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火”,你真的了解吗

 茂林之家 2016-06-17


文/苑素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口干、便秘、口腔溃疡、心烦易怒……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就说是“上火了,降降火就好”。但是这“上火”到底是哪儿的“火”,因何而起呢?


中医理论中“火”有着双重的临床意义,一方面存在有生理之火,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生理机能均有赖于生理之火的温煦、推动、鼓舞,如肾脏的命门之火在五脏运化、气血生化、生长繁殖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存在着病理之火,我们所说的上火即属于此类,是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和所致。




“火”,因何起

生活中引起上火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若起居不慎、外感六淫之邪,则起病急,多兼有外感症状,如发热恶寒等;若情志不遂,或情志刺激,影响了脏腑精气阴阳的协调平衡,造成气机郁结或气逆,气郁日久则可化热,气逆自可化火,因之火热内生;若饮食失宜、嗜食滋腻肥甘、口味酸辣厚重等,均可酿生胃火,损伤胃阴,或湿热内蕴,煎灼津液;若劳倦内伤,阴津匮乏,不能涵养阳气,导致虚火内生。


“火”,分几种

一般实火证常起病急,病程短。常见临床表现有壮热面赤、口渴喜冷饮、心烦、小便短少、大便干硬等。

虚火证则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见临床表现有骨蒸潮热、午后颧红、心烦盗汗、眩晕耳鸣、形体消瘦等。


心火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燥扰心神 中医理论中“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火偏亢时,多出现燥扰心神、神识亢奋或不宁,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言语过多、焦虑等表现,严重者甚则狂言乱语、精神失常等。

血热而脉流薄疾 心阳气亢盛则血行速度加快,可见心悸、面赤、舌质红绛、脉数,甚则导致鼻血妄行、牙龈出血等,以及其他各种出血症状。

上炎或下移 心开窍于舌,手少阴之别“系舌本”,可出现口舌糜烂生疮、舌尖痛等症;心与小肠相表里,可见小便黄赤、灼热、疼痛等症。


肝火

肝火有虚实之分。

实证(肝火炽盛) 气血逆走于上,可见头痛头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耳鸣或耳聋等;肝火灼伤肺胃络脉,则易出现胁痛易怒、干痰咳血、咯血、吐血、衄血;气火上逆之极,则发为昏厥。

虚证(肝阳上亢) 阳亢于上,则见眩晕耳鸣、面红升火、目赤目糊、情绪易激动、脉弦数等;阴虚于下,则见腰酸、两足软弱无力等症状。


胃火

因胃热炽盛,郁而化火上炎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胃中嘈杂、消谷善饥、口渴引饮、大便秘结、恶心、呕吐酸苦黄水、口气热臭、齿龈肿痛、衄血、呕血等症状。


肾火

因肾阴亏虚,虚热内生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阴虚内热,可见形体消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颧红升火、盗汗、舌红少苔、脉虚细而数等症;还可影响生殖机能,甚则阴不制阳,相火妄动,精关被扰而失固,可见性欲亢进、遗精、早泄等症。


导致上火的病机如此之多,普通百姓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中医认为,起居得当,作息规律,劳逸结合,调节情绪,不暴饮暴食,不过食辛辣厚味,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养生、防病的关键所在。


降火不当,当心“火上浇油”

一旦出现了上火,民间一直流传着“苦寒败火”的说法,面对上火,一律用苦寒之品降火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治不得法,可能使阴虚更盛,虚火更重,不但不能对症,反而火上浇油,危害身体健康。

中医治疗实火证、虚火证有着多样的治疗方法。中医讲究“治病必求于本”,只有找到引起上火的病因病机,才能正确选方用药,祛病纠偏。如心火旺盛者,选用清热泻火的中药,并辅佐以滋阴安神之品;胃热炽盛者,应用黄连、知母、石膏等苦寒、甘寒之品,再佐以麦冬、南北沙参、玉竹、玄参等滋阴生津之品;肝火炽盛者,选用黄芩、黄连、夏枯草、栀子等清肝泻火,并用枸杞、生地、麦冬、首乌等滋补肝肾以柔肝;肾火多为相火妄动,必须以滋水补阴为主,选用鳖甲、龟板等咸寒之品,佐以地骨皮、白薇、知母、关黄柏等清退虚热。

可见,我们常说的“上火”也有大学问,面对上火,不可一味“降火”,还需辨虚实,辨脏腑,对症用药,才可正确“降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