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悬案!孙悟空的身世之谜

 青梅煮茶 2016-06-17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悟空传


孙悟空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偶像,也是无数人心中无可替代的超级英雄,他是我们的共同记忆,也是独属于我们的西游情怀。这样一只寄予了我们如此多情感的猴子原型到底是谁?

无支祁说
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0年,为著名绍剧表演艺术家六龄童(六小龄童之父)的代表作。
无支祁是中国神话中的水怪,据《山海经》记载,无支祁“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首先在外貌上,无支祁就很像孙悟空,此外,有一个关于无支祁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相传,无支祁曾率十几万山精水怪在淮源大战禹王,后被庚辰降服,大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又将他囚在淮河下游的龟山下,这一段“经历”也和孙悟空出奇的相似。

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之前,元代戏曲作家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就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且有“无支祁是他姊妹”语。鲁迅也曾在著作中认为孙悟空形象是由唐人传奇《古岳渎经》中的淮涡水神无支祁演化而来的。

新野猴戏

永远的经典
新野出土的大量汉画砖中,猴子、狗和人在一起狩猎、嬉戏的精彩画面屡见不鲜。南北朝时期,猴戏已在新野盛行,明清时期,新野民间玩猴就已经较为流行。而1551年,吴承恩任河南新野县知县,据称,吴承恩在任期间,耳濡目染了新野县的民俗风情,尤其对新野的传统民间艺术猴戏更是了如指掌。

混血说
星爷版
胡适认为其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他曾在其著作中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胡适这一说法的依据来自印度古老史诗《罗摩衍那》。书中叙述的是,被人掳去妻子的罗摩请来神猴哈奴曼为其助拳,哈奴曼的神通大得惊人,能在空中飞行,能把山背着走。

1979年,季羡林在对《罗摩衍那》与《西游记》的关系进行辨析后认为:“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基本上是从印度《罗摩衍那》中借来的,又与无支祁传说混合,沾染上一些无支祁的色彩。这样看恐怕比较接近事实”。这一“混血说”风行于八十年代中期。

唐代高僧
张卫健版
释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车奉朝,公元751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公元789年回到京师。释悟空较玄奘晚了40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西安,回来时在西域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有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石磐陀说
《春光灿烂猪八戒》屈中恒版
玄奘在西行的最困难时期,有个胡人叫石磐陀,自愿充当他的个人向导。而这个石磐陀和孙悟空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都是向导的角色,二者都是行者身份,而石磐陀是胡僧,胡僧与“猢狲”音近。
孙悟空的版本太多了……

《西游记后传》曹荣版
《天庭外传》林志颖版
新版《西游记》吴樾版

你最喜欢哪个版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