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书法,一方面吸取晋唐的用笔、结字和章法,另一方面积极地吸收了同时代赵孟頫的书法艺术的部分元素,并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色。黄公望学识渊博,工书法,通音律,能诗文,颇有成就。 黄公望被推崇为元代画家“元四家”之首,在绘画史上独树一帜。黄公望在书法也有一定的成就,与他在山水画创作上开创苍秀雅逸、浑厚华滋的画风一样,显示出师古而化,自出新意的艺术风貌。 黄公望《跋赵孟頫临黄庭经》帖,行楷书,140字,分13行写,书于至正五年三月,此是黄氏仅存的书迹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字间、行间既能互相穿插顾盼,又能顾及到大小变化和整体风貌,有端雅舒展、秀劲飘逸之感,格调清朗,观之爽心悦目。正如明人张丑对黄氏书法的评价: “如飞鸟依人,翩翩可喜。” 字体聚散得宜,开合分明,点画用笔,全出自晋唐。在吸收了赵字妍秀风韵的同时,又增加苍劲。在章法上,却反赵书的顾盼轻灵、精熟整饬的习气,字势多取左散斜式,结字时,撇、捺及主横画夸张而伸长。 ![]() 黄公望书法作品《跋赵孟頫临黄庭经》 黄公望书法作品多为行书,也有少数为小楷书,皆风华自然,率性适宜,与画作若相映带。黄公望墨迹一般出现在为自己的画作题识,或给他人的题跋中,在四家中存世书迹最少。黄公望年轻时做过书吏,想必书法也有过人之处的,其早年书法作品已不存在,但从现存的墨迹:黄公望题《天池石壁图》上的小楷款识,以及《跋赵孟頫行书千字文》、《跋赵孟頫临黄庭经》等墨迹来看,黄氏的书法受到了同时代且比他年长的画坛领袖赵孟頫的影响。(赵孟頫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黄公望在书画方面得到赵的指授。) 黄公望书法作品《跋赵孟頫行书千字文》中云: “经筵仁皇全五体,千文篆隶草真行,当年亲见公挥洒,雪松斋中小学生。黄公望稽首谨题。至正七年夏五月书于龙德通仙空松声楼,时年七十九。”这里描述了其回忆了仁宗皇庆、延祜年间,他亲眼观看赵孟頫书写五体千字文的情景。在黄氏晚年的时候对赵孟頫《黄庭经》所题的跋文中说:“近世人学书,自少小涂抹成形,至长大方解事,乃习书法,由是不得不为俗笔所紊,雪松翁时习字时,便自黄庭始,不知其临几千百本矣。中年收得钟绍京墨迹,笔意道劲,不拘楷法。”从这跋文中可看出,黄氏写的文字语气皆诚挚恭谨,可见他对赵氏的敬慕之情可见一斑。这也是因为黄氏对赵孟頫及其书学渊源是十分熟悉的, 在交往中受赵孟颊影响也颇深。 ![]() 黄公望书法欣赏1 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以黄氏为冠。其中倪瓒和王蒙都曾向他请教过,可见其在画坛上的影响。他的画风对宋代以来的画法有创新(南宋山水画之变,始于赵孟頫,成于黄公望,遂为百代之师),继赵孟頫之后,他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院画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一代风貌,对明清的山水画发展有很大影响。其代表绘画作品有:《富春山居图》、《山水诀》、《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剡溪访戴图》、《富春大岭图》等传世。黄公望著《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 黄公望的山水画有两种风格,一种是“浅绛山水”(此始创自黄公望),一种是作水墨。晚年水墨画,运以草籀笔法,气势雄秀,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在创作风格上主张学习前人,并提出见到好山好水就随时写生,不被动绘画创作。在作画观察山水时,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时终日在山中静坐,废寝忘食。”为艺术而艺术”的迷狂心态,值得后人学习。 ![]() 黄公望书法欣赏2 黄公望50岁后始画山水。在作画上,黄公望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其虽受赵的影响,但他专意于山水画。黄公望曾说:“作山水者必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杜也”。其更多地着意于董源、巨然,水墨纷披,苍率潇洒,境界高旷,皆超出赵孟頫之上,并把董、巨一派山水画推向画坛主流地位。(董源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其所创造的水墨山水画新格法,当时得到巨然和尚的追随,后世遂以董巨并称。) 黄公望的山水画,很多创作于70岁以后。在黄公望的绘山水画的作品中,不得不提其在富春江畔创作的《富春山居图》,这足以代表他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这图在构思时,他身上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跑遍了春江两岸,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用六、七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富春江两岸秋景事用水墨技法描绘中国南方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笔法上取董、巨,又自出新意,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丛树平林多用横点,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奇,整个画面,似融有一种仙风道骨之神韵。 ![]() 黄公望书法欣赏3 黄公望(1269—1355),著名全真派道士、画家,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井西老人等,江苏常熟人,一说浙江平阳人。黄公望本姓陆,名坚,父母早逝,家贫无依,过继永嘉(今温州)黄氏为义子,遂改姓名。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黄公望自幼聪敏勤学,年轻时曾做过书吏等职,办事勤奋认真,但宦途坎坷,因受累入狱,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出狱后隐居江湖,后人全真教,易姓名为苦行,号“大痴”,以道士身份,靠卜算、卖画维持生计,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卒年86岁。 黄公望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少时颖悟明敏,博闻强记,稔经史,工书法,通音律,善散曲,最精山水画。为纪念黄公望这位画坛巨匠,常熟市实施黄公望祠修缮工程,并依托该建筑辟设黄公望纪念馆。修缮工程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构件,尽量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风格,力求使其恢复原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