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二水,好久不见。 昨天,我在上海电影节现场,待到凌晨。 只为看一部电影——
2012年,《寒战1》上映,带来香港电影低迷期的一次小回暖。 豆瓣17万网友给出7.4分: 表现可圈可点。 昨天,《寒战2》作为上海电影节开幕影片电影播放,二水先替你们验了一下。 这是我现场抓到的,给你们看下: 杨佑宁、彭于晏、郭富城
主创们哈拉几分钟就撤了,咱们还是聊电影。 放心放心,剧透的地方我都帮你们打个码~
不夸张地说,相比第一部,《寒战2》是一次全面升级。 先回顾下前情:一辆冲锋车,五个警员,一车武器装备,遭歹徒劫持,离奇失踪。 警方的破案行动——代号“寒战”。 郭富城饰演的警务处副处长刘杰辉是总指挥,最后抓到了同僚李文彬(梁家辉饰)的儿子(彭于晏饰)。 但是留下好多坑…… 首先,丢了的警车还没找到呢,是不是都把这回事忘了…… 你们可能没有,我看到最后,被郭富城的大义凛然虐得真差点忘了。 丢失的冲锋车,是“寒战”其中一个谜面。 直到最后,这个谜面也没有解开。 警员回来了,警车却没有。 所以才能有第二部啊~ 而警车丢失背后,还有个隐藏的大boss,你们肯定忘了,就是它! 警队的高科技监控系统。 还记得梁家辉这句质问吗?
花了五亿四千多万,却让一辆警车在眼皮子底下消失了? 怎么回事?答案在第二部。 而这个答案,直接将故事冲突从“警局内部的权力之争”,进一步升级。后面解释。 第二,《寒战1》开场五分钟的那场车祸,肇事司机他叔你还记得么? 开场五分钟,一名司机酒后肇事,却特别牛逼哄哄。 冲警察叫嚣:“你知不知道我叔叔是谁啊?”
是谁? 第二集就知道了。 这小子给他uncle打电话,求助说:“那些没用的警察不让我走!” 这暗示了电话那头的人,有能凌驾于香港执法部门的力量。 接下来,冲锋车队长也打了一通电话,进一步确认了线索:“他说他有个法官uncle。”
氮素,警员的这通电话又改变了肇事者那头的态度。 这就勾勒出整部影片的“权力结构”。(字面意思,字面意思) 第三,可能是我脑洞飞起,可肇事男有句台词很奇怪你们觉没觉得? 肇事男一直对电话那头的人说“I have to go”。 我想起初中英语老师讲have to do ,和 must do的区别…… have to 有不想,但外力所致必须要做的意思。 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傻逼…… 不过看电影嘛,还是要抠细节,台词是否严谨,会决定整个片子的气,顺不顺。 如果这里的台词够严谨的话,也就是说,除了他叔是李刚,还有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让他不得不这么做。 是什么? 剧透:第二部这个细节还没有解释。 我猜会在第三部出现。 也或者,只是我想多了……
但二水觉得,一部优秀的悬疑片,不会有无效的细节。 在逻辑上“严丝合缝”,“滴水不漏”,才能让人high到飞起。 《寒战1》有这样的特质,非常干净利落。 我们隐约能嗅到,这两通电话,代表的是法官与警队,也就是司法系统与执法部门的冲突。 第四,彭于晏还能再坏一点么? 紧接着,肇事男反抗、袭警,然后被彭于晏饰演的警察K.O。
冲突进一步升级…… 看第一部的时候,就在这里被彭于晏的眼神点亮了。 唐钰小宝已经能比较精准地表现角色需要的“邪气”~
一个眼神透着阴狠的警察,增加了悬念。 二水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们,到了第二部,他的眼神更加惊艳。 第五,第一部就在扯的“法治精神”,到《寒战2》还能怎么刷存在? 好多人都说,《寒战》故事的核心是“法治”和“人治”的冲突。
是要强调“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嗯嗯,我完全同意,这件事重要到请刘德华来说呢~ 具体怎么落实,就是公共关系科主管Pheonix强调的:法规。条例。
剧透:《寒战2》,郭富城承继刘德华,担纲“香港精神”形象代言人,不止一次强调:“香港是一个遵守‘普通法’的城市。” 次数多到让你想骂娘…… “普通法”(跟“基本法”不是一个东西)属于英美法系,也就是判例法。 但你不要忘了,刘杰辉还有一点原则,是刘德华告诉他的:“非常时期,用非常方法。” 根本目的,是为了广大市民的安全。 维护公共安全才是执法部门最高原则。
所以第一部里,ICAC的小年轻很懂“条例”,能得到郭富城欣赏: 但也会被老枪嘲笑: 毛主席早就教导过我们,不能本本主义。 艾玛越讲这片子三观越正。 其实大家都是有感觉的,直观判定这是香港“主旋律电影”。 在《寒战1》,在警队权力之争只是表面,到了《寒战2》中,则成为最深的渊薮。
《寒战1》还是在制度内部谈问题,《寒战2》的胆子更大一点,想讨论的是,决定制度为谁服务的权力之争。 那是谁跟谁争呢? 李文彬都退休了,难道是发哥? 我不能再说了…… 电影7月8号上映,二水给3星,等大家看完咱再来唠。 颜值审片室 ID:yanzhitheatre |
|
来自: 真友书屋 > 《影视 戏剧 综艺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