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了她的故事,你还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吗?

 宾郎哥 2016-06-16

我们总是说,有了孩子就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有了家庭,就很难为自己再做点什么。

吉田医生却说,因为“没时间”,才让我无所不能!

因为“没时间”,我们才会强烈的既想做这个又做那个。而这股干劲正是我们开始做什么的机会。想想的确有道理,大学的时候,我们的时间是最多的,却经常虚度。正是挤不出来时间的时候,我们才好想为自己做点什么。

通篇读下来,吉田医生的时间管理并无太多特别,你我都能借鉴,只是她比我们多了一份必须要做成事情的执念,相信自己的热情,一分钟也要好好利用的珍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做晨起人

吉田医生在决定考哈佛之前,作息和大多数妈妈一样,晚上哄完孩子睡觉,做好家务,时间不知不觉就11点,于是上床睡觉。早晨6点,孩子起床,妈妈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在决定考哈佛之后,她把时间做了一些调整。晚上9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她也跟着一起睡。然后在凌晨3点起床,孩子起床前,她有3小时完整属于自己的学习时间。

对,她从晚睡变成了晨起型的人。(这好像不是晨起,简直是夜起)

她说:“大清早,能在专属自己的时间里做有益于自身的事情,我的内心得到了满足,就感觉能以更宽广的心胸来对待孩子了。以前焦躁不安的育儿场景也因为自己朝着想做的事情在努力,变得能以平和的心态来应付了。

这点我深有感触。以前,我也是晚睡型的人。我坚信自己是个夜猫子。晚上精力无限。对于我,早起太痛苦,而晚睡so easy,我还常劝自己“别把生活过成一场战争”,或是“早起毁一天,晚起毁上午”。

可最近我画风突变。我突然爱上了早起,并已坚持了一个多月。抛开早睡早起更健康不说,早起让我感觉非常好。我会非常的珍惜孩子醒来的这段时间,早起不会像晚上一样,偶尔和朋友聊聊天、追追剧,时间就流逝了。而且因为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会醒,所以做事情更加有效率。

当我早上为自己做了些事情,孩子醒来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精力充沛,内心满足又平和的妈妈。而之前,孩子醒来时,还要去等待一个尚在赖床的我……


善用小时间

吉田医生的“大石头”时间是在每天早起的3小时,以及上下班路上的3小时。这是每天固定的,大块的时间。另外,还有一些小时间,她也极度珍惜,她提倡要把一分钟的价值提升到极限。

她的包里随身装有孩子学校和医院的各种要填写的资料,在排队时,午休时,哪怕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她都会拿出来填上几栏。

有孩子之后,我们的时间是非常的零碎的,很少有大块时间。但珍惜好每一分钟,怀揣着“做事情不一定要一次做完,只要有进展就好”的想法,我们就能不知不觉做更多的事情。

最近我也开始实践这一点。如果发现家里有人在陪心心玩,我就不再呆坐在那,而是迅速走进书房看书,也许只有15分钟,但也看了几十页。看手机的时候,我会把我看到的感兴趣的文章先加入收藏,在中午、晚上哄睡心心的时候再拿出来一篇篇的看。

我开始对我的时间如何利用更加警觉。就如吉田所说:“正因为没有时间,我才掌握了使用时间、创造时间的方法。


请别人帮忙,减少事情的总量

吉田医生在备考的时候,听从妈妈的建议,把家里的家务和做饭交给了家政人员。吉田说,当采访她的人知道她不做饭的时候,大失所望,好像她的故事不再那么传奇一般。但她并不是超人,因为时间宝贵,学会“请别人帮忙”也很重要。

请别人帮忙,就要信任别人,多向别人表示感谢,当别人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他也会更加尽心尽力。家政人员一般是在吉田上班的时候来家里打扫、做饭。所以他们基本不碰面。每天吉田都通过小纸条表达谢意。

后来在哈佛留学期间,吉田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在困难的时候,她总记得妈妈所说的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她说:“把困难说出来,就会有帮助我们的人,而且,获得帮助的人将再去帮助其他人。我相信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将来,我想让女儿也加入其中。

相对于时间管理的智慧,这句话,竟是全书最让我感动的一句!

除了这三点,吉田医生还提倡当确定了目标,就马上行动起来,不要想太多,不要瞻前顾后,并且要坚信自己能行,她还主张生活并不是“or”而是“and”,不用去想家庭和事业如何才能平衡,而是要同时做,都做到!当你觉得生活过于忙乱时,就是最正确的状态,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看完之后,发现天天喊累的我根本没那么累,吉田在晚上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都会不小心睡着,而我,在哄孩子睡着之后,立马精神抖擞。这就是差距。

所以,行动起来,当你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立马去做,孩子并不是阻碍你前行的障碍。

因为忙碌,才能没有烦恼的前行!

因为没有时间,才会无所不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