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亮程:炊烟是村庄的根

 昵称34293699 2016-06-15



亮程的散文弥漫着一种朴素的情感,这是一种从土地中生长出的情感。高山、原野、村庄都在他的笔下焕发出生命的灵动。在他对乡村体验式的描写中,充满着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悟。《炊烟是村庄的根》通过对炊烟的深情回忆,表达了他对家园的无限眷念。







最近, 不知怎么时常会想起童年, 想起童年的村庄及村庄里的缕缕炊烟。我知道哪个路口停着牛车, 哪片洼地的草一直没有人割。黄昏时夕阳移过村子, 我知道夕阳在哪堵墙上照的时间最长。我的童年啊, 不知有多少个下午, 在村外的田野上, 看着夕阳很快地滑过一排排树木和一个个院落, 停留在那堵裂着一条斜缝、墙皮脱落的土墙上。我同样知道那个靠墙根晒太阳的老人弥留世间的漫长时光, 她是我的外婆。天黑之前她总在那个墙根等我, 她担心我夜晚不认识路走丢了。可我早就知道天从哪片地里开始黑起, 夜晚哪颗星星下面稍亮一些, 天黑透后有亮光的那儿就是村子。再晚我也能回到家里, 因为我知道那扇院门虚掩着,刮风时院门一开一合, 我站在门外等风把门刮开。我一进去, 风又很快把院门关住。

 

哦, 记得那天刮风, 我们家树上的一片叶子和李家树上的一片叶子在空中遇到一起, 脸贴脸,背碰背, 像一对恋人或兄弟, 在风中欢舞着朝远处飞走了。它们不知道我父亲和李家有仇, 它们快乐地飘过我的头顶时, 离我只有一米多高, 我手中如果有根树枝就能打落它们。可我没有, 它们离开树和村子满世界转去了。我站在房顶, 看着天空的云朵向东飘移, 突然间才意识到, 又是一个秋天了。 



如果大清早刮东风, 那时空气潮湿, 炊烟贴着房顶朝西飘。清早柴火也是潮潮的, 冒出的烟又黑又浓。

 

在沙沟沿新户人家那边, 李家的一溜黑烟最先飘出村子, 接着王家的一股黄烟也飘出了村子。烧碱蒿子冒黄烟, 烧麦草和包谷秆冒黑烟, 烧红柳冒紫烟, 烧梭梭柴冒青烟, 烧榆树枝冒蓝烟??村庄上头通常冒着好几种颜色的烟。

 

老户人家这边, 韩老三家、韩老二家、张桩家、邱老二家的炊烟错前错后也飘出了村子。路东边, 我们家的炊烟在后面, 慢慢追上了韩老三家的炊烟,韩元国家的炊烟慢慢追上了邱老二家的炊烟, 冯七家的炊烟慢慢追上了张桩家的炊烟。



我们家的烟囱和韩老三家的烟囱错开了几米,两股烟很少相聚在一起, 总是并排各走各的, 飘得再近也互不理睬。韩元国和邱老二两家的烟囱对个正直, 刮风时不是邱老二家的烟飘过马路追上韩元国家的烟, 就是韩元国家的烟越过马路追上邱老二家的烟, 两股烟死死缠在一起, 扭成一股绳朝远处飘去。


早先两家好的时候, 我听见有人说: “你看这两家好得连炊烟都缠抱在一起。”后来两家有了矛盾, 炊烟仍旧缠抱在一起。韩元国是个火爆脾气, 他不允许自家的孩子和邱老二家的孩子一起玩, 更不愿意自家的炊烟与仇家的炊烟纠缠在一起, 他看着不舒服, 就把后墙上的烟囱捣了, 挪到了前墙上。再后来, 在我们家搬走的前两年, 那两家又好得不得了了, 这家做了好饭隔着路喊那家过来吃, 那家有好吃的也给这家端过去, 连两家的孩子都按大小叫哥叫弟, 只是那两股子炊烟再也走不到一起了。

 

如果刮一阵乱风, 全村的炊烟会像一头乱发绞缠在一起。麦草和梭梭柴的烟硬, 碱蒿子的烟最呛人。谁家的烟在风中能站直, 谁家的烟一有风就趴倒,这跟所烧的柴火有关系。



“炊烟是村庄的头发。”我小时候这样比喻。大一些时, 我知道它是村庄的生命之本。我在悠悠飘远的一缕缕炊烟中, 看到每一户人家锅里的饭。

 

秋天的早晨, 我看见从村子冒出的缕缕炊烟, 炊烟在空中形成一把巨大无比的镰刀, 这把镰刀的刀刃朝西, 缓慢而有力地像在收割庄稼, 炊烟里, 盈满了农人对丰收的希冀。


选自《风中的院门》







欢迎与大赛官方微博实时交流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