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春林:未来3-5年,将是冷链重要机会期,我们服务中高端客户,命脉是什么?

 广东黄汉光 2016-06-15



董春林
深圳市中柱物流有限公司 CEO


我大学学的专业是电子商务,2006实习那年,第一份工作就是销售域名网站给客户,那时候网络还是很虚拟的,我觉得心里没底,自个做了性格分析,发觉更适合去做实业。


2007年,我进入深圳前三的冷链物流公司,再到后来自己创业,做了将近10年了。我当年看好这个行业,就是觉得,人们追求生活质量水平只会越来越高,比如进口牛排,如果没有全程冷链,跟当地人吃的就完全不一样了。

整个冷链,可以说是沃尔玛带动的,冻品、牛奶这些需要保鲜的食品,商超配送是需要测温的。最开始只是山姆在做,然后扩展到整个沃尔玛门店。接着人人乐、家乐福等这些商超也做起来。

2010年秋天,我离开原来的公司,想自己出来做。当时,深圳前三的冷链公司,占到整个商超配送业务95%,整个行业价格战打得非常凶。

在你还没做出成绩,说服务有多好,就能有客户一定是不可能的,商超客户对价格是很敏感的,我那时的银行账户里只存了不到5000块,一个3吨的双温冷藏车都要22万,如果还往里面钻?那不是找死吗?

要做一件事,首先要把理念想清楚,如果只是随波逐流去做,就没有意义。我就想,定位那些不纯粹看重运输成本,有服务需求的中高端客户。这里面有个溢出价格,比如准时准点率、货损赔偿率这些要求,服务价值充分体现。

我当时就看好餐饮配送这一块,珠三角这片,专门做餐饮的冷链公司真没有。当时连锁餐饮都是自己配送,5、6台车自己做没有问题。我做物流的知道,10台车算是个槛,自己养这么一大波人,成本是非常高的,超过10辆车,必须要上另一个台阶才能管好。

我一直坚信,餐饮冷链必然会像商超冷链配送外包一样,成熟起来。专业化人才做专业化事情,我们可以做整合,赚整合的钱。而且,餐饮配送效率明显也更高,做商超配送要排队,但从餐饮总仓DC,配送到连锁门店直接交货,不用像商超配送那样,排队等待收货及找人签字,甚至还需要将产品上架。


然后,8月与同事聊天,听说麦当劳物流提供商深圳夏晖公司招标,经同事引见与其负责人面谈进沟通,他提出两个基本要求,必须使用公司自有车辆,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及服务意识。

因为当时其负责人的一个口头承诺,我们三个合伙人开始筹集资金,准备购置三台冷藏车,车型7.6米车厢,装载重量8吨,每台车价值约42万,合计约130万左右。

有朋友提醒:“你现在在走一步很险的棋,万一车子回来,合同下不来,你用什么还大家的款?”。我非常认真诚恳的回答,“我现在26岁,哪怕我这次真的跌倒了,我相信我的余生,一定有能力把所欠的款还上”。

我们想了很多筹集资金的办法,所筹集到的钱刚好够支付购车款。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感谢当时,在没有任何合约保障的情况下,支持我、信任我的人。

筹款事件告诉我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做事如做人,你平时待人的品行,决定了你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否得到帮助。被信任是如此重要,这就是我们开始做这一家公司得到的第一个重要经验。

然后,麦当劳成为我们第一个客户。到2011年,我们又成为成为百胜集团南区7个供应商中的一员,再到现在,天虹便利店总仓也在我们这里,由我们完成验收,分拣,单证以及配送整个链条。

一路发展过来,回头来看,我们所做的,当时有些人看是笑话的东西,现在看来都是对的。我们是实实在在创造价值。做冷链是有意义有尊严的。

我做的客户都是B2B的,客户其实比较单一。有时候也会害怕,一个大客户需要20辆车来服务,万一这单没有了,花费这么多钱购置的车怎么办?B2C这块不一样,客户众多,丢掉1-2个不要紧。

然后,2014年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生鲜电商热闹起来。我们是顺丰的服务商,茂名高州产的荔枝,靠我们冷藏车从产地运到深圳机场,再派送到全国。四通一达大约是在2010年爆发,是网购成就了他们。那时我在想,生鲜电商的现在也是我们绝佳的机会?


顺丰是帮淘宝卖家服务,我觉得我们也可以,2014年我就尝试了。货从我们冷库发出去,用冰袋打包好,然后与深圳同城配送一家公司合作。顺丰速递至少需要中转四次送到客户手上,我们用冷藏车直接送同城配送的分点,然后由他们直接送到终端。荔枝到客户手上,还是冷的,冰没有解冻。

好,既然我们试成功了,就可以大量去接单了,对吧?实际上,成本摆在这里,5斤的荔枝加上冰袋、泡沫箱纸箱这些包装,加起来7、8斤,顺丰快递要20多块,我们做多少钱合适?

荔枝是季节性的水果,尝新鲜可能可以支撑这个成本,普通生鲜电商给20多块钱的配送报价,这箱货要值多少钱,才能支撑这个价格?如果都是冻肉,进口牛肉这些,是可以的。再好的方案,必须靠整合、靠量,靠客单价来支撑。

生鲜电商现在都在烧钱,打价格战。行业一个前辈说,生鲜电商能赚钱的前提,是所有农产品提高一倍价格,而成本是靠密集度降下来的。

我花了很长时间说服自己,收下心,把有能力的部分做好,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B2B市场吃不完的饭,这块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误会,吃冻品不好。我做冷链这么多年的体会是,不是冻品不好,是因为有些情况下,温度不稳定,解冻又上冻,反反复复,造成细菌繁殖,变质变味。其实流程应该是这样的,易腐食品,从生产源头出来,从屠宰车间生产出来,到了冷库,中途不解冻,到了餐桌上,口感、营养价值是很高的。

去年我们业绩增长100%, 2015年干出的业绩,是之前4年的总和,把我自己也吓了一跳。

我分析出两个原因,中柱通过四年时间,有了口碑沉淀在这里。我们去年新增的客户不多,基本上是老客户,他们把更多的市场给我们。比如我们有个大客户,之前华南区有7家供应商,我们是最小的,现在变成我们最大了。与其花很长时间,去开发一个新客户,还不如在原来业绩上实现增长,我们客户跟我们做了4、5年,不离不弃,大家一起从很小做大,共同成长。

还有一点,冷链这个市场发展飞速,大家都说风口来了,猪都可以飞来。整个冷链行业,2015年年度增长率大约是20%。去年中物联在欧洲考察,得出的数据是,欧洲易腐食品冷藏配送率是85%以上,我们中国不足30%,差距真的还很大。

现在没有一家冷链公司能做到全国布点,投入高是门槛。而且冷链这块有个特点,城市配送的,做餐饮商超,都是在市区跑的多,走走停停,损耗特别大,不像干线一个档挂到底。

去年开始,资本开始大量涌入这个行业,我们不拒绝,也希望拥抱资本,但我希望能按我们的意愿去发展,不希望被资本绑架,失去方向。之前,有个做普通货物做得特别好的老板,进入这个行业,用资本的方式,一下子买很多车规模去做,做了7、8个月,发现做不下去了。

没有专业的人才管理,是不行的,而且开发类似客户,一般都是比较慢的,因为中高端的大客户有准入门槛,对方得做调查等等,签订合同还得等到招标期。

我感觉,未来3-5年,冷链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机会,铺全国网点的企业,一定会出现,我非常有紧迫感。现在,我们珠三角密集度已经比较高了,粤西一周三趟物流,广西、武汉线也开通了。

现在,餐饮版块配送,我们做到深圳最大,整个规模做到深圳前三,做专业医药冷链配送的第三方物流,深圳目前只有我们一家。根据客户需求,我们都是双温车,0-4度、-18度两个温区,用隔板隔开。现在,我们给百胜肯德基做到3个温区,还有一个常温区。


我常说,中柱能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口碑,如果哪天倒下了,一定是因为服务质量做得不好。我对客户说,你们的反馈最重要,我再忙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这是我们命脉。我们的客户都是中高端的,如果我不重视,我不是自己找死吗?

我们做个性化冷链细分领域,服务中高端客服,哪怕问题很小,都容易把口碑做差。我们承接客户,最重要是能不能解决客户问题。如果没有把握却接单,很容易会出问题。服务质量沉淀的口碑,就是我们中柱的灵魂。


绿善公学


你要走的路,一定有人探索过…


长 按

. .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