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正经——膀胱经至肝经

 real寿元调养 2016-06-16

杭凯)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睛明穴(也就是眼睛中穴位),向上达到了额头,左右交汇于头顶部,也就是百会穴。

有一个分支从头顶分出来之后就到达了耳朵上角,循行的路线是头顶向后行到枕骨的位置,进入了颅腔,又回来分别下行到颈部,下行交汇于大椎穴,分别沿着肩胛骨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的地方,到达腰部,深入体腔进到体内。络肾属膀胱,就是把肾和膀胱联系起来,所以这条经叫膀胱经。

有一个分支,它从腰部分出来之后,穿过了臀部,从大腿后后侧外缘一直下行到委中穴。还有一个分支,从胳窝中又继续下行穿过了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着足背的外侧缘到小指外侧端。到了脚上的小拇指的外侧,进而相交于下一条经脉,就是足少阴肾经。

膀胱经整个的走向是从头部一直向下行到后面脊柱两边,往下行,在腿、膝盖的后方叫腘窝的位置,有一个有名的穴位叫腘中,又叫委中。只要是肩背上有毛病的,都可以按揉这个穴位,就是《四总穴歌》里说的“肩背委中求”。

足少阴肾经

接下来一条经脉是足少阴肾经,是沿着内侧往上走的。

起于脚小趾,沿着内踝的后方上行到腓肠肌内侧缘,继续上行到到大腿内侧后缘,贯穿脊柱进入腹腔属于肾,络于膀胱,接着从肾上行进入胸腔入肺中,有一分支上行络于心,注入胸中,和心包经相接。

这条经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穴位叫做涌泉穴,也被称为长寿穴,可经常按摩。它的位置在脚板心的前三分之一正中的位置。涌泉穴可与劳宫穴——就是手掌心的穴位——互相按摩:左手劳宫穴按右脚的涌泉穴,右手劳宫穴按左脚的涌泉穴,能起到心肾相交的作用,也可以治失眠。

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从胸中开始,出来属于心包络,然后下行穿过隔肌,经过胸部到腹部络于三焦。

有一条支线,沿胸腔一直上行到达腋窝下,沿上臂内侧进入肘关节,沿前臂内侧继续下行,进入手掌中,到达第四指末端。与下一条经脉——三焦经相接。

这条经上有一个劳宫穴。伸手握拳,中指所扣掌心的地方,这就是劳宫穴。再继续往上行,有一个内关穴,在横纹上面两寸的位置,有一个凹陷的地方就是。此穴也要经常按摩,有利于气血的流畅,体力的恢复,并且还是治冠心病、心脏病、高血压的一个很有效的穴位。还是个急救穴。

手少阳三焦经

再往下是手少阳三焦经,从第四手指末端开始,沿手臂达到腕关节,继续上行沿前臂外侧、上臂外侧上行到肩关节,进入锁骨上窝,散布于腹腔中部,从胸到腹联系三焦。

它的支线上行到面颊部,到达外眼角,与下一条经脉胆经相交。

三焦经上面有一个穴位叫外关穴,与内关穴相对应,在内关穴正对的手背位置就是。同样地,外关穴和内关穴互相对着按压,可以治心脑血管的毛病,对治头痛、头晕、失眠、焦虑等病都有效果。

足少阳胆经

三焦走了之后是足少阳胆经。胆经是循行路线最长的一条经脉。

在头上的循行路线比较复杂,接着往下行,基本是沿着外侧循行,其中有一线从锁骨上窝下行到腋窝部,沿胸部侧面向下行,再沿着大腿、小腿的外侧循行,一直到足背,最后到第四脚趾末端。又有一支最后到达脚大趾端,在这里和下一条经脉——肝经交接。

胆经的按摩就是敲打,不是要敲哪个穴位,而是整个胆经包括两边都要敲,这样有助于提气血。许多人认为这条经的按摩最为重要。要注意胆经的环跳穴,在臀部的凹进去的位置,这个穴位比较敏感,一按之后敏感的人会麻,气会上下窜,窜的路线就是胆经的路线。

胆经还有一个穴位在膝关节以下,叫阳陵泉,从名字可以看出,此穴是阳气像泉水般汇集之地,可以治胆经上的胆病,像胆囊炎,肝胆不好的要经常按摩这个穴位。

足厥阴肝经

胆经之后是足厥阴肝经。

肝经从脚大趾开始,沿着脚背上行到内踝,接着沿小腿、大腿内侧进入阴毛,后到达小腹,属于肝,络于胆,继续上行一直到头顶。有一分支上行到肺,和肺经相交接。

肝经上有个穴位,在脚背的第一、第二趾骨之间,叫太冲穴,又名“消气穴”。生气时按摩此穴位有助于气消,经常按摩还能起到平肝清热的作用,比如感冒、发热,要经常按摩这个穴位。

肝经走过之后就回到了太阴肺经,就完成了十二经络的循环。接下来又是一个新的循环的开始。

来源:张其成(微信号:zhangqicheng69)

【张其成国学基金】与您分享

中华国学、国医、国艺、国粹更多精彩。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