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磁能量对人体的危害

 共同成长888 2016-06-17
电磁能量通过对人体组织器官的物理化学作用会产生有害的生理效应,造成较严重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表现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方面。
热效应是由电磁辐射强度大于10毫瓦/平方厘米时产生的,使机体体温升高,这是由于生物组织在电磁场作用下,产生“位移”电流,电介质振动和局部感应涡流而引起的。不同频率、不同场型的外界激发场可使电子重新排列,分子自旋轴向偏转,分子或电子间的摩擦加速。电磁辐射通过对细胞加热增加血液的流通和发热,并使外部神经末梢受到加热刺激作用产生病理、生理和神经反应。电磁辐射的生物作用与功率密度成正比,且波长愈短,组织穿透深度愈小,组织内部吸收能量就愈大。研究表面,1GHz以下的射线能透入深部组织,并在此处被吸收;150MHz以下时,则能透过人体。当频率为1~3GHz时,电磁波透入的程度因组织的特性而有所不同,其结果是在组织的表层或深部都有可能被吸收。而在3GHz以上时,能量主要被皮肤吸收,只加热表面皮肤。当人整个身体的温度超过正常体温时,每升高1摄氏度,基础代谢大约增加5%~14%,在组织中的氧气需要增加50%~100%。因此,热效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明显的,人体的不同部位由于散热效率不同,受伤害的程度就不一样。
非热效应是由低于10毫瓦/平方厘米的低中强度辐射长期作用引起的。虽然目前还不完全了解非热效应的作用机理,但是它确实存在危害,表现为在适当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中,人的血液特性有微小变化;在射频场作用下,染色体结构出现变异。
过量的电磁辐射可导致有害的作用,重要的是如何确定能造成危害的辐射能量。
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制订了有关电磁辐射公众照射的安全性规定。美国及大多数西方国家采用的最高安全接触水平为: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当入射电磁能的频率为10MHz~100GHz时,连续波的辐射防护标准订为10毫瓦/平方厘米。可调频场的功率密度按0.1h求其平均值,即接触时间在0.1h或以上者,其功率密度为10毫瓦/平方厘米;或者在任何0.1h期间内,能量密度为1mW.h/平方厘米。
当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时,将在周围产生较强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关于工频电场对人体影响的机理,尚未取得一致结论。国外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场对人体组织将产生有害影响。据德国医学杂志报道,血液和神经系统发生变性,使一些居民受电的污染而死亡。前苏联研究结果表面,当电场强度在5KV/m以下时,对人身安全并不构成威胁,但这只是对维护工作人员来说的,并未考虑长时间居住条件下对人们的长期污染问题,其影响尚需进行试验确定。同样,关于工频磁场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有一致的看法。实际上,家用电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电磁波要比高压输电线路强很多倍。这些电器很多都是在人体很近的地方使用,如剃须刀和电吹风。每天使用剃须刀的时间如超过2.5分钟,就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受电磁波辐射的时间越长,受到的危害越严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