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2003年秋或2004年春吧,我师父德昱先生突然说要传给我一套功法奇特、手法丰富的太极拳,并讲明了是转手批发,现学现卖。学了一段时间基本功法和套路,师父就带我去了几次劳动公园,给我引荐了李景亭老爷子,并请李老爷子亲身示范、亲手指导,当时我们还用照相机拍了李老爷子全套的功法示范照片,以便观摩。通过几次交流,我对这支太极拳的特点、来历也有了大致了解。 李景亭老爷子是1920年出生,山东牟平人,是我师父德昱先生早年的邻居。那时候我师父十几岁,称他为“大叔”,也不知道他会功夫,当时他身体很不好,总病恹恹的。后来我师父搬家离开了铁西十二路,几十年不见面,突然在公园邂逅,我师父感到很吃惊: 86岁的人了,怎么看也就像70多岁,而且身体非常结实,特别喜欢跟人推手。 据李景亭老爷子讲,他身体康复是得益于太极拳的习练。他所学的太极拳,称唐传三世七拳,叫俗了就叫三七拳,是跟一个姓马的老道学的。大概30年代,也就1938、39年吧,马占山手下一个军官,叫康柏林,因为曾经杀了4个日本人,跑到哈尔滨成记针厂避难,给工厂当做饭的二师傅。当时李在针厂当学徒,逐渐就跟康混熟了。二人结拜兄弟,康比李大20多岁。1940年,满洲国征兵,给李检查上了,但是李不想当炮灰,就一路南下跑到沈阳,从此留在沈阳定居。康继续留在工厂,后来被日本人发现了行踪,就跑到哈尔滨南岗马家沟躲了起来。到1944年光复前,正在打仗的时候,哈尔滨很乱,康就辗转来到了沈阳李的家里。一同来的还有个姓马的出家人,与康曾是马占山手下的同僚,现也居住在沈阳。这人就是马老道,李始终不知道他叫什么,就跟着康喊他“老马大哥”。康会三世七拳,教过李一点趟子。介绍马老道时就说,三七拳好,老了也能练得住,马大哥练的好,手法特别多。让李跟马老道学。从那时起,李跟马老道学拳多年,经常到马老到家中请教。每次李都是独来独往,偏就一次,李带个姓温的朋友来找马老道,马老道见有生人,就装胡涂,说:“你们找谁?我不姓马,你们找错了。”李知道犯了忌讳,后悔不已。后来李单独再去,马老道却搬家了,从此失联。 李独自练拳50多年,也保守了50多年,直到年纪大了,才开始往外传。我们去公园拜见李老爷子时,能见到张强、毕三等3、4个人在跟他学拳练功。2012年,突闻李老爷子仙逝,甚为感伤。不知李老教过多少弟子,有谁传承了老爷子的东西。 名称:此拳称为“三七拳”,主要是三七步、三七动作,手足都是三七,讲究出手、迈步、发力都是“进七留三”,非是拳法有37个式子,而是手法练习有37个单手,据说是唐代许宣平留下的拳,传播不广,也没见专门的文字记载。 特点:“练云练雾不练武,练得云雾才有武”、“水上漂,随风走”、“雪山流水随便走”,要松,像云雾一样,看得到却捉不到,缠其身上,不讲究练硬的功夫。 基本功: 1、簸萁掌:两掌同时划平圆并翻掌。 2、磨盘式:两掌同时划平圆不翻掌。 3、碾子式:两掌同时划立圆。 4、猴抱球:两掌阴阳相对,对体转左右上下互换。 5、拐 肘:两肘交替向体前拐压。 6、你来我往:两掌手心向下,交替在体前前后划立圆。 7、熊 式:迈左步,身左扭,右肩下垂,手接近左脚跟;迈右步,同左,方向相反。 8、三 拳:前进一步,两手握空拳前冲三次。讲究长拳摆架子,太极无架子,长拳讲发、打,太极讲吞、绵,不是上手即打,而是引进落空。 养气桩: 练桩不主要,站桩重在养,主要练手法,桩为自然桩,胎息功,前罗锅后不罗锅,讲究“彼有桩,我无桩”讲活步、活桩。 1、 养气桩一:两手背后互相抱肘,端于肩胛,头上仰,眼斜上视45度。 2、 养气桩二:背部夹紧,两臂下垂,头上仰,眼斜上视45度。 3、 天字桩:站立,足开同肩宽,两臂平举,腕自然下垂,手心向下,目光斜上视。 4、托塔桩,两手腹前指尖相对,手心向上,眼前视。 5、托天桩,两手托天腰不弯。 6、左右十字桩:合手后,两手前后分开,手心向上,眼看后手。 7、夜叉回头:再合手后,前后分,斜向,前高后低,手心向上,眼看后手。 8、美女照镜:前后站立,顺势,抬一手指天,同眉高,眼看食指尖,后手后下斜置。收式变成怀中抱月。 手法:共37个练法,讲“五靠、六脚、七拳、八掌、蟠龙守九门,猴、螳螂”。内有螳螂手、猴手,如“左穿右穿猴单鞭”、“左摆右摆猴挠脸”,讲究“螳螂走探猴走穿”,螳螂为顺势探,猴为趁势穿(类通背穿掌);靠法分胸、肩、胯、臀、膝靠,实际方法还要多,不止这五个靠法;脚法多为暗腿,击丁、斜扫、打胸掌等。 接手:此拳重实用手法,其揉手市面少见,讲接对方手,却不让对方接自己手。要求练云练雾练听劲,重点练习接手、发劲,而不是在打轮上下过多的功夫。像单簸萁掌、双簸萁掌、单簸萁掌 、螳螂低头、熊滚肩、猴掉腚、单指等动作都需要在互相喂手练习下掌握要领。 套路:从以往的资料来看,世传三世七太极拳是没有套路的,只有37个单式,任意贯穿。但李老爷子的三世七太极拳却有三个套路,共百余式。而实际上,套路里面常常几个动作合称为一式,如上马、单挂耳、下马等。动作多左右对称,走米字(七星八步式),拳架讲顺其自然,讲究“姿势势打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我师父德昱先生有幸跟李老爷子学会了两个套路,动作名称如下: 三世七太极拳第一路动作名称: 起式 1、揽雀尾 2、单鞭 3、白鹤亮翅 4、搂膝打掌 5、搬拦锤 6、转身穿掌 7、倒撵猴 8、怀中抱月 9、金鸡抖铃 10、下式 11、海底针 12、三托掌 13、转身打掌 14、云手 15、分腿 16、下马式 17、穿掌 18、栽锤 19、分腿 20、双锤 21、转身穿掌 22、分腿 23、上马式 24、穿梭 25、倒撵猴 26、闪通背 27、白蛇吐信 28、双峰贯耳 29、单鞭 30、云手 31、丁字腿 32、栽锤 33、云手 34、弯弓射虎 35、打虎式 36、云手 37、挑压掌 收式 三世七太极拳第二路动作名称: 起式 1、揽雀尾 2、野马分鬃 3、独立式 4、单峰贯耳 5、手挥琵琶 6、转身打掌 7、怀中抱月 8、探海 9、转身打掌 10、怀中抱月 11、穿梭 12、单峰贯耳 13、手挥琵琶 14、脑后摘盔 15、分腿 16、射虎式 17、鸳鸯脚 18、分腿 19、鸳鸯脚 20、拦手打掌 21、撩阴掌 22、分腿 23、撩阴掌 24、分腿 25、大鹏展翅 26、霸王送鞭 27、拦手打掌 28、云手 29、转身扑虎 30、转身蹬腿 31、打**腿 32、怀中抱月 33、转身扑虎 34、怀中抱月 35、通天炮 36、退步打掌 37、拦手 收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