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课题组:全球创新格局变化趋势及其影响(下)

 昵称28024264 2016-06-16

()创新呈多极化趋势,全球技术力量对比悄然生变

1.研发投入和技术产出多极化。21世纪以来,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角的全球创新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研发和创新活动逐渐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在20世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的研发支出占世界份额80%以上。到2007年,以上五国研发支出的份额已经低于70%。从OECD成员国的角度看,OECD国家在全球研发支出中的比重也从10年前的90%下降至目前的70%左右。与此相反,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研发支出快速增长,在全球的研发份额逐年上升。

研发多极化必然导致技术产出的多极化。美国专利是衡量各国专利水平的重要标杆。20世纪80年代,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授权的发明专利由78个经济体获得。到2010年,USPTO授权发明专利由130个经济体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专利申请国构成和比重也呈相同变化趋势。

创新格局的变化同样发生在洲际层面。除北美的创新格局变化不大外,北欧国家栖身欧洲乃至全球创新前列。此外,其他地区的创新领导者也已基本形成,包括中日韩在东亚、印度在南亚、新加坡在东南亚、以色列和土耳其在西亚,以及南非在非洲、巴西在南美的创新领导地位。

2.新兴经济体技术能力上升,发达国家领先优势相对下降。创新多极化表明新兴经济体的技术能力明显增强,其比较优势正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向以知识和技术密集为特征的新优势转换。新兴经济体的技术追赶自2000年后明显提速,与发达国家在部分领域缩小了差距。根据OECD显性技术优势指数(2008-2010),中国、土耳其、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优势技术领域在增多,美、德、英等传统上的技术领先国家在24个领域的领先优势有所下降。

3.亚洲创新崛起,在全球创新中的地位将继续上升。亚洲创新地位的迅速提高改变了全球创新格局。首先,亚洲已成为全球研发重心。2000年以来,亚洲研发支出高速扩张,并在2009(包括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的研发支出)首次超过美国,占当时全球份额的32%。目前,亚洲研发由中、日、韩主导,印度和新加坡上升势头强劲。

企业研发布局变化是推动亚洲创新地位上升的重要动力。2015年,亚洲超过北美和欧洲,成为企业研发支出最高的地区,也成为发达国家企业研发投资的首选地,从而改变了2007年以来欧洲第一、北美第二,亚洲第三的企业研发格局。特别是,非亚洲企业研发支出占到52%,显示出亚洲创新资源对跨国研发的较强吸引力,以及跨国公司对亚洲发展前景的信心。

亚洲创新?位的上升还表现在专利申请数量的高速增长。金融危机后全球专利水平的恢复,主要归功于亚洲尤其是东亚的贡献。正是东北亚地区专利申请量的急速攀升,弥补了其他经济体专利申请量停滞或下降的不足。

如今的亚洲已不仅是全球生产体系中的制造基地,也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创新活跃区。在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加速向亚洲转移的趋势下,亚洲正向全球创新的又一核心地带发展。未来的亚洲将很可能产生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城市。

()跨国公司主导全球创新资源整合,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跨国公司主导着全球价值链。以发达国家为主的跨国公司在资金实力、研发能力、技术储备和人才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近十多年来的创新态势相当积极。

1.始终保持高研发投入,且集中在高技术领域。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着全球企业研发。全球500强的研发支出占全球份额65%以上。跨国公司研发有很强的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高技术领域。如,在全美投资规模最大的前100名企业中,研发强度平均在12%以上。其中,生物技术产业研发强度高达47%

2.从生产全球化向研发全球化升级。跨国公司的研发全球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经历了短暂衰退。2000年以来,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创新资源的步伐在加快。因为全球配置研发资源可以为跨国公司带来更高回报⑾。近年来,跨国公司开始在海外投资国进行一些前沿和核心的研发活动,为所在国享受到前沿技术的外溢效应带来了契机。但跨国公司战略性和核心技术研发的重心仍在母国。

3.海外研发投资目的地更加分散,从“在新兴国家制造”向“在新兴国家创新”发展。新兴经济体对技术资产和人才的长期投资丰富了本国创新资源,使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之外有了更多选择。其结果是跨国公司在北美和欧洲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比重明显下降,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投入比重大幅上升。传统上的在发达国家研发、在发展中国家加工的国际生产格局正在改变。

()创新格局变化对全球增长和国际分工影响深远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预言,当今世界乃至未来二三十年都将处于转型期,其核心标志是财富和经济实力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创新格局的变化显示了相同趋势,其必将对世界经济前景和格局,以及国际分工产生深远影响。

1.全球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世界经济复苏。全球创新格局变化意味着在世界范围内,创新投入者更多,创新投入力度更大,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更高,从而使全球科技基础和创新能力以更快的速度提升。展望未来,尽管世界经济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全球研发支出的增长可能会有所波动,但全球研发投入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与研发投入高度相关的专利等技术成果也将保持较快增长;全球创新格局的变化仍将持续。一方面,技术创新对世界经济增长将更加重要;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低经济增长与全球创新能力提升的“矛盾”现象将在一段时期内并存。但从长期看,全球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将对世界经济复苏发挥积极作用。

 

二、在全球创新变局中加速中国创新

()中国将对创新格局变化继续发挥重要影响

近十多年来,中国研发投入、科技产出和技术能力的快速增长是改变亚洲乃至全球创新格局的决定性因素。去除中国因素后,无论在研发投入还是技术产出方面,新兴经济体对全球创新格局变化的贡献都大幅减少。据OECD预测,中国的研发支出将在2019年前后超过欧盟和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尽管还存在制约创新的诸多障碍,但中国的技术能力及其国际影响力已不容忽视。中国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不仅影响着自身发展,也将对全球创新活动的分布、强度和方式等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创新格局变化对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

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将处于技术追赶后半程,进入世界前沿的科技领域将逐步增多。中国在一些技术领域正向领军国家迈进。据美国巴特尔公司与《研发杂志》开展的全球调查,在影响未来研发走向的十大关键性领域中,中国全部进入研发领先国家前5(见下表)。中国有望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局部技术领先。

全球研究人员评出的研发领军国家

行业排名

1

2

3

4

5

农业与食品生产

美国

中国

德国

巴西

日本

洗车与机动车

日本

德国

美国

中国

韩国

商用航空、铁路等

美国

中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军事航天、国防安全

美国

中国

俄罗斯

英国

法国

复合材料、纳米及其他先进材料

美国

日本

德国

中国

英国

能源生产与效率

美国

德国

中国

日本

英国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德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中国

健康、医疗、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中国

信息与通信

美国

日本

中国

印度

德国

器械/其他非ICT电子

美国

日本

德国

中国

英国

资料来源:Battelle,“2013 GlobalR&D Funding Forecas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