有,不顾自身状况和条件的做法,不正是万籁声先生批判的不按寿功道的顺序,“舍本逐末”吗?万籁声先生在炼精方面的论述尤为精辟独到。他认为炼精即达不漏的境界,“所谓不漏,即断淫也。”。“不与妻室同房,不过断淫身耳”。“其不御女色,而自起遗精者”,“其淫心淫根犹未易也”。不漏需“淫心、淫身、淫根三者均需断绝”。直指要害,发人深省。色“诚有之不好”,“盖由色生爱,由爱生情,由情生淫,由淫生棺材”。语言诙谐而警策!“有之不易戒”,“所谓愈拒绝而愈深,一息尚存,此念不易断也,是诚天演圈套”。“无之亦不好”,“无之难修道,此宦者与阳痿之人,无此缘分也(阳痿治愈仍可修道)”!无精何能炼精?无精哪来不漏?将道家内丹是以人体内部性能量作为基本修炼物质这一秘密披露。“精顺行生子,逆行成仙,常人以精顺行,与妇人交而生子,精尽归土,以了天演生殖之职,而修道者,乃将此精断绝,不循与妇人交而生子之途,而将此精逆行归入己身,龙虎会合,而结圣胎。”将道家内丹“逆返仙源”之秘一语道破。以上引号内的语言皆出自万籁声先生所著之《武术汇宗》。书中这方面的内容甚多,将道家内丹大道娓娓道出,通俗易懂,使人豁然开朗。须知道家内丹为修道成仙之唯一正确途径。道家内丹南宗始祖张伯端曾云:“学仙须是学天仙,唯有金丹最的端”。内丹著作历来以隐语晦词记述,且语焉不详。如此通俗准确道出,当今亦不多见,何况是在二十年代?张伯端还曾指出:内丹之道,“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可见有如此之论,非得真传,且领悟修习较高而不可。万籁声先生如此论述还有很多,精辟独到的见解构成万籁声气功思想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五、动静相合的风格
万籁声气功思想既重视动功,又重视静功,动静相兼,动静相合。在修炼方面,万籁声先生强调先动功后静功。“修道有动而修者,有静而修者,动而修者,先强外丹,炼谷化精,养成松胶之体,再从事乎内丹。静而修者,先不锻炼身体之康健,着手即收放心而炼内丹也。虽其成功则一,但仍以动而修者为佳,盖无后天,焉能得有先天,无此阿罗汉之顽健躯骸,焉能有证仙佛之强敏婴儿?”先动后静的顺序是非常实际的,入静对于初学者来讲是千难万难的,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瞬息万变,更是如此。但从动功入手,锻炼一段时间后入静就变得容易掌握了。且练习动功还可为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身心各方面的基础。因此,虽然万籁声先生所传的功法中,既有动功,又有静功,但仍以动功为最丰富,因其更具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当然这里的动静是从外形来分。而动静不过是相对而言,绝难清楚分开。同时动静又分为外形动而内心静的动中之静,外形静而内心动的静中之动,以及动中之动,静中之静等等。万籁声先生深悟个中三味,多有论述。如谈自然门时云:“本门功夫,与道家极相通,不过在武功时,乃动中之静,入道功时,仍静中之静而已。”在谈静坐时云:早间练习“此乃习静中之动,因晚间静定,早起习功,故为静中之动。晚间习功,因白日劳动,而习定静,故为动中之静,如斯操持,是之为动静有常。”动静相合是万籁声气功思想之一,表现了万籁声先生在修炼认识上不固执、不偏颇、观点实际而行之有效的大家风范!
六、体用兼备的特色
万籁声先生所倡导的气功具有明显的体用兼备的特色,即健身和技击双重作用。这里有万籁声先生年轻时所处的时代的原因;有他是从武术而入气功,学习的武术气功较多的原因,毕竟武术的本义是技击;有受其诸位教师的影响的原因,赵鑫洲,杜心五和刘百川等均为一代技击大师。万籁声先生的武功核心是自然门。自然门,是武术一派,又是一种气功,自然门“只操功夫,不问打法,功成自会打也”。“本门功夫,不雅观,但便于实用,便于强身去疾。”自然门总诀:“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可以从修身养性,技击实战两方面去理解,而至为高妙!万籁声先生还曾云:“自然门,是功夫,是气功,……由鼻微出气一口,当觉两肩下垂,即小腹放松,意微存小腹。呼吸以鼻,手手打伸,腿腿跟伸,目似视对方两眉之间!如此练法,即是运动中练习气功的诀窍。则可敛气入骨,外家也变成内家了!而且使‘软、硬、轻’三功,合为一气了。《武林》杂志1983年11月《代邮》”最代表万籁声先生的气功特色。另外,万籁声先生认为气功的养气修身是武术的基本,技击的有效补充和辅助。“但习武功者,以精气神为本,以手脚眼为根,养其浩然之气,不为外物眩晃而动,则所学功夫,始可以临敌制胜。非然者,遇事慌乱,心无主宰,将所学者,均以恐惧而遗忘,为人所袭,等于枉练矣!此平日不可不注意养气也!”(《武术汇宗》)
七、性命双修的理论
性命双修是中国最重要的养生理论之一。性命双修是道家内丹的根本学说和根本原则。道家内丹之道认为:“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修命不修性,犹有家财无主柄。”性命双修理论弥补了现代医学和保健学的缺陷和不足,使我们看到治疗心因性疾病和解脱精神困境的希望和曙光!万籁声气功思想完全继承了性命双修的理论。《武术汇宗》中云:“如真求大道旨趣,而归正觉,则必需性命双修不可!”然后对何谓性,何谓命,先后步骤,作了详细的阐述。“何谓性?盖心之根为性,性之根为神,神即寓于心,故三者实一物,而即通性情者也!其修明心见性,乃修道第一步功程!命即肾也,精也,元炁也!吾人炼精化气,气化神,精还虚,以后天补先天,即本于此。此即修道之第二步功程,亦即修道之结局也!故性修死而命修活,先完第一步,再修第二步,而第一步自亦在第二步之中(即性功悟成,再修命功,始可心无杂念,而纯一命功,则修命功时,性功自亦同时并进也),是即为性命双修!”此显然是道家内丹北宗丹法先性后命之说。万籁声先生对性命双修尚有更加通俗简明的解释,指出“性命双修之道,即练己与不漏也!练己即明心见性,不漏即炼精化气。”万籁声先生提倡性命双修还可从《武术汇宗》这部武术专著,却偏偏要拿出相当的篇幅论述静坐可以看出。一般人往往莫名其妙,此应系因为万籁声先生认为书中命功讲得较多,失之偏颇,应性命双修,提倡一下静坐,以补不足。“顾所谓静坐者,其意义为何?即定性养神之谓也”!“前所述之静坐诸法,即为修大道根基,不过未明修道诀窍,而习明心见性之功耳。”但万籁声先生又反对只修性不修命的做法,对静坐枯修提出批评。“盖焉有修道费十数载静坐功夫,即得解脱之理,则天下神仙将不充斥大千世界耶?纵有之,亦落入鬼仙中耳。”可见,万籁声先生是坚决提倡性命双修的,不落于非此即彼两边的。
八、自然而然的主旨
自然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之一。老子在《道德经》中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最早的完整注释《道德经》的河上公亦云:“道,谓自然之道也”,“道性自然”。万籁声先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学造诣高深,又是以自然门为其武功核心,是自然门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对自然之理理解甚详甚透,并以自然而然的主旨贯穿其气功思想的始终。万籁声先生认为:“何谓之道,自然之谓道也”。“我们乃八法裆,鬼头手,无中生有,不讲着,不着相,以气为归,不失自然之本旨,是为自然门”。“本门功夫最大之归根,即气归丹田,勿忘勿助,似有似无,一洗少林刚毅,一变内家柔弱,而成其一有刚有柔,亦刚亦柔,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既济之武功,应于技击,操纵自得,施于道门,兹为基础,是诚技也近乎道者也!”万籁声先生对死板,固执,花哨,着相等违背自然本义的做法颇不以为然,甚至可以说深恶痛绝。“研究性命双修而归于正觉,似非今人所谈易易,有谓静坐十余载即可成仙者,有谓十六步功夫成仙者,其说不一,或亦有其旨趣,惟余闻仙道并无定式,亦无定期,苟固执于坐,易出疚疠,反为不美”。“如谓调节正呼吸,腹中鸣响等语,鄙人亦未有此经验,惟闻修道者,取其自然之理,不可着相,苟一握固像形,即落歧途,不可药救”。更能说明这一点的是其弟子在《武林》1982年6期发表《神妙的少林童子功》一文,其中有误,万籁声先生在《武林》1983年11期和1984年1期上两度发文更正,表现了对读者和学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文中说,童子功即炼精化气“原是秘传,简而适用。因他们没有学好,又未交我校阅,直接发表。效法今天的一般‘气功师’传授,还加了什么小腹鼓气等等,又未说明只需练数分钟即可。致使学者一练即半小时,一小时,反而练出偏差。”又说“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好的东西都不多。……一着相鼓吹,什么胸式腹式,调节正呼吸。又如:双回气,呼吸分九种,自发功等等,久必出问题。”事实证明,正像万籁声先生所说,鼓吹这些内容的气功师,毫无生命力,一段时间便销声匿迹了,表现了一代宗师的眼光敏锐,先见和远见之明。万籁声先生自然而然的主旨还体现在对于练功提倡缓缓从事,持之以恒,反对急于求成,一曝十寒,他认为应当不用勉强,缘进则有功,躁进则无益,顺其自然,功到病身除,功到自然成。当然万籁声先生是一代大家,不偏执,虽力倡自然,但又深明自然是从不然而来,“本门功夫,既名自然,则练时之注意,自以自然为主,不过阅者,亦需知一艺之成,其始也,固由不自然而入于自然,苟初基不蹈规矩,不下苦功,焉能有自然痛快之一日?”万籁声先生所作的一首诗最能代表基自然的思想:“大道原来法自然,自然之中有不然;不然练到变自然,自然之后为当然。”(《精武》1983年2期)
万籁声先生,一代奇人,融武术、气功、道学和医术之大成于一身,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思想和内容。对此,学习和继承当然是我们所需要的,提倡总结和研究,使之发扬光大似乎更是我们所需要的,可惜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做得太少了,对万籁声先生的研究文章几乎没有,实令人痛心!这就要求万籁声先生的直接或间接传人以及我们的武术和气功工作者,对万籁声先生及所传的内容,不仅要内视,深入地学习,但又不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且要跳出来外视对比。不沉于其间便不能有深度,不跳出来就不可能有广度。不仅要敬仰尊崇的仰视,设身处地站在同样的位置平视,甚至在一定高度上的俯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对其进行认识和研究,以利于我国武术和气功的发展。笔者不揣冒昧,不顾浅薄,不顾低微,不自量力而作此拙文,意在抛砖引玉,并纪念和告慰万籁声先生。写于
一九九六年九月 原载于1998年《武林》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