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跟姐夫葛显斋习拳的霍梦魁先生,是河北清河人,生于1890年,卒于1962年。 先生是最早来东北传播武式太极拳者,在此之前,虽有冯先生和顾胤柯等先贤在奉天传授过武式太极,终因传授面人窄,而没能形成影响。霍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到沈阳传过拳,在40年代形成了影响,连一些武学名家也人其门下学拳,如通背门的周元升,戴家心意拳嫡传陈明洁先生等均带艺投师。 陈明洁山西祁县,深得戴家心意拳之精妙。随霍先生学拳后,尊师重道。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霍先生回老家请来了阎志高大师后,其门下弟子多投入阎志高先生的门下,陈明洁虽也师从于阎先生、但仍对霍先生不离不弃、敬重如初。因此霍梦魁先生对陈先生的人品一直是赞不绝口,将其太极拳艺倾囊相授。 霍先生不通文字,不擅言语,一些太极拳精要无法准确地表述出来。在传授太极内功吋,反复强调:武派小架是重(视)内而不重(视)外,伞靠内里转换。有弟子问如何转换?霍先生一急就把上衣脱了下来你们来看,于是就演练给弟子们看。学生们见霍先生的丹田处有一个球,这个球按阴阳鱼的弧线有规律地运转,带动着拳架的演练。 霍无生传下的太极内功就是这种阴阳潜换,霍梦魁先师曾用最粗浅的道理跟陈明洁先生说出了太极拳练习丹田功夫的精义:你把两个腰子当成合在一起的一扇磨,别去想它、也不去管它,让它们自己相互对转研磨,一阴一阳,一上一下,时间长了,丹田自己就热了。 霍先生传下来的拳架还是武式老派的练法,每一转换要旋髁转膝,实足的脚跟拧捻转动。这种练法源于道家之“踵息”,见庄子的《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是说丹道修炼者用脚后跟呼吸,吸入的是仙炁,并将此天地之精华运及周身。霍先生最初教的练法是:实足旋髁转膝,而虚足不动。近年来,我在小河沿见有霍先生的再传弟子行功走架吋虚足与实足一起转动,不知是霍先生从清河接来阎志高后自己作的修改,还是其门下传人擅自进行的改革。 限于文化基础,没有留下背丝扣、阴阳线的理论,也不懂什么是牝牡四卦和八方线,拳和人一样:朴实无华。其后辈有将霍先生的拳架划成一百多个式子的,也有人分成八十四式的,陈明洁先生根据“九二见龙”的丹道理论,取“九九归一”,郑重地将霍老师的拳架归纳为九九八十一式。 在内功上,霍先生强调:要修炼丹田内气,以内带外。在打手方面,霍梦魁善于擎引松放,沾上你就别想进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