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头越长就越安全?

 pgl147258 2016-06-17

安全性能一直是人们在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考量一款车的安全性能时,越来越多的因素开始被考虑进去,如前后防撞梁、AB柱强度、钢板厚度等等。事实上,轿车车头的长度也会对安全性能产生影响,车头越长就越安全吗?

车头越长就越安全?

图注:车头长度指轿车前保险杠到驾驶室前围的距离(图中红色线条所示)

关于轿车车头长度,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一般来讲,轿车的车头长度指轿车前保险杠到驾驶室前围的距离。轿车车头部分主要由前翼子板、前围上盖板、发动机罩、前纵梁等部分组成,普通家用轿车的发动机都布置在车头前部的发动机舱内。

车头越长就越安全?

图注:汽车遭受正面碰撞时,车头部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因此车头部分应该有一定的缓冲区用于缓释撞击能量,减少传递到驾驶室的撞击力。

出于安全防护的考虑,现代轿车车头部分一般由变形区(也称行人保护区)、碰撞相容区和自身保护区三个区段组成。以上这三个区段在碰撞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变形区主要是考虑到对行人的保护以及减低低速碰撞时对车辆本身的损伤;碰撞相容区则是为了保障质量不同的两辆车迎面相撞时两车车内乘员的安全;自身保护区被认为是这三个区段中最重要的一个区段,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车内乘员在轿车与刚性障碍物相撞时的安全。

车头越长就越安全?

图注:车头部分三个区段在碰撞时受力大小与碰撞冲击能量的传递方向

在两车相撞事故中,撞击的能量主要通过第二区段,也就是碰撞相容区的溃缩变形来吸收,在吸能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影响吸能性的就是吸能区的长度了。显然,吸能区越长,碰撞产生的撞击能量传递所需的过程就越长,被吸收的能量也就越多,最后传递至驾驶室的就越小,前排乘员受到的伤害相应也就越低,这也是碰撞事故中很多车头较长的车辆前部变形十分严重,但乘员舱却保持完好的原因之一。

车头越长就越安全?

图注:参加IIHS正面25%碰撞测试的宝马535i轿车,可见其车头前部已经完全变形,但乘员舱却保持完好。

车头越长就越安全?

图注:宝马535i轿车侧照,其车头部分比普通轿车要车长出很多

车头越长就越安全?

图注:2015年6·20南京宝马肇事案中的宝马系轿车,在时速近200km/h的剧烈撞击过后,车头部分已经完全溃缩变形,但是驾驶舱却保持完好。

既然车头越长安全性越好,那么为什么还有销量很多的短头车呢?这是因为车头较短的轿车虽然溃缩区长度受到了限制,不过其前纵梁距离车头最前沿也就更接近,也就是我们说的“硬”车头。车头较长的轿车碰撞相容区较长,但是溃缩区的吸能材料刚度较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软”车头。“硬车头”受到碰撞时溃缩变形程度小,但是刚度大,在与车头较长的轿车发生碰撞时,会侵入其碰撞相容区,撞击能量会得到缓释。但是在与刚性障碍物发生碰撞时,车头短的弊端就会显露无疑。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二者的差异,我们随机选取一组IIHS碰撞测试的试验结果,选取的车型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本田飞度和福特蒙迪欧(这里的代表性我们只局限于车头长短,两车定位定价不同,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车头越长就越安全?

图注:参加2015年IIHS正面25%碰撞测试的本田飞度,可见其A柱已经发生了轻微的变形,前轮也侵入了驾驶舱。

车头越长就越安全?

图注:碰撞测试后的本田飞度,由于车头长度的限制,其溃缩吸能性受到了影响,方向盘以及仪表台都发生了明显的位移。

车头越长就越安全?

图注:还是上面那辆本田飞度,这是碰撞过后的驾驶舱特写,可见车辆前段发生了整体位移,并且侵入了驾驶舱,导致假人的膝盖受损。在车速高于64.5km/h的情况下,驾驶舱变形程度会更加严重。

车头越长就越安全?

图注:2017款福特蒙迪欧参加IIHS正面25%碰撞测试,由于车头较长,撞击产生能量得到了充分缓释,A柱基本没有变形,驾驶舱保持也很完好。

车头越长就越安全?

图注:碰撞测试之后的2017款福特蒙迪欧,可见其车头前部变形严重,但驾驶舱内的方向盘和仪表台都没有发生明显位移。

通过上面IIHS的碰撞测试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车头较短的轿车虽然车头硬度较高,但是由于缺少足够的溃缩吸能区,驾驶舱还是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形变,被动安全防护性能显然不如车头较长的轿车。另外,近年来随着厂家对碰撞测试结果星级的重视,很多车头较短的轿车也开始将车头往“软”了做,在溃缩区长度本就有限的前提下,将车头做软显然不如将车头做硬好,受害的还是消费者。当然,短车头在视野上有优势,在避免一些近距离事故的发生以及碰到一些狭隘转弯区反应上要比长车头好,而长车头在这方面是处于劣势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