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楼观道与全真道韵学之兴起

 沽美酒 2016-06-18

任宗权

说《全真正韵》起源于陕西周至楼观台,大概主要是因为全真初祖王重阳出身陕西户县。但王重阳于陕西创教时并未真正意义上的授道传徒,更没有机会进行大规模的传教活动,而是在后来入山东胶东才开始大开法门,广收门徒,广大其派。王重阳羽化于传道途中的开封,他自己一直没有机会到达故乡进行传道。其高足“全真七子”后来将传道重点放在陕西一带,大概旨在报答师恩。

“全真七子”以长安西部为中心,进行长达数十年艰苦的传道工作,使全真道教的影响遍及关陇,并进而播演北方广大区域。

王重阳创立全真道教以前,以楼观道斋醮科仪为主体的北方道教应用的是唐宋雅乐和清修唱韵为主的“北腔”。这些都影响了居住在与楼观不远的户县王重阳。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王重阳“慨然入道”,入的就是终南山楼观道教;他所谓的创教,也就是在终南山楼观道教的基础上加以某种改造,并增加反映那个时代的某些新内容而形成的。元代全真道教众多思想家,从李道谦的《甘水仙源录》到秦志安的《金莲正宗记》,从赵道一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到朱象先的《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其著述要旨都想说明这个渊源“仙源流到全真海,关令家声万代芳。”

唐宋雅乐应该是楼观道乐的主体。早在隋代时,楼观道教就有“法曲”流传。 “法曲”之名,至迟在南北朝时已有之,隋代用于宗教仪式,属于中国音乐风格系统。唐高宗开始,李唐皇室自以李氏老子之后自命,命乐工制“道词”。唐代宫廷设有“法曲部”,直到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改“法曲部”为“仙韶乐”。唐代崇尚道教,道乐更受重视,高宗时,下令礼部太常寺请潘师正作新曲,为朝廷祭祀乐章:

太常献新乐,帝(高宗)又今以祈仙、翘仙、望仙为名,皆为师正焉。

楼观因为道士歧晖给唐王初期的资助,又亲自引李渊入秦关,李渊称帝后派遣使者至楼观设斋醮祭拜、祈福。唐初道士尹文操(-638),字景先,陇西(甘肃)天水人,他是将楼观道教斋醮与宫廷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主要楼观高道。楼观《尹宗师碑》说他:“三十余年,以日系月,始终不绝,有感必通,凡事效验,君臣同悉。”高宗因为他的劝化而为太宗造“昊天观”,以尹文操为观主。仪凤四年(679),令尹文操于楼观老子庙设醮,上亲谒,百官咸从。

通过这些楼观高道的推波助澜,使得唐宫廷乐章逐渐进入楼观道教。武德元年(618),老君显圣于绛州羊角山,李唐宗室自认为老子后裔,当年诏令楼观为宗圣观,大肆营造,赐歧晖为金紫光禄大夫。唐玄宗还视道士、女冠为皇室宗亲,将其隶于宗正寺,设崇玄署,置令、丞,掌管京都诸道观名数、道人之帐籍及斋醮之事。玄宗又深精音律,幼时常于道情艺人交流,努力创作法曲。长大后常出入道观,与演奏法曲的道士交往甚密。继位后,专门挑选伎乐三百人集中于长安梨园练习法曲,并亲自指导。当时诗人有称赞道:“蓬壶事已久,仙乐功夫替。”玄宗还亲自创作《紫微八卦舞》、《降真召仙之曲》、《紫微送仙之曲》、《三元道曲》等四十余首道曲,并在太清宫和皇宫演奏。玄宗还大力号召高道文人谱作道曲:

(玄宗)方寝喜神仙之事,诏道士司马承祯制《玄真道曲》,茅山道士李会元制《大罗天曲》、礼部侍郎贺知章制《紫清上圣道曲》。太清宫成,太常卿韦绦制景云、九真、紫极、小长寿、承天、顺天乐六曲。

所有这些,都是楼观道乐生长的沃土。楼观台南接终南,北临渭河,西靠巴蜀,东近长安京都。楼观高道经常出没于宫廷之中,唐王朝又多次至楼观进香、祭祀、斋醮,楼观道教斋醮科仪以及经韵音乐受其影响,名著一方。

楼观台经韵是以清修唱韵为主的“北腔”,除隋唐宫廷雅乐外,另一来源主要是陕西秦岭一带的民间道情与频繁的庙会悦神社戏。

唐代陕西一带道情盛行。佛、道教一致认为终南山是出神仙的地方,终南山一直是道教的第一圣地。这一带有广阔的道教信徒,这些信徒多以“会”的形式流动,“会首”称为“会长”,“ 会长”们都是领唱“道情”的高手,他们之间的“道情”传流也是讲究一定的“口传心授”的,也是依赖师徒关系来传承这种文化。每逢朝山拜神的时候,“道情”也是鼓励大家奋进的重要动力。“会长”们各自一班人马,成群结队,前呼后拥吆喝着“道情”,似乎忘记了疲劳。木鱼和引磬是他们乐器。庙里的道长们也会热情的接待这些“道情”队伍和演唱高手。他们在庙里不需要安排住宿房间和床铺,一般就坐在“爷”殿上的蒲团或者预备的稻草上,唱上一夜“道情”而不知疲倦,第二天照常朝山拜神,成为终南山一带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线。

以终南山为曲目的“道情”很多,如《乱终南》、《终南调》等。奇怪的是《全真正韵》中许多经韵同终南山“道情”有十分相似之处。如终南山“道情”中有《风搅雪》、《浪淘沙》,而《全真正韵》也有《风搅()雪》、《浪里淘沙》;终南山“道情”有《小寡妇上楼》,楼观台著名高功王嗣林道长传授下来有《小寡妇上楼》鼓板。这些是否表明《全真正韵》与终南山“道情”关系十分“暧昧”呢?都需要进一步考证研究。

道情的主要来源是隋唐法曲,但是又脱离了宗教仪式。一般多来自道教经典故事内容,留传于一些比较分散的道士手中。乐器也十分简单,多为渔鼓、尖板、云香板、摇鼓、撞铃等打击器乐。音乐亲近百姓,深受喜爱。全真道教经韵音乐开始也在努力的迎合这种通俗的说唱音乐。有的学者认为:古代道观音乐分经、乐两席。经席是吟诵经典和演唱诗赞的人声部;乐席是演奏法曲或为经席音乐伴奏的器乐部。从天师道开始,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高道都重视的是“道观经席音乐”。武艺民先生将道乐与道情的渊源关系列表表示如下:

第三章,表2.

 

                                        道曲

                 乐席—唐代宫廷法曲—{   法曲道情—宋代法曲道情

                                         法曲

道观音乐{ 

俗曲道情

                                                              ?

经席—道教俗讲—道教新经韵—道教鼓子词──叙事道情  

 

武艺民还将“经席音乐”称之为“老经韵”,将“乐席音乐”以及其派生出来的“道情音乐”称之为“新经韵”。当然,唐代“道情”是道教音乐向“俗韵”发展的一个过程。“道情”艺术家们有这样一个传说:古代终南山上有琴音,其声异常优美,道家仿制其音制曲,名为“道歌”。所以说,“道情”是由“道歌”发展而来。

琴音即“操”,它是琴曲的一种,如《猗兰操》、《龟山操》等。应劭在其《风俗通》中说:“其遇闲塞幽愁而作者,命其曲曰操。”这其实都来自道家脱俗绝尘的宗教思想,是道家及隐者们抒发情怀的一种艺术形式。

终南山是陕西秦岭一带山脉,楼观台乃秦岭终南山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道观,自春秋以来一直是隐者和道教修炼隐居之所,这给楼观台道乐又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全真道教初祖王重阳出生于终南山脚下,从小便受到“道情”的影响,其《重阳全真集》有相当可观的道情内容。后来的“全真七子”又个个是道情的专家。全真道教《铁罐施食》中《金骷髅》、《银骷髅》就于明代“道情”刊本《庄子叹枯髅》有很深的渊源。南宋以后一直到明清时期,“道情”内容最多的应该还是全真道教的神仙故事。前面我们说的“操”类的“道歌”,“全真七子”之首马丹阳就书写有“归山操”:

能无为兮无不为,

能无知兮无不知,

知此道兮谁不为,

为此道兮谁复知。

风萧萧兮木叶飞,

声嗽嗽兮雁南归,

嗟人世兮日月催,

老欲死兮犹贪痴。

唐代大修道观,并举办大型斋醮道场,形成后来的庙会。刘徐州先生说:

道场就是道士传道的场所。道场之内道家法乐和民间的俗乐兼而用之,传道之余常有些民间性的表演节目,如祭祀时以幻术和杂技来吸引人观看。到金元时期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神仙故事劝人看破情缘、出世离尘、学道求仙的神仙道化剧。

南宋陆游就曾经称赞当时的“道场”:未能成佛浑闲事,十劫看渠坐道场。

唐代以楼观道教为主流的终南神仙信仰成为整个道教的主导思想。认为“神仙可学”,长生久视成为道士和奉道者不懈追求的目标。五代时期道教萌发了内丹修仙学说,经历五代乃至于宋金,内丹学说理论愈为成熟,这些和楼观道教有许多内在原因。

所有这些都是王重阳创立全真道教的文化历史背景。应该说,王重阳的内丹学说以至于斋醮科仪等直接承袭了楼观道。

首先,王重阳出生于陕西户县刘蒋村,距离仙都楼观台不过只有十里之遥。当时户县诸多道观流行的是楼观道教思想,大多数道士甚至为楼观道派。王重阳所宣扬的内丹清修思想,很可能受楼观道教隐居不仕传统思维意识的影响。早期楼观道教直接继承老庄思想,强调“返本归真”之道,主张性命双修,不重黄白烧炼之术。楼观道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编撰了《太上老君经律》一书,首开崇尚出家制度的先河。《太上老君经律》的这些思想以及所有戒律清规被刚兴起的全真道教尽快吸收和应用。                              

全真初祖王重阳的斋醮科仪以及经韵音乐到底来自何人传授,果真遇异人而无所不通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王重阳居住户县时间曾经有同道修行者,这些人都是当时的“老道教”。据说刘海蟾祖师曾经居住终南山修行。王重阳在终南山修道期间有同道,按《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专》云:

(王重阳)迁刘蒋村,结茅于玉蟾和公、灵阳李公三人同居,即今之祖庭重阳万寿宫也。

宋德方《全真列祖赋》中也将此三人列入全真列祖之传承:

东华帝尊(其师为白云之叟)──正阳钟离公──纯阳吕公──海蟾刘公──重阳王公──玉蟾子和公──灵阳子李公──丹阳子马公──长真子谭公──长真子刘公──长春子丘公──玉阳子郝公……

其中将玉蟾子和公、灵阳子李公列入七真之前,显然以师礼待之。海蟾子刘公置于重阳子之前,似有师徒传承之嫌。所以,王重阳的斋醮科仪以及经韵音乐来路应该有三种可能:一是终南山体系的楼观道教的“北腔”,这些应该同玉阳子和公、灵阳子李公这些终南山“老道教”有关。另一种来历,应该同刘海蟾这样的高道异人有关,他们游历终南山,传授王重阳有关斋醮科仪经韵音乐。当然还有一种,那就是王重阳从小受到终南山一带“楼观老道教”斋醮科仪经韵音乐的影响,重新创造发明的新派道教斋醮科仪经韵音乐。

但是,将海蟾子、玉蟾子、灵阳子列入师行,后来不为全真道教所接受。玉蟾子、灵阳子何许人也,如何为早期全真道教所尊奉?有《道经》云:

玉蟾子和真人,名和德谨,号玉蟾子,灵阳子李真人,终身不告人名字,里人但以李先生呼之

这说明,玉蟾子、灵阳子同王重阳一样,都是当时的隐者,大家邻居相住,相互学习探讨是很自然的事情。初期全真道士尊称其为长辈,后来全真道教广大,认为这样尊称不妥,这也是情理中的事情。但《重阳全真集》中说大定三年于此二人同居时,似乎曾于其传授道法:

传以和公于李公,首先一志三人同。

张广保先生认为:重阳与和李二人的关系实介于师友间。和、李二人与早期全真教团之关系,当建于重阳仙逝之后,大定十年,重阳归化于汴梁,马丹阳率丘、刘、谭三人入关,致力于重建关中全真基地。他们首先拜谒和玉蟾、李灵阳于终南山太平宫,待二人以师叔礼,二人后亦同四子修道祖庭。王重阳在户县的时候,也真正的收有高徒史处厚、刘通微、严处常。后来,为送王重阳灵柩归秦,马丹阳、丘处机等四人也与之相见。

马丹阳《金玉集》中屡次称和公为师叔,马丹阳以及丘、刘、谭四人的斋醮科仪以及经韵音乐很可能学自终南山太平宫的李灵阳。因为,和玉蟾仙逝于大定十年,即王重阳仙逝两月以后。李灵阳仙逝于大定二十九年(1189),时丘处机为其主办丧事。在王处一进京觐见金世宗两月后,丘处机即奉诏赴京,丘处机第一个告辞的是师叔李灵阳,李灵阳还再三嘱咐:

重阳谓汝必能大开玄教,今其时矣。万一善自保爱,来春鹤驭早还,吾专俟汝为丧主。 

“吾专俟汝为丧主”,这是李灵阳向丘祖托付自己的后事,丘祖后来果然以徒侄的“丧主”名分安葬了师叔李灵阳。所以说,李灵阳不能算是王重阳的弟子。如果这样,全真道教经韵音乐承袭终南山楼观老道教的“北腔”音乐更为可信。

应该说,全真道教从马钰开始便一改全真清修之风,逐渐也重视斋醮祈禳。当时全真斋醮科仪的目的,周立升先生认为有两种:

一为了显示全真的“神迹”;二为度化弟子,发展道众。可见斋醮仪范,实系两头:一头系着民众,争取他们的信赖,树立全真威望;一头系着官府,争取官府的支持,寻找全真靠山。

周立升甚至认为当时全真道教的“斋醮仪范仍属传统科仪,并未形成特有的斋醮。”这种说法似有不妥。

全真道教正式进入楼观主持教事,乃在蒙古太宗八年(1236)全真掌教尹志平由燕京至楼观,令李志柔为楼观主持。李志柔后,由聂志真、庞宗文、梁一亮、刘合仑、朱教先等人主持楼观教事。金哀宗天兴年间,楼观遇兵乱,累代宏规,焚毁殆尽。陈国符在《道藏源流考》说:

元太宗八年丙申,全真教主清和大师尹志平礼谒祖宫,同尘子李志柔亦侍行。时教门四方宿德,不召而集……尹志平即以状付李志柔,俾任其责。 

楼观台虽然遭受如此大的劫难,但是楼观道流却护守道观,不肯离去。当时楼观遗址“其存者惟三门钟楼并二亭耳。”尹志平“遂议复兴”,当时护守其所不肯离去的住庙道士“张致坚状其旧业以献,乞为重建计。”所以说楼观台古老的法统以及所涉及的斋醮科仪经韵音乐并没有中断,这真是万幸中的万幸啊!尹志平重新复兴的楼观台“宾有馆,众有寮,焚诵有室。”古老的楼观道教重新仙乐缭绕,道炁长存了。

明代的时候,楼观道教斋醮科仪经韵音乐十分昌盛,高道大德鼓琴赋诗已成风尚。明万历年间有全真道士姬东坡善鼓琴,通音律,主持教事,其人善讲《南华经》,《道藏源流考》说其人:“多自悟,诗时多出奇句。”神宗嘉其恬寂,锡(疑为赐)道经二藏,龙旗御杖幢幡十六,及瑞莲图并劳以玺书。

再者,我们从全真斋醮经典、科仪仪式中能看到陕西地方戏曲、方言等文化痕迹。如《全真正韵》中的《小救苦》、《幽冥韵》、《干倒拐》等保留了陕西秦腔韵腔风格,又如《全真青玄祭炼铁罐施食全集·干倒拐》中就有这样一句词:

寂寂寥寥无祭祀,烂烂缕缕受恓惶。

“恓惶”是可怜的意思,这是陕、甘、晋等地的方言,尤其流行于陕西秦岭、关中一带。

以上都可以说明,王重阳创立全真道教初期,其早期斋醮科仪以及科仪音乐受秦岭楼观道教影响。明清一直到解放初期,楼观台每年春东两季举办“全真丛林官学”,每学均开办“全真经韵”教学班,传播全真斋醮科仪经韵音乐,本世纪八十年代,笔者曾在楼观台跟随全国著名全真高功王嗣林、任法玖道长等学习全真高功学,古老的楼观道教仍然担负着延续全真传统经韵音乐以及斋醮科仪教育的重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