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叔向问君子之大义何若晏子对以尊贤退不肖第二十四

 解决人生问题 2016-06-16

叔向问君子之大义何若晏子对以尊贤退不肖第二十四

行为方式的问题

叔向问晏子曰:“君子之大义何若?”

晏子对曰:“君子之大义,和调而不缘1,溪23而不苛,庄45而不狡,和柔而不铨6,刻廉而不刿7,行精而不以明8污,齐910而不以遗罢11,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12行,尊贤而不退不肖。此君子之大义也。”

【译文】叔向问晏子说:“君子大的最佳行为方式是什么样的?”

晏子回答说:“君子大的最佳行为方式,和睦协调而不顺着什么,小溪水满溢而不会苛求责备,庄重敬谨而不狡诈,和平柔缓而不卷曲,严以律己而不暗昧,行为精细而不被结盟所污染,崇尚平等而不遗弃疲惫无能,富贵时不傲视一切,贫穷时不改变行为方式,尊敬贤能而不贬退愚笨。这就是君子大的最佳行为方式。”

【说明】编者之所以记载晏子的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是行为方式的问题。其实,人没有什么大的小的行为方式,只是可以从大的方面看,从小的方面看而已。君子和睦协调而不顺从大流,走自己的道路;小溪满溢而不苛求责备,是个比喻,形容小人得志,但君子并不苛求责备他。君子行为庄重敬谨,不会玩狡诈的那一套,虽然和平柔缓但不会卷曲、弯曲自己的人生道路;严于律己但不是偷偷摸摸,行为精细是指精巧细腻不露痕迹,不犹豫不决,也不会因为亲人好友的结盟而违反原则。君子崇尚平等但不会遗弃疲惫无能之人,更不会去崇拜富贵之人。富贵时不傲视一切,贫穷时不改变行为方式,尊敬贤能而不贬退愚笨。这就是君子,就是君子的最佳行为方式。反过来看,就是小人,就是小人的行为方式。

——————————————————

【注释】1.缘:(yuán)《管子·侈靡》:“好缘而好驵,此谓成国之法也。”《管子·心术上》:“因人之情,缘义之理,而为之节文者也。”《荀子·议兵》:“缘之以方城。”贾谊《论积贮疏》:“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则畜积足。”陶潜《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里用为沿着、顺着之意。

2.溪:(xī西)《左传·文公十六年》:“子越自石溪。”《墨子·亲士》:“是故溪狭者速涸。”《荀子·劝学》:“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说文》:“嵠,山渎无所通者。”这里用为小河沟之意。

3.盎:(àng)充溢。《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

4.庄:(zhuāng)《管子·小问》:“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论语·为政》:“临之以庄,则敬。”《列子·仲尼》:“师之以庄贤于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则季孙终身庄而遇贼。”《礼记·曲礼》:“非礼不诚不庄。”这里用为庄重严肃之意。

5.敬:(jìng)《易·离·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诗·小雅·沔水》:“我友敬矣,谗言其兴。”《诗·大雅·常武》:“既敬既戒。”《诗·商颂·长发》:“汤降不迟,圣敬日跻。”《管子·立政》:“修火宪,敬山泽林薮积草。”《论语·学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释名·释言语》:“敬,警也,恒自肃警也。”这里用为慎重地对待,不怠慢、不苟且、敬谨之意。

6.铨:(quán)古通“跧”。蜷曲、弯曲不伸。《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和柔而不铨,刻廉而不刿。”

7.刿:(gui)古通“昧(mei)”。《管子·水地》:“廉而不刿,行也。”《老子·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荀子·法行》:“廉而不刿,行也。”《韩非子·难言》:“惚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而不辩。”于省吾新证:“刿应读作昧……昧谓暗昧。”《韩非子·解老》:“廉而不秽,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这里用为暗味之意。

8.明:(míng)古通“盟”。《诗·小雅·黄鸟》:“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汉书·黥布传》:“以其背明约而杀义帝也。”这里用为结盟之意。

9.齐:(qí奇)《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诗·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诗·商颂·长发》:“帝命不违,至于汤齐。”《管子·法禁》:“苟不能同人心,一国威,齐士义。”《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礼记·中庸》:“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荀子·脩身》:“齐明而不竭。”《韩非子·安危》:“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史记·平准书》:“齐民无藏盖。”这里用为平等之意。

10.尚:(shàng)《易·丰·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书·君陈》:“尔尚式时周公之猷训。”《管子·幼官》:“旗物尚青,兵尚矛,刑则交寒害釱。”《老子·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论语·里仁》:“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孟子·万章下》:“尚论古之人。”《史记·五帝纪》:“学者多称五帝,尚矣!”《说文》:“尚,曾也,庶几也。”徐灏注笺:“尚者,尊上之义,向慕之称。”《集韵·漾韵》:“尚,贵也。”《字汇·小部》:“尚,崇也,又尊也。”这里用为崇尚、尊崇之意。

11.罢:(bà坝)《管子·霸言》:“骥之材,而百马伐之,骥必罢矣。”《左传·昭公三年》:“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国语·周语中》:“有优无匮,有逸无罢。”《韩非子·说林上》:“魏攻中山而弗能取,则魏必罢。”《广雅·释诂一》:“罢,劳也。”《广韵·支韵》:“罢,倦也。”这里用为疲惫之意。

12.易:(yì艺)《易·旅·上九》:“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书·君牙》:“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诗·小雅·何人斯》:“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诗·大雅·韩奕》:“虔共尔位,朕命不易。”《诗·周颂·敬之》:“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管子·宙合》:“博而不惛,所以易政也。”《论语·学而》:“贤贤,易色。”《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孟子·离娄上》:“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荀子·富国》:“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必弛易之矣。”《广韵·昔韵》:“易,变易也,改也。”这里用为改变、变动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