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城以后(在车间)15

 东子0512 2016-06-16

回城以后(在车间)——15、我没有让他们走(我在厂里一个座谈会上发言照片)

15、我没有让他们走

   多少年以后,我一直未自己曾经阻止两位优秀的青年员工“跳槽”而感到内疚。

   一位是操作瑞士进口的加工中心的小俞。一位是操作高精度坐标镗床的小余。读起来一样,都姓“yu ”,一个与我是同姓呢。在全车间里,两个人都很优秀。干的活被车间里的师傅说起来都是“独养儿子”,一下子还无人替代的。这些高精度的机床操作工培养一个是极不容易的。它不仅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这两位都是大学毕业生,在车间一线当精密机床操作工是不多见的。

   小俞生性沉稳,细心,一个人在独立一件密封的操作间里工作。走进他的工作间里,清清楚楚、干干净净。加工的零件摆放的整整齐齐,机床擦拭的能照见你的身影。平时,只要干完活,就看见小俞捧着一本书看着。车间里一些难度较大的加工件在小俞这里没有出过任何问题。检验员说,他是信得过的工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俞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但是家里居住的条件使小俞面对恋爱产生了畏难情绪。尽管我们车间实行了自负盈亏,工人的收入在逐步增加,但是与社会上那些一夜暴富的人比,还是捉襟见肘的。那时,随着上海大众等一批中外合资企业的诞生,众多有文化、有技术的青工纷纷投奔到这些企业去。很简单的理由:收入高!

   再说小余,不仅与我同姓,而且在他三个字的名字里居然两个与我一样,还是同乡呢。小余很开朗活泼,干活很卖力。安排他操作精密座标镗床后,小伙子开心的很。寸步不离师傅的左右,一门心思学习技术。下班以后还要去业余大学深造。

   两个很有发展潜力的青工,在那时都提出了辞职的申请。当我拿到他们的申请以后,从内心来讲是赞同他们“跳槽”到更好的单位去。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前途,我们不要去过多干涉。但是面对车间的现状,急需这样的青年来支撑着。后继乏人啊。那时已经开始了独生子女的后遗症了。做家长的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再干机床操作工的苦活了。不想我们那时,能干上这样的技术活,又是国有企业,甭提多么高兴了。时代不同了!

   现在想明白了,跳来跳去都是在中国的这块土地上。即使去了外国,也是为人类在作出贡献。我那时死守着车间一块土地,也不可说是不对,但是从长远角度看是很短视的。就像当年我们渴望回城一样,听到农场的场长说,只要我在,你们知青一个也不能走那样。听到那个话,那个心情啊,坏透了。我想,他们在当时一定也是如此。

   我没有批准他们辞职。当时还不像现在,你不批,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他只要等上一个月就算自动离职了。那时还不行。所以,两个小青年只好留下来继续干活。好在我调走以后,他们都如愿以偿地离开了车间,到了新的工作单位。惋惜之余啊,我既为国企最终走向衰败、人才的不断流失可惜,也为一些有作为的青年在市场里找到新的定为感到高兴。在我调走以后,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市场的竞争包含了人才的竞争,不光是青年,车间里一些中年技术骨干也开始向效益好的单位开始了流动。

   愿小伙子们原谅我当初的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