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天向上】海绵城市的地下综合管廊

 昵称12138744 2016-06-16


◆  ◆  ◆  ◆  ◆  

小编说  

现在又进入汛期,各个城市又要开启“看海”模式了,哈尔滨和太原的冰雹小视频着实让大家吓了一跳,这也让我们物业人绷紧了神经,各位小伙伴防汛物资、应急预案都备了吗?上个月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海绵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的征集及评审工作,并公示了第一批目录,其中涵盖搜集与渗漏技术、调蓄技术、转输技术、截污净化技术等,小菁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彻底告别城市“看海”模式啦。


昨天群里有人提了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城市现在变成了雨天看海,晴天观堵呢?,除了车辆快速增长以外,城市道路经常破坏性施工(今天修水管明天埋电线)也是大家吐槽的热点。难道全球都这样吗,那国外电影里下水道怎么可以飞奔打斗呢?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被称为“埋在地下的政绩”,好吧,小菁菁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未来海绵城市下的地下综合管廊。


名词释义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地下管廊——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这样就彻底改变以往“各自为建”、“各自零乱”的局面。如此一来,城市将变得更加漂亮、整洁。



全球经典案例展示


法国——巴黎下水道系统




巴黎当前使用的下水道系统建造于19世纪的下半叶,因其系统设计巧妙而被誉为现代下水道系统的鼻祖。巴黎的下水道总长为2484千米,拥有约3万个井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每天有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通过这个庞大的系统排出城市。设计之初,管廊里同时修建了两条相互分离的水道,分别集纳雨水和城市污水,使得这个管廊从一开始就拥有排污和泄洪两个用途。


如今,这些管廊已经不仅是下水道,巴黎人的饮用水系统、日常清洗街道及城市灌溉系统、调节建筑温度的冰水系统以及通信管线也从这里通向千家万户,综合管廊的建设大大减少了施工挖开马路的次数。特点:总长已达2100千米,并已制定所有大城市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


特点:总长已达2100千米,并已制定所有大城市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


新加坡——滨海湾地下管廊




新加坡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有详细规划设计的:地表以下20 m内,建设供水、供气管道;地下15~ 40 m,建设地铁站、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和实验室等设施;地下30~130 m,建设涉及较少人员的设施,比如电缆隧道、油库和水库等。滨海地下管廊距地面3 m,全长3.9 km,工程耗资8亿新元(约合35.86亿元人民币)。


特点:容纳供水管道、通信电缆、电力电缆,甚至垃圾收集系统。


德国——耶拿地下综合管廊




德国最早的地下综合管廊于19世纪出现在北部城市汉堡,前东德城市耶拿的第一条综合管廊建于1945年,内置蒸汽管道和电缆,以更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如今,耶拿共有11条综合管廊,通常在地下2 m深处,最深的一条位于地下30 m处。


该地下综合管廊可容纳多种管线,水、气、电、通信、供暖所用管线均可共用同一管廊。这样,在管线检测、维修、更换或增减时较为便捷,可持续发展优势明显。


管廊建造时需考虑到土壤、湿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同时,防火、通风和逃生通道等设施必不可少。地下综合管廊虽然初始投资较高,但长期来看,总体成本还是要较传统的直埋式低。在日常修理维护中,也不会因挖掘道路、堵塞交通而造成资源浪费。


特点:管线检测、维修、更换或增减时无需开挖,可持续发展优势明显。


中国地下管廊建设的发展


2015年8月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自1958年北京建设中国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之后正式开启中国全面的“地下管线建设革命”,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还能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据专家测算,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分为廊体和管线两部分,每公里廊体投资大约8000万元,入廊管线大约4000万元,总造价每公里1.2亿元。按目前的城镇化速度,未来三到五年,预计每年可产生约一万亿元的投资。如此高的投资,意味着综合管廊将成为继棚户区改造、高铁、水利之后,中国一个新的基础设施投资重点领域。




据住建部统计2015年中国共有69个城市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创新融资机制,改变了过去政府单独投资市政工程方式,让企业成为建设和运营主体,并配套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发行票据等财政金融保障机制,随着相关政策影响,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主流推广模式逐渐变得炙手可热。




中国珠海横琴综合管廊建设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工程总长33.4公里,其长度是上海世博园区地下管沟的五倍。综合管廊最窄处也有3米宽、3米高,容纳了电力、通讯、给水、中水、供冷、供热及垃圾真空系统等7种市政管线。内设通风、排水、消防、监控等系统,由控制中心集中控制,实现全智能化运行。




由于建设综合管沟,总计节约土地40多万平方米。结合当前横琴的综合地价及城市容积率,直接经济效益超过80亿元。


◆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