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和今人的追求富贵、崇尚时髦有关,当代画坛喜作牡丹且取悦庸者尤多。牡丹并不庸俗,庸俗在画家。其实,牡丹的不畏权贵、美冠群芳、超凡脱俗等高贵品格,为当代画家展示才华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内涵,而为提升国人的理想情操一尽笔墨之力,更是难能可贵。 著名画家程晨,笔名程雨,女,1969年生于陕西宁陕县,自幼酷爱书画,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理事。她在艺术之旅上数十年风风雨雨,历经坎坷,仍丹青不弃、笔耕不辍、矢志不移。天道酬勤,她终于走进了成功的艺术殿堂。 人们常说人如其画,字如其人,人格可以体现出书画,书画可以窥见其人格。程晨其人给人的感觉是淳朴、低调、淡泊名利,与华丽富贵的牡丹形成对比。问及为何对牡丹情有独钟时,她说牡丹象征着高贵、典雅。它的象征意义,历史上早有国色天香之说,它的雍容华贵在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都有充分的表达。中国民间历来就以牡丹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至今也是如此。牡丹无论从气节、象征意义、历史渊源还是从知晓程度,牡丹做为我国国花当之无愧。 著名画家程晨一直对牡丹情有独钟,她说:牡丹始于魏晋而兴盛于唐朝,独树千年不衰的繁茂,国人无不为之倾倒。如今,每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卉节成了所有爱花之人的狂欢节。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为证:“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后李正封又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名句,更有现任中国诗词协会副主席胡韵女士的好诗:“世人爱花闻其香,惟奴恋花观其质;百花园中花百千,群芳翘首争吐艳;梨羞桃媚玫瑰娇,荷美菊香芍葯妖;纵使满园春色尽,百花之王唯牡丹”。北宋昭文馆大学士韩瑜的牡丹诗中,又以“国艳”嘉誉牡丹。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河南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写意画是写和意的天然组合。程晨为《写意牡丹》高手,其作品构图新奇别致,花瓣开合自如,色彩浓淡相宜,花姿飘逸婉约,风韵超然洒脱。谁能相信如此楚楚动人栩栩如生的画面竟是寥寥几笔便绽放峥嵘、情趣盎然呢?观赏者怎能不为之惊叹,无不为之赏心悦目、意绪留连呢?世上牡丹万万千,情有独钟的程晨没有刻意去裁剪,没有机械地去模仿,而是在长期与牡丹的对话中,灵犀相通,奇思妙想,破空而至。 她的国画作品《国色不染尘》,花枝微倾,其势在右。在疏枝茂叶的映衬之下,数朵相拥,各呈资质,或盎然全放于枝头,或半开偃隐于叶底,花与叶飞扬灵动,顾盼生趣,宛若花中姐妹娓娓谈心。尤其在画的顶部向右绽放的一花,不仅使整个画面有了开合张驰的章法,而且扩张了画面空间,仅此“一笔“就为大片空白作足可文章,可谓最精妙最难得的点睛生花之笔。 应该说。这是一副好看耐读的上乘之作。 赏析程晨的《写意牡丹》,第一眼便会让你驻足,然后细细咀嚼品味牡丹那“临风玉立溢清芳,凝露含羞嫩瓣张。国色倾城春独占,红波绿浪日边扬”之蕴含,品味牡丹雍容华贵艳而不俗之气质,品味穷极变化自成高妙笔意之亮点,品味色彩与气韵天然化合之妙谛!这第一印象让你在回味不尽的意趣中滋以艺术之享受,从而留下久远的弥足珍贵视觉之联想。 清代画家恽寿平说:“画以简贵为尚。简之人微,则洗尽称滓,独存孤迥?”又说:“笔墨可知也,天机不可知也;规矩可得也,气韵不可得也。以可知可得者求夫不可知与不可得也,岂易为力哉?”天机,即天赋和灵性。程晨表现得是国花牡丹,更是她自己笔下的牡丹、心中的牡丹,以悟性栽植,以才情赋彩,开创新风,独步国内牡丹画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