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下及时雨 少放马后炮老话说得好:“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一吨废话,不如一毛钱的帮助,所以要成为别人欣赏的人,千万不要做事后诸葛。 《水浒》中有一条好汉,才不惊人,貌不出众,论文不足以科场称雄,论武不足以战场杀敌,却大大有名,受到天下英雄的拥戴,本名宋江,绰号“及时雨”。此人胸无大志,最大的心愿是做皇帝的良民,一门心思走投降路线,但他却有一个好处:对朋友真心实意,想朋友所想,急朋友所急,凡有需要,他无不竭尽所能,提供即时帮助,哪怕担风冒险,也在所不惜。况且他的投降,也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弟兄们”谋一条好出路,尽管那本是一条死路,他的心意却不能说不真。因此,他成了众望所归的人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古道热肠”的人,他们最大的爱好是给别人贡献意见。当别人做错了事情,遇到了困难,遭受了挫折了,不待邀请,便主动站出来,担任“评论员”和“批评家”,对你的人生指点江山:“你应该这样……”、“你不该那样……”、“假设你当初……就不会这样”,但是,好话一箩筐,不如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提供一点点实质性的帮助。 所以,宋江招安的决策虽然不为人们所称道,但是,他的“及时雨精神”却值得每个人学习。我们身边的“评论员”和“批评家”已是供过于求,“总结报告”早就听得让人生厌,那无非是放“马后炮”,有什么好处呢?一个人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一点实质性的帮助,使事情有所好转,使过失和挫败不至于发生。 帮助不一定限于物质层面,有时候,精神的支援价值无限。当身边人处于失意中时,一句暖心的话,就会像甘露一样,激活对方枯萎的心。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从弟白敏中,年轻时才德出众,被各方看好。长庆年间( 821~824),宰相王起为主考官,决定取白敏中为状元,又不满意他同贺拔基交往。贺拔基为人狂放无羁,不拘小节,人际关系很差,除了白敏中,没几个人跟他要好,王起也很不喜欢他。于是,王起派亲信将此意转告白敏中,希望他跟贺拔基绝交。白敏中欣然答应:“谨遵教诲!” 过不多久,贺拔基来白家登门拜访,白敏中躲在内室,让仆人告诉贺拔基,自己出门在外,尚未回家。贺拔基等了很长时间,无言而去。白敏中憋不住了,跑出去,将贺拔基喊回来,如实相告,并说:“凭着才学,哪个门路走不通,怎能为了一个进士,对不起朋友?”于是,两人相对饮酒,喝得大醉,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尚未起床。 王起得知此事后,叹道:“我本来只想录取白敏中,现在看来,还得同时录取贺拔基。”结果,白敏中状元及第,贺拔基也考上了进士。后来,白敏中升任中书令,宰相李德裕很器重他,认为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按照惯例,升职后应该宴请同僚,一方面联络感情,一方面扩大影响。但白敏中没有钱,请不起客,李德裕知道后,慷慨捐助十万钱,作为置办酒席的费用。白敏中邀请的客人,主要是中书省的官员,还有一些知名人士。宴客之日,适逢贺拔基来访。贺拔基新近被免去员外职务,还没有谋到新职,心情抑郁不乐,打算到外面去散散心,因此来跟白敏中道别,见白敏中家上下忙碌、准备宴客,不愿打扰,便留下一封信,牵马而去。 白敏中看信后,叹道:“大丈夫的穷通顺逆,都是命运的安排。没有本事的人靠侥幸升官,不是正途。怎么能用牲畜吃的草料招待英雄豪杰呢!从前考取进士的时候,我俩是好朋友,今日闭门不见,纵然身居高位,难道不有愧于心吗?”说完,立刻命仆人去将贺拔基追回来,请到家中,相对饮酒。过不多时,客人们或骑马,或乘车,相继而来,听说白敏中正在招待贺拔基,很是惊奇,一个个摇着头,不曾进门便离去了。第二天,白敏中向李德裕道歉说:因同年贺拔基失职,正处于困难时期,不忍抛弃,便留下来饮酒,没有招待其他客人,辜负了丞相的美意。 李德裕叹道:“此事大有古风,我决定提拔你们,以改造浮薄的社会风气。”没过十天,贺拔基便得了美差,白敏中也改任翰林学士。 此后,贺拔基的人缘仍然不好,白敏中则官运亨通,五年间,十三次升迁,最后官居宰相,因政绩卓著,成为一代名相。 从交友的利弊看,贺拔基人缘很差,受各方孤立,一定有明显的人格缺陷,与之相交,害多益少。假设白敏中指点贺拔基的缺陷,提供改进建议,大概不会有什么效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贺拔基要是能改,早就改了。白敏中一旦认定了这个朋友,便全然接受,善尽道义责任,不惜冒着科考失利的风险,继续交往,其深情厚谊,对失意中的贺拔基,是最有力的心理支持;同时也影响了舆论,使贺拔基得到了现实好处。 交友不必如贺拔基,谁若有一个白敏中这样的朋友,可谓三生幸运。 然而,希望别人做白敏中,不如自己做白敏中——于交往中,“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智慧典藏: 指出别人这件事当初该如何做,对于事情的解决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这样毫无意义的事情只会让人徒增烦恼,你的热心不但不会让别人对你感激。反而会让人对你生厌。所以,提供事前的帮助,胜过时过境迁后再说闲话。 感悟:“老人言”可以说是老祖宗用鲜血和脑浆写下来的忠告。当今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有些人会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还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处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的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接受过的历练多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领会。人生的路,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诱惑太多,学坏容易学好难。可是生活就是这样,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孰轻孰重,唯有修炼一颗清净心,才能做出判断。在人生的征途中,有迂回曲折的坎坷,也有柳暗花明的机遇。想要看透生活,先要沉淀自己的内心。麻木懈怠,往往会闯下大祸……文/单眼老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